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科学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教师应在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学习能力以及动手能力等方面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从而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关键词:科学思维;学习兴趣;独立思考;手脑并用;观察能力
中图分类号:G62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11)05-0051-02
在科学教学中,我们一直在探索着,让学生去创新,去发现。可结果却不尽如人意,学生依然缺乏创新的思维。实践证明,要使学生具有创新精神,就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呢?我觉得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学习兴趣
只有学生对所学的学科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才会聚精会神聆听和接纳,进而才会深入地进行思维。那么,怎样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呢?首先,课堂教学要能吸引学生,内容要丰富多彩且有吸引力,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其次,要给学生准备各种各样的课外科普读物,让学生了解更多的科普知识,产生更多的科学疑问。有疑问就会有探究的兴趣和深入学习的动力。另外,还可让学生拥有自己的藏书,酷爱读书,在阅读中发展认识,提高素养。
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说复习是学习之母,那么观察就是思考和识记知识之母。一个有观察力的学生,绝不会是学业成绩落后或者文理不通的学生。教师如果善于帮助学生利用以前掌握的知识来进行一次又一次的新的观察,他就能使学生的‘旧’知识变得愈加牢固。”(《给教师的建议》译)观察对于学生的重要性,犹如阳光、空气、水分对于植物,必不可少。所以我们在日常的教学中应让学生带着自身已有的知识多去观察。大自然是学生进行观察训练的最好教材。所以,我们要多让学生们到大自然中去观察,去俯下身来细细寻找。比如,在科学观察课上,给学生提出一定的要求后,组织学生到室外进行观察活动。让学生去触摸树叶的纹理,倾听蜜蜂的声音,呼吸泥土的芬芳,比较鲜花的不同……让学生自己在心中产生疑问,然后通过自己的观察和自身已有知识找出答案,从而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此外,在课堂上也可让学生对事物和现象进行一系列的观察。比如,在认识地球的课堂上,给每个小组发一个地球仪,经过简单的介绍之后,让学生对地球仪进行细致地观察,然后,让学生说出所观察到的内容,结果学生们的回答比老师预想的要多得多。
三、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进行思考
学生只有经过自己的深入思考,才会对所学的知识产生深刻的理解,才会感受到自己付出劳动的收获,才会产生积极的满足感、自豪感,并对自己做出积极的评价,从而信心十足,并产生进一步学习的动力。所以说,思考很重要。而学生应该如何去思考呢?苏霍姆林斯基曾经提出了生动思考的三个条件:看见、观察和动手。做到了这三点,学生就有了生动思考,就会产生智慧。
当学生的思维受到阻碍时,不能对所学的知识进行理解。这时,教师需要借助一些方法来帮助学生理解。运用绘画的直观性手段是一种不错的方法。教会学生理解符号式的绘画——草图、示意图等,这些手段对发展抽象思维具有很大的作用。如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可以先让学生在纸上画出盛有液体的烧瓶在常温下的状态,并标明液面的位置,再利用同样的方法画出烧瓶受热和受冷之后液面的位置。这样,抽象概念就通过直观的绘画表现出来,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从而发现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这种方法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学习效果将会大大提高。关键是如何让学生自己画出直观性的绘画,提高思维能力。这需要培养学生观察周围世界和大自然的能力,到大自然中去观察、具体感知事物及其之间的关系。
四、让思维在动手中进发
学生在动手的同时大脑也就得到了充分的锻炼。我吸引一些学生参加科学技术小组,在小组内一部分成员对各种植物进行种植,每天都为照料植物而忙碌着,启迪智慧的农业劳动教给了他们如何思考。在这种农业劳动中,学生的思维在发生着变化。这是一种长时间的教育活动,不仅锻炼学生的思维,也会锻炼他们的坚持的毅力。
此外,小组内的同学还可以进行科技小制作,比如,电风扇的模型,我给他们讲解有关的专业知识后,他们便自己动手制作。在制作的过程中,他们边动手边思考,电风扇模型完成的过程就是学生思维不断发展的过程。又如在课堂上,我让三年级的学生们进行电路的连接使小灯泡亮起来,学生们在反复实验和探索的同时,小灯泡亮了起来,小灯泡由不亮到亮,学生们的思维发生着质的变化。
思维的锻炼和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教师的正确指导和持之以恒。平常要注意了解学生,了解每一个学生的兴趣所在,从而对症下药,因势利导,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从而使学生具有自我提升的能力,让每一位学生都在快乐的情绪下去学习和成长。
[责任编辑 张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