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除夕,西安北郊韩家湾。
村子里高楼林立,几乎家家都是六层,有的甚至盖到了七层、八层,甚是壮观。街道被新盖的楼房吞掉许多,显得十分逼仄。路上看不到几个人影,几个在街道十字口做小买卖的生意人都操着外地口音。在这里租房的民工,也都返乡过年了。没有红色的对联和灯笼,没有噼噼啪啪的鞭炮声,本该是热闹的除夕,在韩家湾却显得十分冷清。
村民究竟去了哪里?高楼林立的村子,为何成了无人村?
艰难的春节
“要是没有村里给发的米面油和600块钱,这个年真不知道怎么过。”搬到西航花园小区后的第一个春节,雷少斌第一次尝到年关难过的味道。
雷少斌是韩家湾人,2010年4月在西航花园小区里租下一套房子后,全家就从村里搬了出来。据雷少斌介绍,在他搬家后的几个月里,村民陆续也都搬离了村子,大多都在这个小区里租了房子。除了隔段时间回村里收房租,村民很少回去。
以前在村里过年,雷少斌都要买几百块钱的花炮,用他的话说,过年就是图个热闹,花那点钱不算啥。但今年的春节,雷少斌却因为手头紧张,一时拿不出置办年货的钱。
原来,去年从村里搬出来之后,雷少斌就在家里原来的两层楼房上又加盖了四层,花去了家里的所有积蓄后,又借了20多万元的外债。“村里人盖房,家家都花了几十万,不少人都借了外债。”雷少斌说,盖房借的基本上都是高利贷,有的年息是15%,有的是20%。
自从搬到小区之后,雷少斌就和结婚不久的妻子,在龙首村租了几间店面,做服装生意。一月下来,除去房租和日常开销,余下的2000多元,他都存下来,攒够5D00元,就还一些盖房的贷款。按他的说法,还一点,压力就小一点,利息也能少些。
眼看要过年了雷少斌手头连置办年货的钱都不够,盼着村里租地的钱,能赶快发到村民手里。拿到1800块钱的存折后,雷少斌当天就去银行取钱。他原以为只有自己年关难过,谁知到银行之后,发现大厅里排队取钱的,大部分都是韩家湾村民。“每家的情况都差不多,钱都投资到房上了,年底村里要不发租地钱,年都不知道怎么过。”
搬离村子的第一个新年,雷少斌觉得过的十分冷清。他不明白,这种有村不能回的日子还得过多久。但他心里也清楚,韩家湾大部分村民都像他一样,自己埋下的苦果就得自己吃。
这一切,都源自一年多前,村子刮起的一股“拆迁风”。
“疯盖”后的无人村
2011年除夕,记者来到韩家湾。七、八层的楼房一座挨着一座,原本宽敞的街道,现在只能勉强通过一辆汽车。有一家竟然把竖在马路边的电线杆都盖到了楼房里。家家都给外墙上贴了白色瓷砖,据说能多得一些赔偿款。
村里已经没有几个人了,听路边小卖铺的河南老板说,住在这里的民工大部分都回家过年了。有人见记者拍照,连忙上前询问,最后对记者说:“这里危险,你别拍了,赶紧走。”交谈后记者了解到,他是韩家湾村民,现在是村里治安队的人员,主要职责是看村,以防小偷拆了谁家的门窗。
2009年10月前后,离韩家湾不远的李家街因为西安城北客运站的建设,进行了整村拆迁。拆迁工作结束不久,韩家湾村民中间就传出了这样的消息:“政府要在咱们村修一条路,直通新火车站,咱们村也要拆了。”
消息传开,整个村子哗然。村民们谈论最多的,就是如何在拆迁改造中,获得更多的补偿款。最后村民一致认为:按照李家街的拆迁政策,房子面积越大,赔偿款越多。谁都不愿意在拆迁中吃亏,一股“加盖”风迅速席卷整个韩家湾。
“开始盖的人不多,后来一看村干部也在盖,都开始跟风。”雷少斌说,他家盖房是在去年4月份,盖房住在家里不方便,全家就搬到了西航花园。一月后他再次回到村里,发现村里原来的二层楼,大多数都变成了六、七层,八层也不少。
盖房的钱不够,村民就高息贷款,有的是投资商建房,双方白纸黑字立下字据:拆迁之后,建房成本一分不少归还投资商,房屋赔偿款双方一人一半。
