浅谈屏边县杉木采伐迹地萌芽更新现状及对策

2011-12-29 00:00:00黄靖
新农民 2011年3期


  [摘要] 阐明了屏边县杉木采伐后采伐迹地萌芽更新的现状和存在问题。对如何管理采伐迹地,提升采伐迹地萌芽更新质量和效益进行了分析,并提出相应对策。
  [关健词] 屏边县;杉木;萌芽更新;对策建议
  
  杉木是深受屏边县各族人民群众喜爱的造林树种,全县开展大规模的杉木人工植树造林始于1976年,经过几十年的努力,全县的杉木人工林已发展到三十多万亩,成为云南省的杉木林基地县。如何长期经营好这些杉木林,使杉木林基地的建设成效长期发挥较好的经济效益,让农民从中得到更多的经济收益,促进农村脱贫致富,是我们必须认真研究和思考的问题。
  一、基本县情及经济社会发展概况
  屏边苗族自治县始建于1963年7月,位于云南省南部,红河州东南部,地处东经103°24′~103°58′、北纬22°49′~23°23′之间,南北长63km,东西宽55km。东与文山州的马关、文山两县相邻,南同国家级开放口岸河口县接壤,西和金平县相望,北与“个开蒙城市群”相毗邻。距省会昆明380km,距州府蒙自60余公里,距国家级开放口岸河口87km,是通往东南亚、南亚各国的重要门户,也是历史上南方“古丝绸之路”的途经地。全县国土面积1906km2,辖6乡1镇,76个村民委员会,4个社区居民委员会,694个自然村,895个村民小组。境内聚居着苗、汉、彝、壮、瑶等17种民族,总人口15.3万人,其中以苗族为主的少数民族人口占全县总人口的64.18%,是云南省唯一的苗族自治县,也是全国五个苗族自治县之一。
  屏边县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全县森林覆盖率38.3%,林木绿化率48.5%,有林业用地面积168万亩,占国土总面积的60%;在林业用地面积中,有林地130.38万亩(其中人工林60万亩),林下草果20万亩,2009年实现林业生产总值1.6亿元,林业已成为我县农村经济的主导产业。
  由于受自然、地理、历史等因素的制约,特别是受50年代初到60年代末的援越抗法、援越抗美,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的对越自卫还击战的影响,致使社会发育程度不高,人口素质低下,基础设施脆弱,资源开发利用率低,产业结构单一,经济社会发展滞后。1985年被列为全国596个贫困县之一,2001年被列为全国592个、云南省73个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之一。2009年,全县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08200万元,同比增长10.8%,其中第一产业33500万元,增长6.3%;第二产业33000万元,增长6.2%;第三产业41700万元,增长18.1%。完成财政总收入9186万元,其中完成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4691万元,增长12%;完成财政支出44379万元,增长32.8%。
  二、屏边县杉木人工造林成效显著
  1.发展杉木的自然条件得天独厚
  杉木是一个亚热带树种,喜欢比较温暖和湿润的气候,耐旱力弱,分布地区年降雨量900~2200mm,年平均相对湿度达72%以上。中心产区降雨量多在1200mm以上,年平均相对湿度都超过80%,而且春旱不突出,春季雨量皆大于150mm,各月相对湿度大多不低于75%。屏边是典型的山区县,立体气候明显,山地面积占全县国土面积的99%,最高海拔2590m,最低海拔154m,相对高差2436m,年平均气温16.5℃,年均降雨量1657mm,年平均相对湿度达80%,春季降雨量192mm,与杉木中心产区的气候条件一致,甚至优于中心产区。云南省地处杉木分布的西南缘,大部分地区由于湿润条件不足,春旱较长,限制了杉木的分布。而屏边独特的地理环境和优越的气候条件,非常适宜杉木的生长。
