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日波从加拿大返回广西老家务农已经有两年多了。
在此之前,身为园艺博士的鄧日波已在加拿大定居18年,经营着一个300亩大的农场,一年有上百万人民币的收入。但是,他却回国了,回到了生他养他的广西。
这一切,要从2006年的春节讲起。
奇闻:回国务农
2006年春节,阔别家乡20年的鄧日波回老家过春节。
鄧日波1960年出生在南宁市西乡塘区殊湖村,1982年毕业于原广西农学院,分配到百色农校当教师。1986年,他到加拿大深造,于1992年取得加拿大麦吉尔(Mcgill)大学园艺专业博士。1993年,正式加入加拿大国籍。
后来,鄧日波在加拿大开始经营一个面积为300亩的农庄,种植了60多种瓜果蔬菜,主要供应当地华人,年收入上百万人民币。他还把在家务农的双亲接到了加拿大。
发达国家农业现代化程度很高。在加拿大,10万亩的田地只要70个固定工,60多个临时工,一切都可以解决了。鄧日波的农场,日常管理只要他一个人就够了。因为气候的原因,加拿大一年只种植7个月,其余时间都在度假休息。可以说,鄧日波的日子过得相当安逸。
2006年春节是鄧日波出国后第一次回国过年。他本来只是想度度假,但在村里转悠了一圈后,就坐不住了。他发现,村民们将木薯秆、玉米叶等有机物都当成垃圾扔掉,连牛棚里的粪便也被排掉,却又花大钱去买肥料。
“这样种地怎么能挣钱呢?”鄧日波又心疼又心急。
当时,适逢当地有关部门组织“万名农技人员春节返乡搞培训”活动,鄧日波自告奋勇,成为其中的一员。于是,他在家里拉了一条横幅——“鄧日波博士培训点”,利用春节时间给乡亲们上农技课。
这次回乡过年,也让鄧日波有了新想法。“在加拿大冰天雪地之时,南宁乃至广西还是气候温暖,这是一个商机啊!”他说。
在加拿大,超市里出售的瓜果蔬菜大都来自美洲、北非,像沙糖桔就来自摩洛哥。其实,鄧日波觉得家乡的沙糖桔味道比摩洛哥的好多了。
广西阳光充足、空气清新、温度适宜,发展农业的条件非常好。“如果用现代农业方式经营,跟国际接轨,打造出好的品牌,农民一定能从农业中获得高收入。”鄧日波说。
鄧日波算了一笔账,如果采用国外的生产技术,机械化种植有机蔬菜和水果,在家乡一亩地肯定能净赚1万元。
2008年12月,鄧日波把加拿大的农场转租给别人,带着全家人回到南宁,投资10073元在老家承包了650亩地,当起了农场主。
23年前,鄧日波要跨出国门去加拿大读书时,殊湖村曾轰动过一次。鄧日波老家的堂屋里至今还挂着一幅“赤胆忠心”的匾额,那是他出国前乡亲们送的贺礼。
23年后,鄧日波再一次让殊湖村轰动了,大家谁也想不到,一个洋博士居然要回来种地。“现在村里的年轻人谁不往城里跑?”乡亲们无法理解鄧日波的举动。
“现在很多农村的年轻人外出打工,是因为他们在种植上看不到赚钱的希望。”鄧日波说,“改良后的土壤,只要科学种植,肯定比出门打工挣钱多。”
曲折:水土不服
同样是种田,洋博士就是与别人不一样。
鄧日波将650亩地全部搭成大棚,并规划成精品西瓜区、精品木瓜区、精品百果园、有机蔬菜区等7大板块。耕地用拖拉机操作,施肥、浇水全部实现自动化。
他还建了一个有机肥加工基地,收购当地的木薯秆,打成粉末,然后加入30%的猪粪和鸡粪发酵,加工成有机肥。每亩地施有机肥5吨以上,不施化肥。
起初,鄧日波打算把加拿大农场的机器都运回国,完全照搬那边的种植方法。但海关部门通知他说,使用过的旧机器不能运回国内。但这些机器在当地是买不到的,他脑筋一转,决定自己动手做。
鄧日波画出图纸,找来电焊工叮叮当当忙活了一个月,一套外形奇特的机器诞生了。
“这是专门施有机肥的,相当于50个工人的工作量,原创的点子,我相信在别的地方肯定看不到。”鄧日波说。
和加拿大比,家乡农场生活条件要艰苦许多。
鄧日波把家安在南宁市,每天早上7点从家里出发,一个小时后到地里。中午吃的饭是从家里带来的盒饭。晚上7点回家,一天工作12个小时。
