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民初之际,广西出了一位名叫岑春煊的政治家,他与张之洞、袁世凯并称为清末官场“三屠”:张之洞爱“烧钱”,挥金如土,谓之“屠财”;袁世凯好杀戮,杀人如麻,谓之“居民”;而他蔑权贵,弹劾无数,谓之“屠官”。
据史料记载,岑春煊性情刚烈,不畏权贵,任内弹劾了大批贪官。两广总督任上,劾罢贪官污吏及渎职者1400多位。
不过,岑春煊更为后人所津津乐道的,则是辛亥革命后他积极投身反袁护国、支持共和的开明之举。
纨绔子弟亦有抱负
岑春煊,原名春泽,字云阶,壮族,1861年出生于广西西林县那劳村。其父岑毓英因助朝廷平息云南少数民族叛乱有功,由县丞、知府晋升至云贵总督。其叔父岑毓宝和岑春煊后来均官至总督,成为清朝权重一时的封疆大吏。“一门三总督”,使岑家成为当时誉满八桂的名门望族。
1879年,岑春煊随父入京晋谒,得以留京就读,时岑春煊18岁。6年后,岑春煊考中举人,奉旨以郎中在工部候补。据清人汤用彤《新谈往》记载:“光绪中叶,京城有三恶少之称。三恶少者,岑春煊、瑞澄、劳子乔也。”
岑春煊虽为纨绔子弟,但很有抱负,遇事敢作敢为。光绪二十年(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日军经朝鲜入侵关东,京畿形势岌岌可危。岑春煊慷慨请行,出关视察,及时向朝廷报告关外军情。后来山东烟台、威海防线告急,岑春煊临危受命,布防有方,终使山东半岛未为日军所侵。初登政治舞台的岑春煊便显露出非凡的见识和强悍的个性,也给当政大臣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岑春煊真正在政坛上显露锋芒,却是在甲午战争结束以后。1898年,他受到光绪皇帝的召见。当光绪向他垂询时事时,他慷慨陈词,直言国势垂危,非发愤图强不能图存。“而欲求自强,必先兴学练兵,讲求吏治,信赏必罚,乃克有济。”
面君之后,岑春煊仍觉言犹未尽,又上书光绪,举例湖南巡抚吴大澄出关御敌,吃了败仗,朝廷并不追究责任。山东巡抚李秉衡力主反对德国传教士,得不到朝廷的援助,还被罢免了官职。他认为是非不明,赏罚失当,都是因为朝臣失职,蒙蔽圣聪所致。岑春煊在奏疏中直言不讳,词语极为尖锐,光绪非但没有怪罪,反而钦点他为广东布政使。
布政使俗称“藩台”,主管一省财税与民政,为二品大员。据章士钊《孤桐杂记》记载,岑春煊初到广州,在办理一宗米案时,发现一位商人的材料中夹带四十万两银票,岑春煊立即退还给了商人。他并不明白,这在广东已成习俗,当地人将明明白白的送礼称之为“公礼”,如果不收公礼便是没有诚意。商人们因他不肯收礼,一时非常失望。
不久,有人投诉广东道员王某违法乱纪、鱼肉商民。岑春煊查实后,请两广总督谭钟麟将其撤职查办。王某为谭钟麟的亲信,谭不肯查办,岑春煊便与其在公堂上争执起来。谭拍桌大骂,连眼镜也摔碎了。岑春煊毫不示弱,拍案说:“藩司乃朝廷大员,所言乃公事,即有不可,总督不应无礼至此。既不相容,奏参可也。”说完将官帽摔到案几上,拂袖而去。
后来,岑春煊奉召离任,数干名商民自带薪米油盐,聚集到衙门,苦苦挽留。岑春煊朝服出迎,反复劝导,以至泪流满面,方得成行。章士钊对此事是这样记述的,“自大堂以至东西辕门,皆为米包嗔咽,举足不得”,“商尽泣,知不收公礼而肯为民任事者,尚有人也。”
岑春煊调离后,仍将谭、王营私舞弊案向朝廷劾奏,后光绪下旨查办,谭、王均被革职。以藩司之职劾罢位列一品、权重一时的顶头上司总督大人,清史中仅此一例。千里勤王护驾有功
岑春煊得到慈禧太后的赏识,则源于他干里勤王,护驾有功。
1900年,庚子事变,八国联军入侵,慈禧太后降旨令各地派兵来京“勤王”,事实上没有一个省的总督巡抚出兵响应。当时岑春煊在甘肃出任藩台,听到消息后,即向总督魏光焘请求, “愿率兵星夜勤王”。
北京城陷,慈禧仓皇出逃,岑春煊一路随身护从。《清代通史》对此有详细记载,“至于昌平,入谒,太后对之泣”。该史还记载了慈禧在逃亡途中的情景:一夕宿破庙,春煊环刀立庙外彻夜。太后梦中忽惊呼,春煊则朗声应曰:“臣春煊在此保驾。”
据考,在慈禧太后逃亡西安途中,岑春煊被委以“办理前路粮台”一职。此虽是一份临时性职务,但干系甚重,沿途要办理包括太后皇帝在内数干人的食宿供应,若没有强硬的手段,断难胜任。
起初,这一职务由一名叫吴永的知县担任。吴永哪见过这种阵势,当那些盛气凌人的京官和以武力威胁的将领、各王公府箭手纷纷向他索要粮饷麸料时,他束手无策,急得直哭,并赶紧向慈禧太后保奏,请求让岑春煊担任此职,自己愿全力相助。