  2.因地制宜,以样板促发展
  屏边发展杉木,具备了天时、地利、人和的有利条件,1975年初,面对财源匮乏、一穷二白的贫困山区,县委、政府决定充分利用好屏边的自然优势,果断决策,提出了“以林为主、靠山致富”的经济发展方针,并积极向省、州申报。1975年10月,云南省人政府根据屏边适宜发展杉木的优越自然条件,决定将屏边建立为全省的杉木林基地县。之后,省林业厅在造林资金和技术等各方面给予屏边大力支持和帮助,派出一批又一批专家和工程技术人员到屏边开展造林规划、科技培训、建立种子园和高产示范林。为推动屏边杉木林基地县早日建成,1976年8月,县委书记郭富才、县革委会主任马正林率先垂范,亲自上阵,率领县属机关干部职工到大凹腰开荒造林,建立杉木样板林示范点。之后,机关干部职工每年坚持不懈到示范点义务植树造林,到1995年,样板林发展到6000多亩。同时以新现乡西沙村为典型示范村,把全县各乡村的干部集中起来,召开动员大会,并到西沙村和大凹腰参观学习。样板林的建立,对全县的造林起到了很好的示范效验,掀起了屏边植树造大会战的高潮。当年,国家林业部部长杨延森、云南省委书记普朝柱、省长和志强、省政协主席朱家壁、副省长刘明辉等领导同志先后到大凹腰杉木样板林参观,对样板林的成功建立给予很高评价。
  新现乡西沙村共有4个自然村,188户,936人。自1966年开始,在村党支部的带领下,家家户户艰苦奋斗、自力更生,年年坚持造林,绿化荒山,全村老老少少爱林、护林慰然成风。1977年受到了国家林业部的嘉奖。1979年造林7130亩,户均57亩,人均9.5亩,森林覆盖率由10%提高到37.3%。由于造林成效显著,国务院奖励西沙村一辆解放牌汽车,县长和西沙村支部书记还到北京出席国务院召开的表彰大会。白河乡四寨村的造林专业户毛林祥自1984起,在自留山上植树3500株,又以每亩0.5元向集体承包荒山300亩。他变买了家里的3匹马、1头牛作为造林经费,培育树苗。到1986年,共投资7000元,造林163亩。1990年,杉木平均高就达9.5米、胸径12cm,产值13万元。
  经过20多年的奋斗,到1998年,全县建立了82个乡村集体林场,造林保存面积22.2万亩,农户家庭造林8.9万亩。全杉木林基地总面积达到31.1万亩。
  3.杉木经济效益显著,群众造林积极性高
  由于屏边营造杉木的自然条件十分优越,杉木生长快,经济效益显著,加之杉木材质轻,力学强度中等,容易加工,木材少翘裂,较耐腐蚀,是工农业生产如建筑、矿柱、家具、装修等的优良用材。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市场对杉木的需求量不断增加,杉木供不应求,销路一直长盛不衰。杉木经济已渗透到农村经济的方方面面,小到一家一户供子女上学、购置农用物资,大到修建乡村公路、架设输电线路、建盖新房等新农村建设工程,都离不开杉木的销售收入。如果说过去发展杉木,需要政策引导,建立示范样板,以此促进和推动群众造林,那么如今,杉木已经成为屏边各族群众最喜爱的造林树种,栽杉种杉已经成为群众的自觉行动,农村家家户户都种有自己的杉木林,农民把山上的杉木林称为绿色银行。
  三、杉木萌芽更新的优点
  在针叶树种中,杉木是萌芽力强的树种。因此,《齐民要术》中说杉木“地肥者,十年中为柱及棺,以七月伐之,其桩入春丛生,一桩二株,传生无穷”。说明杉木可以通过萌芽更新经营多代。杉木萌芽更新有很多优点:一是更新过程节省劳力和投资。萌芽更新省去了植苗造林过程中的砍草、炼山、挖穴、栽植、回填表土等多道工序,同时省去了育苗过程中的采种、整地、播种、除草、施肥、取苗、运苗等多道工序。因此,每亩萌芽更新比植苗造林要少花9~12个工日,按现行最低日工价40元计算,每亩节省投资360~480元。二是生长快,轮伐期短,见效快。由于有来自采伐树桩庞大根系提供了源源不断的营养供应,萌生的幼树生长速度快,8~10年即可采伐。
  
