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因为醉酒太厉害,一个月手都在颤抖,校医误以为我得了甲亢;曾经不顾劝阻在暴风雨来临前坐上缆车,让自己悬在百米高空淋成了落汤鸡;曾经漫无目的在草原游荡,寄宿于一个个蒙古包,回到县城时再娴熟的洗头女也理不开我的发结;曾经安稳的生活刚刚到手,却变卖房子收拾行李,逃去了大洋彼岸;曾经在一念之下清空了硬盘;也曾经在不该停留的城市留了下来……谁都曾经做过对自己的人生不怎么负责任的事,这多半是缘于心中一个朴素的信念:一切都会过去。没有什么伤害是永恒的,也没有什么荣誉是永恒的,只有此时此刻的感受最重要。
千年以前,大卫王的戒指上刻着:一切都会过去。作为二十多年的无神论者,我相信这句话,因为任何事件总是会有一个结果的,不是么?哪怕你装聋作哑、佯死逃避,一切还是会过去,“不了了之”也是结果之一。
多年后我才了解了大卫王。他无意中看见一个美女沐浴,就把她看上了,并让她怀了孕。为了掩盖真相,他逼她丈夫回去与她同房,没能得逞,索性设计让他死在战场。大卫王做过不少不光彩的事(虽然这不过是人性的佐证而已),但他依然是犹太历史上最伟大的王,因为他会打仗,且对神的爱从未动摇。换句话说,他不是无神论者,他并不相信死后就能一了百了。所以,他戒指上那句话的潜台词是:某些错误可以被谅解,只凭你对真正永恒之物的自信。
在我更年轻一些时,我通常用如下伎俩劝诱自己内心的挣扎:假设还有3天就是世界末日了,会怎么做?后来我才知道自己上当了——等了那么多年,该死的世界末日还是不见踪影。
一切最终都会过去是没错,可关键问题在于,它过去得有多慢、有多久?是否那段“等待过去的时光”就是你为任性付出的代价?因为“等待”,你的心情或许改变,你会作出一些本来不会作的决定,也会放弃一些值得珍惜的机会,这是机会成本,对终极结果产生了“过不去”的影响。
正如另一枚戴在契诃夫主人公手上的戒指所言,一切都不会过去。我们每分每秒都在构建人生,我总怀疑世界的未来是60亿人口的合力。对于记忆来说,一切个体事件都会过去,但对于这片永不停息的时空来说,它们留下了某种尾巴、气质或者伏笔。未来是崭新的,只是它身上总带着洗不尽的从前的气息,让我们侥幸过了一个个槛,却又不至于成为空白的人。
(2011年上海市高考作文题:“一切都会过去”,“一切都不会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