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鸡放养技术要点

2011-12-29 00:00:00张玉
新农民 2011年3期


  [摘要] 土鸡因肉质鲜美逐渐成为餐桌上的宠儿,极大刺激了土鸡的饲养量,但土鸡的饲养方法特殊,只能通过放养的方式饲养,土鸡如何放养才能最大程度地提高成活率,促进增重,这就要从饲养土鸡的品种、场地、放养方法以及疾病的控制等方面着手,下面本人结合养殖实际粗浅谈谈土鸡放养技术的几点要点。
  [关键词] 土鸡;肉质鲜美;土鸡品种;场地;放养方法;疾病防控
  
  随着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人们对肉质的需求以追求风味、野味、回归自然为时尚,以往室内平养的快大型肉用鸡在市场上销路渐差,取而代之的家鸡(俗称土鸡)倍受青睐.近年来我们在饲养优质放养土鸡方面做了积极的尝试,取得了可喜的效益,开发的本地鸡外形优美,肉质鲜嫩,销路良好,现将饲养优质放养土鸡的技术要点简介如下。
  一、品种的选择
  优良的品种是饲养优质肉鸡的基础。应选养皮薄骨细、肌肉丰满、肉质鲜美、抗逆性强、体型中小型的有色羽毛的著名地方品种,可以是三黄鸡,也可以是麻花青脚鸡,如宫廷黄鸡、河南固始鸡、广西岑溪三黄鸡及浙江仙居鸡等各地优良名鸡,也可以根据当地的饲养习惯及市场消费需求,选育适合当地饲养的优良肉鸡品种。
  二、饲养场地的选择
  放养地必须远离住宅区、工矿区和主干道路,且要求环境僻静安宁、空气洁净,附近有无污染的小溪、池塘等清洁水源。在放养区找一背风向阳的平地,搭一坐北朝南的简易鸡舍,也可搭建塑料大棚,给鸡提供午休、憩息场所。鸡舍可用旧房改造,也可另建鸡舍。小鸡舍内安装弹性塑料网或竹编网,网眼直径1cm,网距地面1m左右。若是旧房改造,应前后开采光窗和地窗。采光窗距地面1.5m,地窗距地面20cm。
  三、放养
  1.搭建棚舍
  (1)棚舍大小:选好场地后,遵循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和因陋就简的原则,搭建永久式或简易棚舍。棚宽5m,长度依鸡群大小而定(每平方米容鸡15只),棚顶中间高1.8~2m,前后墙高1米左右。棚舍南面留几个可以启闭的洞口,用于鸡只进出。棚舍四周应有排水沟。野外放养,为防止鸡受寒、受潮和遭兽害,鸡舍内要设栖架,大小应视舍内鸡数而定。栖木可用直径3cm的圆木,也可用横断面为2.5cm×4cm的方木,长度根据鸡舍大小而定。栖架四角钉木桩或用砖砌,木桩高度为50~70cm、距墙30cm,栖木与地面平行钉在木桩上,栖木间距离应不少于30cm,整个栖架应前低后高。栖架应定期消毒。鸡舍内应设有食槽、饮水器等。制作食槽可选用木板、竹子、镀锌板或硬质塑料等。槽长1~2m,槽上口宽25cm,两壁成直角,壁高15cm;饮水器可选用槽式、吊塔式等饮水器。
  (2)棚舍消毒:对鸡棚下地面进行平整、努实,然后喷洒生石灰水等消毒液。
  (3)铺垫草:垫草要求无污染、无霉变、松软、干燥、吸水力强以及长短适宜,可选择锯末、刨花、谷壳和干树叶等。
  (4)准备饲槽及饮水器:每100只鸡需要一个8kg的塑料饮水器。饲槽按每只鸡3cm采食宽度设置,也可选择塑料料桶。
  (5)淘汰残次鸡:对拟上山的鸡进行筛选,淘汰有病、残疾和体弱鸡只。
  (6)准备饲料:开始放养的一段时间内,鸡仍以采食饲料为主,以后逐步转为以觅食为主,所以应备足饲料。
  2.放养规模与密度
  一片林地以放养2000羽为宜,规模大不便管理,规模小效益低。晚春到中秋可放养,冬季气温低,虫草减少,应停止放养。 放养密度以每0.067hm2 100只左右为宜,一般夏季30日龄、春季45日龄、寒冬50~60日龄开始放养,公鸡放养3个月,体重达到1.5~1.75kg时上市;母鸡可转到固定鸡舍继续饲养。最佳放养季节为春末夏初,此时,外界气温适中,风力不强,能充分利用较长的自然光照,有利于鸡的生长发育。若春季放养蛋鸡,可保证在当年9~10月份开产,并可缓和冬季市场蛋品供不应求的矛盾,经济效益较好,产蛋期长达一年左右。其他季节也可养殖,但效益稍差。
  3.放养方法
  土鸡要选择抗病力强的良种鸡,3~4周龄前与普通育雏一样,选择保温性能较好的房间进行人工育雏,脱温后再转移到山上放养。 雏鸡脱温后方可进入放养阶段。小鸡刚开始放养时没有上山觅食习惯,要加以训练才行,为尽早让小鸡养成在果园山林觅食的习惯,从小鸡转入山林开始,每天早晨至少由两人配合,进行引导训练。常常是一人在前吹哨开道并抛撒饲料,让鸡跟随哄抢,另一人在后用竹竿驱赶,直到鸡全部进入果园山林。为强化效果,每天中午还可在林中吹哨补饲一次。同时坚持及时赶出提前归舍的鸡,并控制鸡群活动范围,直到傍晚再用同样方法进行归舍训练。如此反复训练5~7d,鸡群就会建立起“吹哨,采食”的条件反射,以后只要吹哨即可召唤鸡群采食,大大提高了管理效率。
