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猪高热综合症发病情况与防治对策

2011-12-29 00:00:00胡世欣
新农民 2011年3期


  [摘要] 本文简单阐述了猪高热综合症的发病情况,根据此情况提出了相应的防治对策。
  [关键词] 高热综合症;病因;防治对策
  
  一、发病情况
  猪高热综合症虽然一年四季都有发生,但以炎热季节(6~8月)多发,不分年龄、品种和性别,保育猪和肥猪发病率较高,哺乳仔猪病死率高于其他猪群。病猪体温升高,一般40~41.5度左右,不食或少食,发病初期体表皮肤局部或全身发红,随着病程的延长或加重,部分病猪表现在耳部、腹下、臀后及四肢未端等部位皮肤出现血淤血斑点或呈紫绀色,呼吸浅快或困难,大便干结或拉稀等症状,病程通常5~20d左右,病情反复者可达1月有余。病变以淋巴和呼吸系统为主,常见全身淋巴结肿大,或有表面有出血点,有的剖面呈浆液性渗出或出血,肺局部或大部分萎陷,局部发生肉变或气肿或水肿,表面或有出血点或或纤维素性渗出物,或有间质性炎症,有的胸腔有淡黄色积液,胃肠道粘膜有出血点或有不规则溃疡,有的脾脏肿大或出血或边缘有出血性梗死,有的肾脏肿大,表面或色淡或色泽淡黄或有出血斑点,或髓质有出血或沉积物等。经对部分病料进行检测,查出以附红细胞体、猪流感、蓝耳病为主,以及弓形体、猪瘟、圆环病毒、猪伪狂犬病、副猪嗜血杆菌、猪肺疫、猪链球菌等共11种病原,其中多病原混合感染病例较多,有的病料未检测出致病性的病原。流行形式呈散发或跳跃型点散发。条件较好的规模化猪场其病死率低于条件简陋的中小型猪场。
  二、临床治疗
  猪一旦流行本病,畜主乱了手脚,病急乱投医,各类抗菌素、抗病毒、退烧药等五花八门,有的以西药为主,有的以中药为主,有的是中西结合的治疗方法。在治疗期间,尤在抗生素使用上,每见疗效不明显时,或加大用药量、或增加品种、或频繁更换药物,用药时间和用药剂量随意性很大;有些养殖场户在治疗的同时,加强了饲养管理,如通风降温送凉,改喂青绿多汁饲料,并在清洁饮水中添加Vc等多种维生素或黄芪多糖液等;也有些养殖场户放弃药物治疗,仅加强和改善喂养管理。从最终治疗效果来看,规范药物治疗且积极养护管理的,其疗效相对较好;乱用滥用药物治疗的,则病情时好时坏反复不定,甚至转化或恶化病情;完全不善养护的,则治疗效果更不能确定;但也有些不使用药物治疗仅加强饲养护理的,康复病例也不少。在抗菌药使用上,中草药的副作用比西药要小得多。
  三、讨论与分析
  1.热应激是诱发主因
  天气高湿闷热,大多猪舍简陋低矮,通风不良,防署降温措施缺失,在烈日照射和热辐射作用下,舍内温度更高于舍外环境温度,持续恶劣的高温环境,猪生理极限极易被打破,发生神经体液调节和内分泌代谢机能下降或异常等系列生理应激反应,体质和抗病能力严重下降,从而引发诱发高热综合症。
  2.饲养管理差,助虐了高热综合症
  在热应激环境中,养殖者不积极采取有效防署防温管理措施,且因集约化猪场猪群饲养密度高,滞留舍内猪呼排出的湿热气及便溺物腐败氨气等污浊有害气体不能排出舍外,又增加了有害气体对猪的剌激,恶劣环境一直得不到有效改善,猪的饮食欲严重下降或者废食,养殖者又不知如何调整适口饲料和补充体液能量,猪的体液体能得不到补充和恢复,致使体质进一步下降,反过来又加重了热应激反应,助虐了高热综合症。
  3.特异性抗体不足,重病顽病难以对抗
  生产实践中疫苗空缺、疫苗效果不理想、疫苗质量下降、免疫程序乱以及影响免疫应答效果差等因素的存在,一些重病顽病的特异性抗体产生不足或无特异性抗体产生,机体对这些相应疫病难以抵抗。
  4.滥用药物与重治轻护加剧病情恶化
  长期大量滥用药物,且不重养护管理,体液体能得不到有效补充,以及药物和机体代谢等产生的有害物不能及时排出体外,更增加了药物对病猪的毒副作用、药物残留以及菌体抗耐药性和菌群失调所致二重感染等,病猪体内外环境得不到有效改善,体质和抗病能力持续下降,使病情更加复杂和恶化,甚或加速死亡。
  四、防治对策
  1.加强场舍环境基础建设和养殖人员培训,为健康养殖奠定良好基础
  猪场应选择在地势开阔干燥、背风向阳的地方建造,符合动物防疫条件和环境评估标准,为做好防署降温推行健康养殖奠定良好基础。
  2.推行健康养殖,加强预防保健
  (1)加强饲养管理,改善环境,增强体质,预防和减轻热应激。
  (2)防原灭害,减少接触感染和叮咬传染。
  (3)科学免疫,增强特异性免疫力。
  (4)定期病原监测,消除疫病隐患。
  (5)严格病猪监管和新购猪隔离检测,防止疫情外传或引入。
  3.加强规模养殖重点监管,严防重大疫病
  免疫接种到位,发现疫情及时,处置疫情果断,是政府职能部门预防和控制重大动物疫病的重要措施。
  4.综合治疗,规范用药,提高治疗效果
  猪高热综合症的病因复杂,治疗前要结合养殖环境与临床表现和病原检测结果等进行综合分析与评估,避免盲目乱治。治疗应充分考虑热应激、体质和病原三个重点方面。一要通风送凉,降温控湿,调喂适宜料饮,增加抗应激药物或药饲,补足体液体能,促进体能恢复,减轻热应激反应,恢复和提高猪的体质和自然抗病能力;二要立即病健隔离,有病治疗无病管养,减少病健接触传染的机会;三要增加对养殖环境的消毒次数和病死猪及病猪便尿污物等无害化处理力度,及时消毒灭原;四要规范用药,用药前要采集病料进行病原检测和菌体药敏试验,有针对性使用高效药或联合用药。对单纯病毒病应以管养增抗为主,辅以抗继发感染治疗;抗菌毒药物尽量使用中草药制剂,少用化学合成类抗生素。药物的使用应严格参照说明书,并注意配伍禁忌,忌乱用滥用药物,努力减少抗药性、毒副作用、药物残留及二重感染的发生,同时补足体液,加快药物等有害代谢物质的泌尿排泄,协同治疗效果;五要对无治疗价值或濒临死亡的病猪作淘汰深埋处理;六要对突发重大疫情进行快速果断处置。
  参考文献
  [1]魏桂兰,周凤山等. 谈猪高热综合症的防治. 中国畜禽种业,2008(03):15
  [2]康利蕊,曹翠红. 猪高热综合症的防治与对策. 中国畜禽种业,2009(08):15
  [3]姜力,姜秋杰 .猪高热综合症相关问题. 吉林畜牧兽医,2007(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