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清时和45个学生的背水一战

2011-12-29 00:00:00彭淑陈漫清张嘉衍
南方人物周刊 2011年20期


  45个孩子,没有一个出现在南方科技大学布好的高考场上。他們在用无声的抗议,捍卫播在内心的“火种”——“我們自授学位就是想走全世界一流大学想走的路,让学生跟老师‘背水一战’,只有学到真本事,社会才会欢迎你,接受你,而不是看你的文凭盖了什么大印。”
  播种者是他們的校长朱清时。彼时,他感喟:“我原先觉得,年轻人一代不如一代。但这些学生让我看到了中国的希望。他們是真正的理想主义者。”
  他何尝不是一个理想主义者?早年在中科大“逆流而行”——坚持不圈地、不扩招;现在南科大极力推行教改——去行政化,自主招生,自授学位;他曾经的盟友说:他现在像个孤家寡人……
  
  6月7日,全国高考第一天。粘人的热风,聒噪的蝉声,裹袭着深圳的每一个人。
  朱清时正“闹中取静”。身为南方科技大学校长,他没有现身考场,反而避在罗湖区某老式宾馆内,眼里闪烁一丝狭促的笑:
  “昨晚,他們在教学楼三楼布置考场。今天早上,一大堆媒体记者堵在学校大门外,这些人不知道,工作人员早从后门悄悄撤离。我們的45个学生,没有一个参加高考。”
  “他們”的具体指向,他以为毋须细言。总之,“这些学生比某些人高多了。他們应该感到汗颜”。
  他还欣喜地获知一件有利于他的“理论武器”——网上,署名“晨雾”的作者所写的一篇文章《南科大学生参加高考就变“合法”了吗?》。
  他不禁坐在那里逐段引用,“他們已被南科大录取,他們这次参加高考,是算高中生,还是大学生?”
  “事实上,今年教育部公布的2011年具有普通高等学历教育招生资格的高校名单,作为中国高校改革‘探路者’的南方科技大学最终并未进入。因此也不可能列入统招计划。这些考生即便是参加了高考,也只能在统招计划内填报志愿。他們填报哪所大学都行,惟独无法填报南方科大。
  “因此,45名南科大学生不参加高考,则不‘合法’。可是,如果他們参加高考,也‘合法’不了。如果是教育部或者教育主管部门要求这些学生参加高考,这些官员們首先应当想一想,你們的要求是否‘合法’?而且是否合你們自己制定的‘法’?”
  事实上,从中科大十年校长期间,到2009年担任南科大校长后,朱清时一直念兹在兹地寻求一种“法”,在中国现有的教育体制里,回答已故大师钱学森之问——为什么我們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
  我們“甘当教改实验的小白鼠”
  ……南科大从呱呱坠地就打出了自主招生自授学位的响亮口号,这是我們学校的特色和努力方向,也是我們引领文化,强调个人自主发展的最重要的保障。可以说,这是我們四十五名同学共同的价值观念,是把我們团结在一起的共同信念。我們为中国的教育改革做出了最大的牺牲,放弃了一切,甘愿成为一些人眼中的小白鼠。但是,现在教育部提出我們必须要高考,回到高考的体制下去。
  这封信的作者在电话里自称“小李”,是“甘当教改实验的45只小白鼠”中的一员。
  他说,这封《南科大一学生致社会公开信》是在5月30日晚上一气呵成,“紧随事态的发展,好些段落早在脑中构成”,贴在博客上的反响,如他所料—— 十分火爆。
  “我做这件事的根本目的,就是希望外界能够看清南科大的真实状况。告诉大家,想看我們实验的话,就给我們创造一个好的环境。”
  “我也不是反对高考制度。如果没有高考,农村山区的孩子怎样跻身上流社会?我們否定高考,是在南科大目前的环境里。所以,我在信上说,‘教育部做出这项决定,我們是可以理解的,同时也是难以接受的’。”他语气严肃。
  “自主招生自授学位的响亮口号”,是今年2月,小李浏览南方科技大学官方网站时看到的。
  其上,也有一封公开信,即朱清时于去年12月15日所写的《致南科大考生、家长的一封信》:深圳市委市政府为南科大确定的目标定位是:“参照香港科大建校的模式,一步到位地建成一所高水平的研究型大学。”这个目标定位既是深圳市进一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