一开始,农场雇的农民还没有完全掌握现代农业的技术,每件事情鄧日波都是亲力亲为。尽管已是半百之人,但他干起活来还是像小伙子一样一路小跑。他把这种工作状态称之为enjoyyourwork(享受你的工作)。
可是,事情的进展并不像鄧日波设想的那么顺利。
2009年2月,鄧日波决定招聘两名拖拉机手。
在加拿大农场,大学生当拖拉机手很平常,所以,他没有招农民工,而是招了两名大学生。然而,半个月后,两名大学生都不干了。“我根本没有思想准备,他们说不来就不来了,可能是这里比较艰苦的工作环境和生活条件把他们吓跑了。”鄧日波说。
鄧日波后来才明白,在中国,大学生当拖拉机手,会给人一种大材小用的感觉。
无奈之下,鄧日波只好招来3个农民当拖拉机手,其中包括他的弟弟鄧日能。
鄧日波给他们讲操作要领,不出三句话就会不自觉地蹦出英文来。比如说换挡,就会说成“gear”;提到离合器,就会讲成“clutch”。鄧日波他们听不懂,只是瞪着眼瞧着他。
乡里乡亲的,不讲家乡话,非要讲英语,鄧日能他们嘴上不说,心里却很是不满,背地里偷偷叫鄧日波“假洋鬼子”。实际上,鄧日波只是觉得讲英文更顺口,一着急就不由自主地讲出来。意识到自己的问题后,他就主动和工人们多说话,中文讲得越来越顺畅。
拖拉机手培训好了,顺利投入了工作。但是,鄧日波却发现了另一个重大问题:他严格按标准种植的300多亩冬瓜长了一个月,苗子却长得病怏怏的,这是怎么回事呢?
鄧日波仔细察看土壤水份等指标,没有发现任何问题。6月底,到了冬瓜收获的季节,只有一小部分结了瓜,亩产不到500公斤,还没有村民种的产量高。
鄧日波一下子懵了,难道是国外积累的种植经验在中国水土不服?
南宁市西乡塘区农业局的负责人了解到,鄧日波的冬瓜种子是从到农场推销的个人手里买的,就告诉他很有可能是买到了假种子。
就这样,因为不了解国内种子销售情况,鄧日波半年辛苦,最后却交了一笔昂贵的学费。
目标:一年一亿
鄧日波原本计划,把每季的赢利拿来扩建农场,一年增加2000亩。但出了假种子事件后,他不敢掉以轻心,决定先维持规模再种一季看看。
果然,祸不单行,又一个打击还在等着鄧日波。
2009年7月底,鄧日波从正规的农资市场买了种子,第二次种上了冬瓜、西瓜、辣椒等蔬菜水果。
种下去一个月,当地滴雨未下。一开始,鄧日波并不耽心,3台拖拉机不停拉水,所有的水泵都在抽水。三个月过去了,干旱还在持续,地下水已经抽不出来,鄧日波开始有点慌了:再有一个月就到采摘期了,如果缺水,地里的蔬菜水果肯定要减产。
鄧日波急得团团转,却完全束手无策。
2009年底,受干旱影响,鄧日波种植的蔬菜和水果减产70%,原来预计2009年全年销售收入至少能有500万元,最后却只收入了130万元。
回国时,鄧日波和妻子有一个约定,第一年所需投资的100万元来自以前的积蓄,以后就靠每季盈利滚动发展。
可是,连续两次种植都基本没有赢利,鄧日波只好跟妻子商量,想在2010年再增加100万元的投资。妻子一口拒绝了他的要求。
眼看着播种季节就要到了,怎么办呢?
2010年2月,当地农业部门了解到鄧日波的创业情况,决定拨款100万元,为他建供水工程。5月底,工程全部完工。广西农业厅希望鄧日波能够成功,在广西推广他的经验。
此时,鄧日波的妻子也同意拿出100万元投资,但却给他下了最后通牒:如果2010年种植再不成功,她就带着孩子回加拿大了。
2010年,鄧日波第三次种下了辣椒等蔬菜。功夫不负有心人,这一次他终于迎来了大丰收,辣椒亩产量高达4000公斤。
虽然鄧日波种植的果蔬是按有机标准生产的,但因为有机认证申请还没正式得到批复,所以,他生产的辣椒还是按普通产品出售,每公斤价格3.6元。即使按这个价格计算,每亩辣椒销售收入也达到14000元,净利润1万元。
有了这次的成功,鄧日波今年将把他的示范农场扩大到了1000亩。
鄧日波的最终目标是示范农场达到1万亩,一年赚1个亿。同时,将自己的经验教给更多的乡亲,让他们也能靠种地过上好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