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翔最可靠的朋友不是师傅孙海平,不是记者冬日娜,更不是在大邱世锦赛上拉他手的古巴人罗伯斯。那条长110米,每9.14米布设一个栏架的跑道,才是刘翔一直最信赖的“朋友”。
这个长110米的“朋友”给过刘翔荣耀与失败,刘翔曾与他相拥而泣,也曾背对他转身离去。相比这些,从2001年全国田径锦标赛一路跑下来,这位“朋友”带给刘翔的只有成熟。
大邱世锦赛110米栏决赛后,刘翔自己也承认:最后一下差点被罗伯斯拽倒,当时确实气得不行。但这个经历过人生大起大落的男人坦然面对对手的拥抱,面对媒体的提问。“我已经28岁,不小了,应该是男人了。做好自己就可以了,以好的心态面对每一天。”刘翔说。
大邱 回归之地
8月29日,韩国大邱。刘翔被分在了第六道,主要竞争对手罗伯斯排在第五道,奥利弗第四道,三人紧紧相邻。刘翔是八位选手中最后一个脱去外套的,在介绍他的名字时,刘翔深深吸了一口气。
跨越最后三个栏架前,刘翔是一个追赶者,他要用自己独一无二的后程优势,希望实现一次无比重要的超越。他的确有这个实力,也有机会。在倒数第二个栏后,刘翔已经超越罗伯斯和奥利弗,跑在了第一位。
慢镜头回放时,“一个人的比赛”变成了“鲜明的肢体对抗”。
今年初,当大家纷纷知晓刘翔“八变七”的技术变化时,摆在刘翔面前还有另外一项挑战——抗干扰。在那个时间点上,刘翔的最强劲的对手不是因伤病而低沉的古巴人罗伯斯,而是屡次打开13秒大关的美国选手奥利弗。这位身高1米88,体重接近190斤的“美国壮汉”曾有过橄榄球经历,胳膊粗壮,技术粗糙,但冲劲十足。如果刘翔与奥利弗比邻竞赛,一定要考虑到“美国壮汉”有意无意间飞扬起来的双臂。
刘翔一度考虑过要迅速提高上肢力量,增加抗干扰能力。当“八变七”成为主要诉求,抗干扰便不再被反复强调了。
在大邱,奥利弗跑得一塌糊涂,没有机会干扰。干扰刘翔的却是罗伯斯。
在网上找出决赛的视频仔细看,即便完全没有心理倾向,也一定会认为罗伯斯明显“失态”——罗伯斯多次偏离了正常空间限制,栏架向上的延长线在栏上有两道鲜明的红色印记,那就是立体的跑道限制线,只要躯体或者攻栏腿偏移到红色标志线以外,那手臂一定会摆动到别人的空间里去。
十年,刘翔只要完成比赛,从未“失态”,动作流畅,技术出色让他没有多余的损耗。行至2011,刘翔技术继续领先,面对公众的表达自然平顺不矫饰。内心之中可能还有一份隐忍,但至少表面淡然很多了,复杂局面的应对能力完全成熟。
雅典 腾飞之地
2004年雅典奥运会。在并不被看好的情况下,刘翔向着自己的第一个奥运冠军发起冲击。第一轮预赛、第二轮预赛和半决赛中,刘翔都没有全力进行冲击,最好成绩是半决赛上的13秒18,倒是当时争冠大热门阿兰•约翰逊在第二轮预赛意外跌倒,使得刘翔的争冠希望一下大增。
决赛中,刘翔凭借良好的起跑在第一个栏时就取得了领先,而到第五栏时,他的优势已经越来越明显。12秒91,刘翔的争冠成绩平了1993年科林•杰克逊创造的世界记录,也刷新了阿兰•约翰逊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的记录。
当播音员宣布刘翔获得110米栏冠军,同时为中国赢得有史以来第一个短跑金牌的时候,几乎可以感受到当时播音员惊讶的声音。
那时,很少有人听过这名神秘的运动员,更别提有多少人知道“Liu Xiang”如何发音了。
刘翔从此“陷”入了无穷无尽的社会活动,即使有意回避,但往往身不由己。他在各种大会上打呵欠昏昏欲睡的镜头,成为“名人之累”最形象的说明。上海有关方面甚至专门作出规定,尽量保证刘翔不受打扰。
但是成名已经彻底改变了这个年轻人的生活。他出版了自传,打起了官司,获得一个又一个称号,他的夺冠事迹,甚至写进了上海市小学教材……
因为他而掀起的狂热,让人难以想象:他参加的一次国内田径赛,满满一个体育场的观众都为他而来,刘翔的比赛一结束,数万观众像潮水般退去。