岑春煊果然不负厚望,每到一处,即强令地方官吏限时办理,稍有延误,便严厉训斥。当时有一县令,提前准备好了供应,谁知太后一行三天后才赶到,所备食品皆已腐烂,临时筹办已来不及,威逼之下,该县令竞服毒自杀。岑春煊的强横可见一斑。
慈禧辗转逃到西安后,哭着对岑春煊说:“若得复国,必无敢忘德也。”后来,岑春煊果然受到重用,先由甘肃藩司升为陕西巡抚,不久又调任山西巡抚。1902年,四川大乱,岑春煊被擢升为四川总督,带兵入川。四川平定后,再调两广总督,全权督办两广军务。岑春煊当时与拥兵一方的袁世凯并称为“南岑北袁”,疆事凡有不决者,慈禧多有所依仗。
岑春煊不只以治兵平乱著称,他每到一处,或办新军,兴办实业和教育,或整理海关,反贪治吏,多有建树。他任山西巡抚时,将原山西大学堂作为中学专斋,与英国人办的西学专斋合并成新的山西大学堂(山西大学),成为中国第一所省级新式大学,开辟了中国近代教育中西合璧的新路。
岑春煊认为“教育者,政治之首务也”,除了山西大学堂,他还创办了四川高等学堂、广东将弁学堂、军医学堂、陆军测绘学堂、林业学堂、巡警教练所、两广优级师范学堂、广西高等学堂等10多所西式学堂,为广东、广西的近代教育规模作了重要奠基。在当时国内各省官员中,可称为兴教翘楚之一。
值得一提的是,岑春煊与张之洞、袁世凯等联名上书,使得有干余年历史的科举制年初被废除。这是一个划时代的历史事件,时人认为“言其重要,直无异于古之废封建、开阡陌”。
追剿贪官 深得民心
岑春煊以两广总督身份重返广东后,当地百姓欢欣鼓舞,奔走相告,因为5年前别他们而去的青天大老爷又回来了。岑春煊在粤三年期间,大部分时间在广西剿匪。任内最值得称道的是,他办理过两件打老虎式的惩治贪污案。
第一个案子是南海知县裴景福贪污案。裴景福曾在几个县任职,仅在南海知县任上,便贪污受贿达24万多两银子。岑春煊将裴景福革职看管起来,他却寻机逃到澳门藏匿,“贿荷兰人为之护符,抗不归案”。岑春煊派兵舰追至澳门,“据理力争,几至决裂”,逼迫澳葡当局同意引渡,终将裴景福以贪污罪劾罢,发配新疆,“永不释回”。据考证,同时代著名谴责小说《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一百零三回即以此案为原型,只是裴景福被易名为裘致禄,广东南海知县换成了福建侯官知县。
另一件反贪要案便是广东海关周荣曜侵蚀巨额税款案。据史料记载,周荣曜虽身为小小的海关书办,竞被查出赃银数百万两,轰动一时。清代末年,米一石不过银二三两而已,若以米价折算,周荣曜侵吞公款近5000~美金。周荣曜虽职务不高,但神通广大,暗地贿赂庆亲王奕勖,用4万两银子买到出使比利时钦差大臣一职。岑春煊查实此案后,追缴赃银数百万两,并在周荣曜即将出洋赴任之际,将其革职查办。因案涉庆亲王卖官,岑春煊9次上书慈禧,弹劾庆亲王,以致日后在“丁未政潮”中遭到暗算。
在两广总督任上,岑春煊共弹劾贪官、庸官1400多人,其中南澳镇总兵潘瀛、柳庆镇记名总兵唐玉生,都被革职充军。干总潘继周被军前正法。反贪力度之大,令贪官污吏闻其名而变色。传说有人愿出百万港元,只求将岑春煊调出两广。
而在出任四川总督时,岑春煊曾准备一次弹劾300多名贪官,因部下阻劝,只罢免了其中40多人。他入川仅9个月,便使四川官场风气大为改观。
《国闻备乘》说:“春煊每主一省,必大肆纠弹,上下皆股栗失色。股栗失色者如皆贪官,岑春煊所屠如皆污吏,则是人民之德,亦屠官者之德亦。”当时,有贪官把岑春煊称作“猛虎”,连英国人也称其为“满洲之虎”。据史料记载,清末官场上,人们将“屠官”的岑春煊与“屠财”的张之洞、“居民”的袁世凯并称为“三屠”,被他“屠”掉的高官不仅有昔日的谭钟麟,还有后来的侍郎朱宝奎。
投向革命支持共和
岑春煊政治命运的转折始于1907年丁未政潮。
时清廷中的军机大臣兼外务部尚书瞿鸿襁一派联合岑春煊,欲排斥庆亲王奕勖、直隶总督袁世凯一党。不料,袁世凯暗地派人将康有为、梁启超的照片与岑春煊的照片合成一帧,通过奕勖呈送给慈禧。慈禧最恨康、梁二人,又对袁世凯手下PS照片的技术深信不疑,岑春煊从此失宠。但顾念“岑某有庚子旧劳,勿令难堪”,岑春煊遂以“开缺两广总督”身份在沪上养病。丁未政潮以瞿、岑二人败北结束。
不过,与岑春煊关系不错的李莲英却看不下去了,他见朋友遭人陷害,就做了一件大胆的事情:他居然将慈禧的照片给PS了!照片中慈禧保持着她观世音的造型,而李莲英摇身一变,由善财童子变成了护驾的韦陀。照片PS出来以后,李莲英便拿着它去见慈禧,说:“奴才什么时候和老佛爷照过这样的照片啊?这不过是民间的小把戏罢了!就像岑春煊的合照一样,那都是奸诈之人设计陷害岑春煊的!”
