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以其神奇瑰丽的自然风光闻名,自古以来,这片土地上的人们创造着丰富灿烂的民族文化,她是目前世界上仅存的几片净土之一。
湛蓝的天空和湖泊,洁白的山峰和羊群,翠绿的草原和远山,金碧辉煌的寺院和喇嘛红,还有随风作响的五彩经幡……这一切,无论看过还是亲历,都会成为你永恒的梦境。
坐着火车去西藏
徒步旅行的人,认为脚步能丈量地球:骑自行车旅行的人,觉得这种方式最环保;驾车出游的人,喜欢方向盘在手中挥洒自如的感觉。然而,对大多数人而言。火车旅行是最经济实惠且最容易达到出游目的的方式。2006年7月1日,青藏铁路正式开通,从此天堑成通途,也让很多内地游客觉得去西藏不再是梦想。
两年前的8月,我踏上了进藏列车。
一路见四季,十里不同天。列车使出西宁,你会发现眼睛着实不够用了。烈风撕扯着经幡,隔着玻璃你也能感受“世界屋脊”风的威力和劲道;牧民黝黑的脸庞,少女和小孩的高原红,以及经幡渐退的光鲜,你会感受到日头的厉害;短时间内,列车穿行在阳光与雨雪的接力赛中,你能看到高原天气的性格。稍不留意,伴着一声雷响,闪电划过你的视野,你是否感受到手中的咖啡杯在微微地颤动呢?
看到美景,第一反应便是拿出相机,然而被玻璃窗档着难以为继。我索性在乘客上厕所的间歇,“霸占”着卫生间,透过通风口,咔嚓咔嚓,贪婪地按动着快门。一路风景,不需要构图,都会是一张不错了高原美景。
如果说造物主造出了这一副独特的高原美景,那么划过高原的青藏铁路,就是不折不扣的人间奇迹。当列车长时间行驶在超过4000米的海拔上,你会不由地思索,这将是怎样伟大的工程呢?
一位美国旅行家曾在《游历中国》中说过:“有昆仑山在,铁路就永远到不了拉萨。”瑞士的一位隧道工程师也评价:“要穿过昆仑山的隧道和坚冰根本不可能。”然而,5年前,青藏铁路的顺利通车,让不可能成为可能。
当你坐上“文成公主号”,饱览神奇的雪域风光时,你会发现,青藏铁路不仅有他的“雄浑”,还有他的“秀美”。无论是安多、那曲,还是当雄、拉萨,凡是青藏铁路的主要旅客上下站,设计都体现出浓郁的藏域风格和地域特点,又充满了时代感和现代感。
楚玛尔河车站被设计成藏羚羊造型,站台上放置着藏羚羊的雕塑,提醒你已经进入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这里就是藏羚羊迁徙的主要路线;沱沱河车站设置的三组倾斜体,说明了沱沱河乃是长江之源:安多车站的设计借鉴了草原上随处可见的雄鹰形象,隐喻了安多乃至西藏的飞升之势;在藏北第一重镇那曲,你会发现,车站主入口的雨篷造型,正是羌塘地区毡房和雪山的巧妙反映。
坐着火车去拉萨,当列车奔驰上高原上,穿过“聚宝盆”柴达木,穿过“三江源”,穿过“万山之祖”昆仑山,穿过藏羚羊、野牦牛、藏野驴的乐土可可西里……你难道说你乘坐的不是观光车吗?
日光之城
睁开眼睛,阳光洒在脸上,我已经在拉萨了。
记得在火车上听身边的人说,还有150公里就到拉萨时,我突然变得极其紧张起来。真的吗?心中向往已久的圣地就在眼前了,渴望就要变成现实了,心中却莫名的生出胆怯之情。也许,这也可以说成“近乡情更怯”吧。
阳光告诉我,我就在拉萨。拉萨年均的日照时长超过3000小时,因此被称为“日光之城”。西藏人认为,严格意义上的“拉萨”,应是指大昭寺和围绕大昭寺而建立起来的八廓街,只有到了大昭寺和八廓街,才算到了真正的拉萨。
八廓街和古城拉萨的年岁一样久远,历经1300多个春秋。八廓街也被称为八角街,这是四川人的误读。四川人在拉萨占很大比重,在四川话中,“廓”与“角”的发音相近,后来望文生义,以讹传讹,甚至以为八角街是因为环形街道有八个角了。
据传,公元7世纪,藏王松赞干布下令在卧堂湖修建大昭寺,同时又在周围修建了四座宫殿,这四座宫殿便是八廓街最早的建筑。大昭寺建成后,引来了众多朝圣者朝拜,日久便踏出环绕大昭寺的一条小径,是为最初的八廓街。
一千多年过去了,这条老街早已成为拉萨最繁华的商业中心。—走进八廓街,我就被整片旧式的、有着浓郁藏族生活气息的街区吸引了。石径、回楼、古寺浑然一体;大昭寺飘扬的经幡下,随处可见等身长叩的信徒;色彩鲜艳、造型精致的藏族工艺品,让你不由得掏出口袋里的银子。
这里汇集了各色人等,僧人、喇嘛、信徒、金发碧眼的外国人,还有全国各地来的游客。有意思的是,不管你来自什么地方,不管你属于哪个民族,素不相识的人会一见如故,格外亲切,相互询问着你从哪里来,途中遇到了什么,有没有什么景点遗漏掉。尤其在这里小住几日后,再次相遇,便仿佛已成知己,一起喝酒,聊旅途中聊不完的艰险和遭遇,在这里,两三次见面,就会结下深厚的情谊,这是多么神奇的土地啊!
