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年级学生数感的培养与思考

2011-12-29 00:00:00毛瑛秀
小学教学参考(数学) 2011年1期


  数感是学生基本的数学素养。数学课堂中,学生不只是学习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要了解数和运算的实际意义,用数及其关系表达和交流信息,用数的观点来解决现实问题。因此,帮助学生建立数感是数学教育的重要任务,也是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培养目标。
  一、在数的认识中,诱发数感
  在“数的认识”的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身边的数学素材,努力唤醒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在有助于学生理解数的教学情境中,帮助学生把握数的概念和实质,真正理解数的意义,建立良好的数感。
  例如,在教学“10以内数的认识”时,教师让学生通过观察实物、图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出和老师同样多的数量,并用不同的学具来表示这个数,再用数字卡片表示,最后还用1~10各数来说一句话。学生有的说“我有1个洋娃娃”,有的说“我妈妈买了6个梨”,有的说“今天我带了2盒牛奶来喝”……课后,教师又将学生带出教室,数一数教室门前有几棵树、几盆花,楼道里有几块展示台……这些都是学生已有的经验。通过以上丰富的观察、操作活动,让学生从现实世界中抽象出数,使学生对10以内的数同身边的实物数量结合起来,对数形成一个鲜明的表象。
  二、在动手操作中,发展数感
  数学学科的特点与儿童年龄的思维特征决定了小学数学中的动手操作活动同样是智力活动的重要源泉,也是引发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兴趣的重要途径。因此,我在教学中引导低年级学生主要通过对实物和学具的感知、操作来促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数学知识,从中建立数感,发展数感。
  例如,在教学“100以内数的认识”时,我让学生拿出45根小棒,有的学生一根一根地数,数出45后放成一堆。我问:“怎样使别人很快看出你摆的是45根呢?”有学生马上说:“10根捆成一捆,摆4捆,再摆5根。”很多学生都这样去操作了。接着,我再让学生摆52根小棒,有的学生按刚才的方法摆了;有的学生用再摆5根与刚才的5根凑成1捆,再摆2根的方法。在这样的操作过程中,学生的数感得到了进一步强化。
  三、在猜测、估计的过程中,训练数感
  估算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发展学生的估算能力,使学生拥有良好的数感,具有重要的价值。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我切实抓住各种有利时机,让学生通过猜测、估计、交流,从而增强学生的估算意识,逐步养成良好的估算习惯,提升学生的数感。
  例如,在教学“100以内数的认识”时,首先要让学生经历估数的过程。我事前准备好一袋100颗的花生让学生看,猜约有多少颗。学生的答案不一,相差很大,有的说有200颗,有的则说有1000颗,体现了学生对数量的原有感知水平。我用手抓一把,让学生猜约有几颗,数了以后证实是9颗。然后我再抓一把,再引导学生猜测:“可能有二十多颗吗?可能只有4、5颗吗?”让学生明确:两把差不多,数量不可能相差太远,估数要有一个范围。数完后证实是11颗,比较两次抓的花生,第二次抓的个子小一些,所以数量多一些。这样抓了几次后,知道一把大约是抓10颗花生左右。学生通过估计抓一把花生大约有多少颗,先获得一个直观感觉,再通过均匀的抓几次,估一估、数一数,逐步建立一个较稳定的“一把大约抓多少”的直观感觉。这时,让学生再重估这袋花生的颗数,在原来估数的基础上进行调整,使对数量的感知水平得到提高。学生从剩下的花生里继续抓,抓了10把刚好抓完,得到结论:这袋花生大约是100颗左右。最后让学生亲自数一数,验证估计的数和实际的数相差多少,体会估数的方法。通过这样的感知与体验过程,学生不仅可以借助“一把花生大约有多少”的标准估计出一袋花生的数量,还可以借助其他的中间量去估计,有效地训练了学生的数感。
  四、在相互表达交流中,领悟数感
  在数学学习的起始阶段,学生认识数的时候,对数的意义和作用的理解都带有各自鲜明的生活烙印,反映了各自独特的思维方式,决定了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因此,要培养学生的良好数感,就一定要努力创造条件,让学生自由、充分地交流,在交流的过程中相互启发,共同进步。
  例如,在教学“100以内数的认识”时,我组织学生进行发现生活中的两位数和生活中的两样事物相比较的活动,学生们很感兴趣,并纷纷记录下来,并用“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等词说说自己的发现。如一年比一天长得多;正方形的边比三角形的边多一条;英语课比语文课少得多,数学课比语文课少一些;森林里的树比马路上的树多得多……在课堂上我把学生的发现汇编成集,发给学生,并要求同学之间互相进行交流。学生们可高兴了,不仅读自己的,还读别人的,追问同学怎么想到的,怎样发现的。
  总之,数感的形成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培养学生数感的过程是循序渐进的。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深入钻研教材,创造性地运用教材,创设数学活动,把培养数感的任务落实到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去感受、体验数量及数量之间的关系,促进数感的发展和数学素养的提高。
  (责编杜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