1911年,辛亥之春,清廷宣布铁路收归国有,拒不归还士农工商所入股金,激起了湘、鄂、粤、川等省保路风潮,以四川最为激烈。同年9月7日,成都发生血案,“自是川乱遂大,难以制止”。这时,清廷决意起用已在沪上蛰居4年之久的岑春煊。
岑春煊在四川威望甚高,久经战阵,清廷寄希望他“会同赵尔丰办理剿抚事宜”。岑春煊认为,朝廷应该下“罪己诏”,“总之不短少路股一钱,不妄戮无辜一人,必须双方并进,并于谕旨中稍加引咎之语,则群议自平;而给还全股,出自朝廷特恩,各路人民,必欢欣鼓舞”。
降旨“罪己诏”,等于认定清廷失职,“铁路国有”政策完全失败,故清廷中“剿抚”两派都极力反对。9月下旬,岑春煊向清廷电请辞职,很快就获准同意。10月9日,当辛亥革命的枪声在武昌城中响起时,岑春煊正好滞留武昌。不过,他已打消了入川的念头,并于次日晨乘船而下,返回上海。“沿途阅报,知民军已举黎元洪出任都督,革命由此告成矣”。
1911年10月中旬,岑春煊抵达上海时,得知清廷已补授他为四川总督。他再三推辞,清政府一再电请出山,四川保路同志会也表示欢迎岑春煊入川主事。于是,他向清廷提出扩编军队、增拨枪炮子弹、发银百万两等要求。
其时,革命已经席卷东南数省,清延无力援助,岑春煊陷入要钱无钱要兵无兵的境地。内外交困之下,这位昔日清廷的封疆大吏意识到大清气数已尽,毅然投向革命,支持共和。
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宣布成立,岑春煊在全国督抚中最先电请清帝退位,公开宣布支持共和。他说“非至逊位诏出不可止也”,并敦促清帝“为世界历史开一未有之局,诚吾国之光荣也”。
在孙中山发动的讨伐袁世凯的“二次革命”中,岑春煊被推举为讨袁军大元帅。“二次革命”失败后,岑春煊被北洋政府通缉,逃往南洋。1915年,袁世凯复辟帝制,招来举国声讨。“护国军都司令部”在广东肇庆成立后,岑春煊被公推为都司令。1917年,北洋军阀宣布解散国会,废除《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孙中山在岑春煊支持下,在广州成立护法军政府,发起“护法”战争。1918年5月,军政府改组,将大元帅制改为总裁会议制,孙中山、岑春煊等7人当选总裁,岑春煊被推选为“中华民国护法军政府主席总裁”。后因与孙中山政见不合,辞职回到上海,不再从政。
1919年,年轻的陈独秀被北洋政府逮捕时,岑春煊还以“护法军政府主席总裁”名义通电北洋政府,要求释放陈独秀。在全国各界的呼吁下,陈独秀终被释放。岑春煊晚年明确反对蒋介石统治,警告蒋介石“如不改弦更张足以断送国家而有余”。
1932年,“一·二八”淞沪战事爆发,上海军民奋勇抗击日军侵略。岑春煊向十九路军捐献了3万银元,坚决支持抗日。次年,岑春煊病逝于上海。
据《老上海城记》一书援引民国要员唐绍仪之女唐宝珞介绍,岑春煊有一子,名岑德广,原系留日学生,抗战初期委身汪伪政府,其后不详。如今,在广西西林县那劳村,岑春煊的故居仍保存完好,时时有人前来寻访参观。
(注:本文在采写中参考了岑春煊《乐斋漫笔》、苏同炳《中国近代史上的关键人物》、潘茨宣《岑春煊:铁腕惩贪支持共和》等著作,在此声明并致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