从八廓街漫步至东南角那巨大的经幡前,一幢黄色的小楼会映入你的眼帘,这就是蜚声中外的“玛吉阿米”,当地人习惯称它为“黄房子”。传说这是著名的六世达赖喇嘛仓央嘉措的密宫。相传仓央嘉措为了找至尊救世度母、跋山涉水走遍了藏区。有一天他在拉萨八角街小酒馆小憩,看见门外一个月亮般娇美的少女掀帘窥望。于是,他写下脍炙人口的情诗——“在东方高高的山巅,每当升起明月皎颜,那玛吉阿米的笑脸,会冉冉浮现在心田”。相传,这所“黄房子”,就是当年仓央嘉措与玛吉阿米相遇的地方。
现在,八廓街上的玛吉阿米是拉萨著名的藏族餐馆,然而,对游客而言,“玛吉阿米”已经超越了普通餐馆的意义,成为外地游客以及国外游客了解西藏的一个窗口。它的一个重要特色,就是为到访者提供留言本,以便相互交流。每一个来到“玛吉阿米”的人,都有自己的故事,留言本记录着到访者的心情,不同的文字、不同的字体,讲述着不一样的感情经历和人生感悟。
几年前,我的一位朋友来西藏工作。去之前,他担心被分配到偏远的山区,那样就只能终日与糌粑、酥油茶为伴。没想到,第一次去玛吉阿米的经历,就让他喜欢上了酥油茶的味道。那天,他从玛吉阿米吃完饭从楼上下来,看到门前有一个卖煮豌豆的藏族老太太朝他微笑,他也相对方微笑。于是,他给老太太润喉糖,对方给他煮豌豆。那一刻,他顿时觉得语言是人类最底层次的交流,在玛吉阿米“奢侈消费”的不悦随即消失。老太太又给他灌了一水壶酥油茶,他喝完,又给他灌,足足喝了三大壶。从那以后,他就喜欢上了酥油茶。后来,他冬天去牧民家吃生牛肉、喝青稞酒都不在话下。
除了虔诚还是虔诚
遗憾的是,那次去拉萨,没能走进神圣的布达拉宫。在旅游旺季,至少得提前两天排队买票,而且每天只限制1000名游客进殿参观。很多等不到门票的人,只能遗憾地踏上归途。我拿出相机,湛蓝的天空下,布达拉宫白色的宫殿永久定格在相机的画框中。
有人感叹,亲见布达拉宫才发现,它并没有想象中的巍峨。我不以为然。布达拉宫作为世界文化遗产,是世界海拔最高、规模最大的宫殿式建筑群,是藏族古老建筑艺术的精华,更是西藏的民族象征。它始建于松赞干布王朝,距今已1300多年历史了。
幸运的是,走进了大昭寺。
有一种说法是,“先有大昭寺,后有拉萨城”。从此可以看出,大昭寺在拉萨乃至整个西藏的地位。据说,大昭寺寺址最早是一片湖泊,松赞干布曾向尺尊公主许诺:在戒指所落之处修建宫殿。谁知,戒指恰好落在湖内,随之,湖面泛起一面光网,光网之中显现出一座九级白塔。于是,一场千只白羊驮土建寺的工程开始了。今天的“拉萨”二字便是从大昭寺演变而来的。最早拉萨不叫LASA,古文书上记载为RASA,RA是山羊,SA是土地,意思是山羊建的地方。
顺着台阶登上大昭寺屋顶,耀眼的胜利宝幢和金顶会让人顿生敬意。顺着法轮双鹿所指的方向眺望,远处的布达拉宫尽收眼底;从寺项向下俯瞰,八廓街上传经的人流和拜谒大昭寺的信徒,成为大昭寺不可或缺的人文景观。
让人心灵为之震撼的是大昭寺前,被成百上千的朝圣者跪拜磕头后磨得光亮如镜的石板。从早到晚,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磕等身长头的朝拜者永不断绝。
然而,拉萨不是西藏。
我的那位朋友在西藏工作几年,在他眼中,西藏是户外天堂,而单单一个拉萨却绝不能称作整个西藏。因为喜欢摄影,他来到了西藏。从拉萨到昌都,从昌都到八宿,几年间,他主动要求更换工作地点。后来他找组织部长,几次三番央求把他调到然乌镇,那里有美丽的然乌湖、来古冰川、拉姆玉措、多吉真主神山。一个破旧的二手摩托,帮助他跑遍了小镇附近方圆几百里的村子。
他经常给打算来西藏旅游的朋友这样说:景点我坚决不推荐,现在可以百度嘛,而且个人而言不喜欢所谓的景点,有时间的话,可以在一个无名的小镇停下,呆上两三天,然后跟老百姓打听附近的村子,自己走进村、走进森林和草原,我觉得那是最惬意的,这样往往能让你得到更多的惊喜和难以忘怀的经历,也许这样才能让你真正了解西藏,铭记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