  对于屏边这样的贫困县,杉木采伐迹地萌芽更新既是一项巩固杉木林基地县建设成果的重大林业工程,同时又是一项吹糠见米的惠民工程
  四、杉木萌芽更新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缺乏政策引导
  在实际工作中,对杉木采伐迹地如何进行更新和管理,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缺乏统一的思想,更没有出台相关的政策措施,导致林地不同程度的流失。据调查统计,杉木采伐迹地放荒及任其自然萌芽生长的的占31.2%,“退林还耕”的占17.3%,进行管理并采取人工促进萌芽更新的占23.7%,重新造林的占27.8%。
  2.管理粗放
  农村实行土地承包之前,乡村林场的管理人员靠在林场挣到的工分参与集体的分配。但包产到户之后,林场管理人员失去了原有的经济基础,纷纷解散回家务农,林场失去了原来统一管理的方式。农村林权制度改革之后,大部分林场林地被分配到一家一户,农户成了山林的主人,管理积极性提高了。但林木采种伐之后,很多农户错误地认为杉木采伐迹地不需要管理也能自然萌发生长,过上几年又可以采伐出售,因此31.2%的采伐迹地缺乏科学有效的管理,任其自然萌芽生长。有23.7%采伐迹地虽然采取了一定的管理,但由于缺乏科学的管理措施,管理水平较低,管理措施远没有达到应有的技术要求,经营粗放,效益低下。
  五、对策及建议
  1.制定政策措施,促进杉木萌芽更新健康发展
  为了确保屏边县现有的30多万亩杉木林地不流失,并在此基础之上,不断扩大其面积,使之达到50万亩的发展目标,除了每年增加一定的造林面积之外,对现有的采伐迹地要制定出相关的政策措施,全面加强管理,以促进杉木萌芽更新健康发展。
  (1)杉木林采伐之后,采伐迹地必须实行萌芽更新至少2~3代,利用育林基金等,每亩给予农户补助100元;
  (2)在申请采伐许可证时,每采伐1m3木材要预缴萌芽更新保证金20元,待萌芽更新管理满三年之后,进行检查验收。验收合格的,退还保证金,并给予每亩补助100元。验收不合格的,不退还保证金,不给予补助。
  2.加强科学管理,提升萌芽更新质量
  (1)科学采伐。一是采伐季节应选在冬季或早春杉木顶芽萌动前,更有利于萌条的生长;二是要尽可能降低伐桩高度,避免萌芽过高而折断;三是伐桩断面要平整,避免积水导致伐桩腐烂,影响萌发。
  (2)全面炼山。在杉木采伐之后,伐桩萌条萌发之前,进行炼山。这对于刺激不定芽的萌发,降低萌发部位,并对以后萌条生长有良好作用。
  (3)林粮间种,以耕代抚。对采伐迹地进行深翻整地后,间种花生、黄豆、玉米等农作物,可达到以耕代抚的目的,在给农作物施肥的同时,也给予了萌生幼树最好的营养供应,在收获粮食的同时,也大大促进了萌条的生长。广东省西江林场细致整地间种花生的萌芽幼林,比对照地的萌芽幼林,平均高增长约25%、地径增粗约33%。
  (4)择优去劣,及时除萌。在第二年春季,必须及时除去多余的萌条,每个伐桩只留下位于伐桩靠上坡部位的1-2根健壮萌条。
  参考文献
  [1]吴中伦主编.杉木.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84
  [2]王达明等编写.云南主要树种造林技术.云南人民出版社,1985
  [3]和春云,朱维琛主编.屏边苗族自治县志.北京:新华出版社,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