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教材需从学生出发

2011-12-29 00:00:00张娟芳
小学教学参考(数学) 2011年1期


  新课程改革将教材的作用定位为“为学习者提供一种学习和建构的资源,为师生对话、共同创造搭建平台”。简言之,教材是教学的载体、教学的资源,是教师要去加工和创造的东西。因此,教师应确立新的教材观——用教材教,而非教教材。那么,教师应如何根据教学实际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呢?本文就如何把握教材,体现“以生为本”理念谈一些粗浅的做法。
  一、教材的把握应从学生的需要出发
  考虑到中小学的衔接,新教材没有像以往那样运用四则计算各部分之间的关系解方程,而是要求学生运用等式的性质来解简单的方程。教材的这种编排自有它的优势,但同时也有缺陷。由于运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有一定的局限性,教材回避了求除数和减数的方程,但是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学生并不领情,有些用方程来解的题目偏偏列成了未知数是除数的形式,造成了一些莫名其妙的解法。面对学生的疑问,教师决不能让学生换个算式,告诉学生不要把除数设为未知数,致使学生一头雾水。这时需要教师运用教学智慧,在不改变教材本意的基础上,巧妙地提取相关旧知(四则计算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合理地增加运用四则计算各部分之间的关系解方程的内容,并且沟通好两种方法之间的联系,使学生能融会贯通,灵活地选择方法。
  这里,教师能从学生的学习实际出发,认识到学生在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时,仅仅利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具有局限性,这一方法已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因此果断、及时的补充他法,收到了非同一般的教学效果。
  二、教材把握应立足于突破知识的难点
  小学数学教材的编排是综合数学本身的逻辑规律、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心理发展水平的,这样的编排原则无疑是最科学的。但数学的逻辑规律容易找,学生却是活生生的,他们的认知特点和心理发展水平不但具有一般性的普遍特点,也具有特殊的个别特点。如量角时,学生就遇到了前所未有的难题,这是教材编写者所无法体验到的。首先是现在的量角器形形色色,有些过于漂亮(图案代替了刻度线),有些干脆镂空(刻度线全无,量角器的中心也“镂空”);其次是学生空间观念还没有达到一定的水平,不会灵活地转动量角器,最严重的是读错内圈刻度和外圈刻度。前一个问题容易解决,第二个问题就需要教师费一点心思了。
   纵观“角”这一单元内容的编排,教材从生活出发,抓住线段这个认知的生长点,引出射线和直线,由线到角,在学生学会量角后,再根据角的大小,进一步明确锐角、直角、钝角的概念,同时很自然地增加认识了另外两种常见的角——平角和周角,最后是画角。教材这样编排,完全符合数学知识的逻辑规律和学生的认知特点,但是考虑到量角对学生造成的学习困难确实非常严重,教师也可在不改变教材意图的前提下对教材进行重组,重新设计量角一课的教学。如在引入量角,产生角的大小需用一个统一的单位“度”以后,教师可把锐角、直角、钝角的概念这一内容前置,告诉学生锐角、直角、钝角的概念,然f51d86b17efa25bca144caeffcf9947501b2e7532a2f14eb757f2149460bd19b后再认识量角器、学习量角的方法等。这样设计看似仅仅做了一次很小的变动,但是在读刻度时,读错刻度的问题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学生在读刻度时,就会根据提前得知的概念先做一个理性的思考:这是一个什么角?度数应该在哪个范围?然后在这个思路的指引下,确定应该读外圈或是内圈刻度。
  三、教材的把握应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
  教材的编排无疑会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也会遵循数学知识的逻辑规律,但有些时候,知识形成的规律往往会和学生的认知规律发生冲突,这也是教材编写者所不可预料的,这时就特别需要教师的匠心独运。如教学“假分数化成整数或带分数”一课时,教材在假分数化成整数之后,安排了认识带分数意义这个环节:“分子不是分母倍数的假分数,可以写成整数和真分数合成的数,通常叫做‘带分数’。”教材还以4/3为例,说明了上述概念。先出示分子是分母倍数的假分数,把它化成整数,接着出示分子不是分母倍数的假分数,可以把它化成带分数。教材的这种编排不但符合知识形成的规律,而且自然贴切,步步深入,但是这种设计却不利于学生得出假分数化成带分数的一般方法。就带分数的概念而言,其间隐射的是一种“化”的方法。此时教学带分数的概念,同时也使学生得到一种方法上的暗示,导致学生在转化时,大多数把假分数先写成整数与真分数的和,然后再写成带分数,而无一人想到一般性的方法。非但如此,在以后的练习中,学生往往不用转化的一般方法,而都采用上述方法,教师硬塞给他们的方法似乎从来没有在他们的脑海里储存过。
  如何避免出现这样的尴尬呢?我觉得可以这样来设计教学。不妨先教学带分数的概念,然后出示分子是分母倍数的假分数,把它化成整数,紧接着出示分子不是分母倍数的假分数,让学生来转化。这样设计能使学生得到分子除以分母的方法暗示,从而轻易得出假分数化成带分数的一般方法。
  教科书是教材,学生也是教材,是一本本鲜活的教材。教师应该钻研教科书这个教材,更要研究学生这个鲜活的教材,在当今以生为本大理念的统领下,教科书已全然不是教师和学生诵读的“圣经”,教科书必须为教师所用,全方位地为学生的学习服务。
  (责编蓝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