  (1)育雏:生态放养土杂鸡很有季节性,进雏时间最好掌握在每年的3~9月份,其他月份天气寒冷,不适合这种饲养方式。育雏一般采用舍内网上育雏为好。空气质量一般要求在以人进育雏室后不感觉到有刺鼻的辛辣味即可;白天充分利用自然光照,晚上以人工补光为主,强度一般掌握在前期(1~4日龄)20W-25W,昼夜照明,以后随着日龄增大,光照时间和强度应逐步缩短和减弱;育雏期间饲料最好为全价料配合小鸡料,其粗蛋白控制在17%~19%即可。每天自由采食,2wsuVLTtqybziH5Pxtx2ww==自由饮用清洁水。
  (2)中雏的管理:①首先结合室外气候选择晴天中午将雏鸡赶至室外草底或地势较为开阔的坡地进行放养,让其自由采食植物籽实及昆虫。放养时间应结合室外气候和雏鸡活动情况灵活掌握。②在放养的同时进行归牧调教,具体措施是:在放养的过程中有意识在草地或坡地上撒少量的中鸡粒料和谷物,边撒边敲饲料盆,或吹哨子,以形成条件反射,使其在听见声音后,就有东西吃,便于以后收牧。
  (3)仔鸡放牧及饲养管理:①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仔鸡逐步适应了外界的气候和环境,养成了放牧归牧的习惯后,则应全天放牧。②牧场应选择乔木林地(俗称亮脚林)为好,因灌木林不便于仔鸡放牧和管理人员的巡视,同时应选择没有兽害的地方。③野外放牧应建好棚舍。修建棚舍应选择背风、向阳、地势高燥、平坦的地方。建棚可就地取材,只要白天能避雨遮阴,晚上能适当保温就行。④放牧林地应根据管理人员的收牧水平决定是否围网。围网克采用网目为2cm*2cm的鱼网即可,网高1.5~2m。在放牧期间应时常巡视,发现网破了应即时修补,避免逃鸡。⑤放养密度:以每0.067hm2 300~500只为宜。
  (4)放牧期间应补饲:根据仔鸡具体放牧采食情况适度补饲,以提高鸡只生长速度和均匀度。 ①补饲饲料由玉米、食盐和昆虫等组成,补饲多少应根据野生饲料资源的多少而定。早晨少喂,晚上喂饱,中午酌情补喂,晚上最好补喂一些配合饲料。②傍晚补饲期间,可在鸡舍周围安装几盏照明电灯或能诱虫的黑光灯,这样昆虫就会从四面八方飞到灯下,被等候在灯下的鸡群当作夜餐吃掉,鸡吃饱之后,将灯关闭。③为了节约饲料开支,解决蛋白质饲料的不足,可人工培育黄粉虫、蚯蚓、蝇蛆和地鳖虫等喂鸡,育虫原料来源广、成本低,培育方法简便。此外,牧地还应多放置清洁饮水。
  (5)鸡只放牧期间每天傍晚必须进行收牧:结合收牧情况可考虑是否补饲,清点只数、观察健康状况,总结每天放牧情况。
  四、切实搞好疾病防治工作
  虽然土鸡的抗病能力强,但由于放养,受野外微生物和寄生虫等各种因素的影响,我们必须懂得如何消毒与疾病防治,才能防患于未然,确保养殖成功。
  1.场地和物品消毒
  常用的消毒剂有以下几种:
  (1)氢氧化钠:常用1%~3%浓度,温度越高浓度可以低一些,用于环境及物品消毒,也可以用于消毒池。注意对金属和纤维制品有腐蚀性。
  (2)福尔马林:最常用的为40%甲醛溶液,有较强的杀菌、杀病毒作用,与高锰酸钾或石灰作用常用于熏蒸消毒,也可以用1%溶液喷洒消毒。
  (3)过氧乙酸:对细菌病毒有效,0.5%溶液科用于消毒。有刺激性。
  (4)高锰酸钾:强氧化剂,0.05%~0.1%溶液可用于饮水消毒。
  2.平时的卫生防疫措施有
  (1)杜绝病原侵入鸡群控制和消灭新城疫流行,最根本措施是杜绝新城疫疫病毒侵入易感鸡群,这就需要有严格的卫生防疫制度,进出鸡场的人员和车辆必须经过消毒,饲料来源要安全,严禁从疫区引进种蛋和雏鸡。
  (2)严格执行消毒措施消毒是防止新城疫传播的一项重要措施,其目的是切断病原的传播途径,特别是大型养鸡场,应该有完善的消毒设施,鸡场进出口应设有消毒池。在进鸡前对鸡舍进行1~2次鸡舍清洁和彻底消毒,这样可以避免鸡群疾病的传播机会,但平时鸡舍周围环境也应该定期进行消毒。
  (3)合理做好鸡群预防免疫接种是增强鸡群的特异免疫力,使鸡群保持坚强的免疫状态,抵抗新城疫病毒的感染,因此给鸡群合理进行疫苗接种是防治鸡新城疫关键措施之一。
  参考文献
  [1]朱国生,石传林等.土鸡饲养技术指南[M].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10.
  [2]刘文奎,李立虎等.土鸡高效益养殖关键技术问答[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8
  [3]施泽荣. 土鸡饲养与防病(1-4)[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10
  [4]张大龙,王继英. 土鸡饲养技术问答[M].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8
  [5] 魏刚才,土鸡高效健康养殖技术[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0
  [6]尹兆正,李肖梁等.优质土鸡养殖技术[M].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