有了资金,村民盖房更加疯狂,近200户的村子,就像一个热火朝天的施工工地。在雷少斌看来,村民花自己的钱盖房,无可厚非,但是时隔不久发生的一场悲剧,让村民心惊胆战起来。
据雷少斌介绍,2010年4月20日前后,村里一户正在加盖的楼房发生坍塌,致使一名民工死亡,一名重伤。楼房从七楼一直塌到二楼,几个民工被埋在砖下,一个当场死亡。不仅如此,隔壁正在建设的楼房也受此影响,部分楼层坍塌。
“民工都是人力市场上叫的,塌死的那个民工都不知道是哪里人。”雷少斌说,那天西安的媒体记者来采访,村里的治安队都把记者挡在了村口。
据雷少斌介绍,发生事故的那家房子是投资商建的。投资商把活承包给包工头,包工头为了省钱,用的都是劣质材料。“楼板、钢筋、水泥都是便宜材料,有的承重墙都是单砖砌上去的,咋能不出事?”雷少斌说,村里的房子基本上都是一个结构,事故没发生到自己身上,只能说是侥幸。
从那之后,村民们陆续都搬离了自家建好的危房。有些人觉得自己的房子结实,不想搬,但没住几天,发现墙壁十分潮湿,最后也搬了。“庄基地都盖满了,大白天进门不开灯,啥都看不见。在墙上一摸,手上全是水,谁还敢住。”雷少斌说。
没有多长时间,韩家湾的村民基本上都搬离了生活了一辈子的村子。但是,房子并没有荒废,而是租给了附近的民工,每间房子大概租150元。最多的时候,村里的民工住了大概几千人。
由于盖房,村里的排水渠已经被房子占领,一遇下雨,街道就成了一片汪洋。雷少斌说,去年七、八月的时候,草滩街道办的人打着伞,把住在村里的民工往出赶,生怕发生事故。但过后不久,民工又住了进来。
搬离村子后,韩家湾村民最大的心愿,就是盼着村子赶紧拆迁。尤其是借高利贷盖房的人,晚一年拆就要多付几万元的利息。
但是,从风传拆迁至今,谁也没有看到正式的拆迁文件。什么时候拆,只能等。
在新家过春节
同样是2011年春节,潘建伟的心情却比雷少斌好很多。因为一个月前,他搬进了拆迁后开发商建好的安置房,成了草滩少有的几户回迁的村民。
2008年前半年,规划中的铁路横穿潘建伟所在的村子——草二村崔家堡。几个月后,村子拆迁,潘建伟一家搬到了在邻村租下的民房里。2010年11月底,原址新建的小高层安置楼建成,并分到了村民手中。
按照每人65平米的安置政策,潘建伟一家共分到3套房子。一套144平米,两套98平米。“144平米的房子每户都有一套,上面规定每家都得选一套这样的户型。”潘建伟介绍,分房采用的办法是抓阄,谁抓哪套房子,就分到哪里。
为了能在新房里过年,潘建伟拿到钥匙后,就立刻联系装修工人,装点自己的新家。“地板、墙面瓷、橱柜,我买的都是比较好的。”潘建伟说,几年前,他自己盖的房子因为要拆迁,材料尽量买便宜的,而现在要在这里住一辈子,这些钱他愿意花。
据潘建伟介绍,拆迁的时候,村里有两个安置政策,一种是按户口分房,一种是村里划分庄基地,村民自己建房。一部分村民要了庄基地,觉得自己的庄子,想怎么盖就怎么盖。而潘建伟第一个站出来,选择安置房,因为他猜测,自己建的房子说不定在哪次改造中还会被拆掉。
安置楼一共13层,潘建伟一家住在5楼。他打算等另外两套房子装修好后,都租出去,每套房子每月能租六、七百元。这栋楼一共65套房,目前回迁进来的只有五、六户。“有些房子还没装修好,这栋楼能把我们村所有要房的人都安置进来。”潘建伟说。
大年初三那天,潘建伟家里来了不少亲戚。“亲戚听说我家的房子下来了,都要过来看。”他说,住在新房里要比以前舒服多了。以前的房子黑暗、潮湿、阴冷,住了半年多,患风湿病的母亲总喊腿疼。吃完中午饭,潘建伟拿出相机,给所有参观新房的亲戚照了一张全家福。
同样是在西安北郊,韩家湾人因为一个不靠谱的“风声”,成了拆迁中的惊弓之鸟,有家不能回:崔家堡人却在拆迁后如愿以偿搬进安置房。
2011年的春节,让他们经历了不同的新年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