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应用题教学

2011-12-29 00:00:00葛建华
小学教学参考(数学) 2011年1期


  应用题教学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一个重要领域,是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现实生活问题的重要方式,也是培养应用意识和思维能力的良好素材。所以,教师一定要充分挖掘教材的潜在资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拓展教学空间,扩大开放性,使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学数学,理解数量关系,不断提高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一、创设生活情境,提出数学问题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将数学学习回归生活”是新课程理念下转变小学数学教育观念的一个重大命题。因此,教师应该把数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进行整合,找到生活与知识的契合点,并以它为切入点来进行教学、引导,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
  数学情境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能力、发展思维的重要源泉,是沟通现实生活与数学学习、具体问题与抽象概念的桥梁。在情境中能诱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调动他们已有的知识经验、策略方法,更积极主动地投入到问题解决的过程中。
  例如,教学“小数加、减法”时,可创设这样的生活情境:“苹果每千克3.2元,梨每千克2.6元,香蕉每千克3.8元,橘子每千克2.1元。如果你带了10元钱,你准备购买些什么?用去了多少元?还剩多少元?”问题将学生带入探索的空间,引发他们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进行小数加减的运算,发展学生的数学思考能力。学生在解决这些问题时,与其说是解答应用题,还不如说是在解决生活中的一件事,这样学生不是纯粹地为解题而解题,而是在运用数学思维走进生活,使他们切身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数学与生活紧密联系。
  二、改变单一形式,倡导灵活多样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内容的呈现应采用不同的表达方式,以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传统应用题的呈现方式大多以字式、线段图式、补充条件或问题式为主,这些题目单一并且封闭,不利于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索。新理念下的应用题教学,教师应充分挖掘课程资源,有机地将图片、表格、线段图、对话、表演等形式引进应用题,使应用题的面貌生动有趣。翻开国标本苏教版的数学教材,你会被书中鲜艳的色彩和优美的图画所吸引。
  如“小数加减”一章中有这样一题:(1)小方买了2枝玫瑰花,要付多少钱?(2)玫瑰花每枝2.2元,月季花每枝0.3元,一枝玫瑰花比一枝月季花贵多少元?(3)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题目的呈现左边是图片及数学信息,右边出示问题,学生在这样的情境中解决数学问题,既欣赏了各种花卉的美,减少了学生的学习疲劳,又利于激发学生热爱数学的情感,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特别是第三个问题具有开放性,学生在问题的引领下,合理地想象,大胆地提问,形成了各种各样的问题,培养了思维的发散性。另外,对话式、图表式题目的出现也培养了学生认真读题、细心分析的品质。这些带有色彩、带有情感的题目很受学生的欢迎,所以作为教师,应了解学生心理,在练习或测试时,不能怕麻烦,让更多形式新颖、生动活泼的题目出现在学生面前。
  三、结合生活实际,合理评价学生
  生活本身是一个巨大的数学课堂,应用题教学要尽可能地贴近学生的现实生活和社会生活,让学生认识到生活中有数学,数学又能服务于生活的道理。《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对学生评价时,应重点考查学生结合具体材料对所学内容实际的理解。”
  如在教学有余数的应用题时,应根据实际生活对余数进行合理处理。如给出算式123÷4=30……3,请学生编道与之相适应的应用题并解答。学生编题如下:
  ①阳光旅行社组织了一个123人的旅游团,若预定4人间的房间,至少需要多少个房间?
  列式为123÷4=30(个)……3(人),这里余下的3人还需要用一个房间,对余数的处理用进一法,即答案是至少需要31个房间。
  ②有123个车轮,可以装配几辆汽车?
  列式为123÷4=30(辆)……3(个),这里余下的3个车轮不能装配一辆汽车,在确定答案时宜去掉余数,即最多只能装配30辆汽车。
  ③有123个苹果,每盘可以装4个,要装几盘?
  列式为123÷4=30(盘)……3(个),余下的3个苹果该怎样处理,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见解。有的认为,余下的3个苹果也要用一个盘子来装,即装31盘。马上有人反对,每盘可以装4个,就是一定要有4个才可以装成一盘,余下3个不够装一盘,只能装30盘。因为每个学生的原有知识基础是不同的,在评价学生时,不宜一刀切,他们的理解有道理,两种答案都可以。经过大家的讨论交流,觉得如果是装30盘,问题写成“最多能装多少盘”比较合适;如果是装31盘,问题改成“至少要用多少个盘”比较合适。
  在开放的解题思路下,学生的思维火花被点燃,智慧的灵感被开启,他们在自评、互评和讨论交流中理解了有余数的意义,并结合生活的实际掌握了解题的策略。
  四、设计开放题型,引领思维发展
  思维是数学的核心,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是新课程的重要思想。设计开放性的题目可以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在合理使用教材的基础上,教师应多创设一些条件开放、结论开放或解题策略开放的题目进行教学,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技能,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
  如补充下题的条件,并解答。
  杨树有25棵,_____,杨树和柳树一共有多少棵?
  ①直接填柳树是几棵,构成一步计算的加法应用题。
  ②填柳树是杨树的几倍,或几分之几,构成乘加或除加的两步计算应用题。
  ③填入杨树比柳树多几棵(或少几棵),构成两步计算的加减应用题。
  ④还可以填柳树比杨树的几倍还多几棵(或还少几棵),构成三步计算的应用题。
  ……
  这一题根据不同的要求,可以填上不同的条件,学生在解题过程中能体会到数学的美。
  综上所述,设计应用题时,生活情境的创设应有利于数学问题的提出,应用题的呈现方式宜灵活有趣,具有开放性。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经验设计习题,更要关注学生的探索过程,使答案既具有差异性,又切合生活实际。这对于培养学生的思维,提高数学应用意识,激发数学情感是大有帮助的。
  (责编蓝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