刘翔抛向看台的背心,引发一阵哄抢。
在中国,没有任何一个年轻人像刘翔这样面临如此大的压力。他甚至不敢上街。无数人都盼望,他赢得每一场比赛。
2007年,大阪世锦赛,重压之下的刘翔,创造了“第九道奇迹”,实现了自己的大满贯。
去大阪前,刘翔发烧,系统训练中断过一段时间,他的状态并未到最佳。决赛时被分在第九道,这是一个相当糟糕的位置,刘翔将面对一次无法回避的考验。比赛中,他除了需要尽力赛出个人的节奏,还要克服道次带给他哪怕一丝一毫的心理阴影。毕竟在世界大赛历史上,几乎没有人能够在短距离竞赛的最外侧跑道或者最内侧跑道夺冠。
决赛前,刘翔把孙海平的手握得咯咯响,眼泪在眼圈里打转。孙海平十几年来从未见到徒弟如此激动过。
刘翔一直说,他最大的对手,是他自己。
北京 重压之地
雅典之后的四年,一个轮回里发生了太多的变化。北京奥运会,刘翔25岁,和姚明一样,成为中国庞大的奥运代表团的旗帜性人物。国外媒体逐渐了解到:翔,在中国有腾飞的意思。
腾飞正是国人期待他要做的事情。2008年的一份互联网民意调查显示,中国网民那年排在第1位的奥运愿望就是刘翔获得金牌。
在中国国家体育总局,有3名运动医师专职负责刘翔的健康。教练孙海平2007年向新闻界透露:“官员告诉我们,如果刘翔无法获得北京奥运会金牌,那么他以前的所有成就将变得毫无意义。”可见刘翔夺金对中华民族来说是多么的重要。一家保险公司给刘翔的双腿估价1350万美元。
是的,压力非常大,而且没有迹象表明这种压力减轻了。2008年6月份,古巴人罗伯斯,戴着一个超大号的金色十字架、一块结实的手表和一副眼睛,轻松地打破了刘翔两年前创造的世界纪录。现在刘翔必须获得金牌并且尝试着重新刷新世界纪录。“在中国,我不认为总理比刘翔更有名”,英国前世界冠军科林•杰克逊说,正是刘翔终结了他的世界纪录。“刘翔夺金面临着巨大的压力,但是他有着令人难以置信的竞争力。”
身披“1356”号码牌的刘翔最终因伤退下跑道。没人能了解刘翔当时内心是平静抑或波澜,只看到他扯下号码牌走回休息室。
李承鹏在自己的博客中评论:1356,13亿人,56个民族,这压力全都背在他背上,只有我们才会这么有才。我们太看重某些东西了,我们太不看重某些东西了,对于110栏这个项目而言跟腱重要性无异射击运动员眼睛,所以我觉得刘翔根本就没有必要强努着参赛。
董路说:“我们为什么不能把所有对胜利、荣誉、骄傲、自豪的期望寄托在我们自己身上?我们为什么一定要把所有对胜利、荣誉、骄傲、自豪的期望全然寄托在同一个‘他’身上?”
“2008年前,一路走来非常顺。实际上,2008年对任何一个搞竞技体育的人来讲,在自己家门口,应该是发挥最好的,表现最好的时候。刘翔和其他运动员又不同,也被大家寄予更大的期望,压力就来自观众、舆论、媒体,方方面面都有。”孙海平回忆。
新华社记者杨明当时唯一感到有些遗憾的是,中国田径队应该早些透露刘翔被伤病困扰的消息,这不是什么丢人的事,早点透露既可以给刘翔减压,也可以让国人和观众心里早做准备,完全可以避免今天观众和媒体目瞪口呆的窘状。
2008年8月18日,刘翔退赛一个小时后,《解放日报》记者张玮拨通了刘翔爸爸刘学根的电话,想安慰他一下,电话却被对方挂断了。
张玮是刘翔个人传记《我是刘翔》的整理者,也是刘翔一家的好朋友。他给刘学根打过很多次电话,从来没有被挂断过。过了一分钟,刘学根回电过来,这时张玮反倒不知道说什么才好,气氛一度很僵。“后来还是他先开口说,‘没关系的,下次再来嘛’。”刘翔的父亲在赛后当天就哭得一塌糊涂。“那段时间他很痛苦,每天晚上都会一个人哭。”
至于刘翔,张玮根本就没有打电话给他——因为肯定关机。只是发了一条短信过去,大概内容是“大家一样会支持你”。
第二天,刘学根去运动员公寓看刘翔,儿子正趴在那里接受按摩。看见爸爸进来,刘翔抬头看了一眼,又脸朝地趴下了。刘学根没跟他说话,隔了一会儿,忽然发现儿子头下的地板湿了,他的眼泪正在吧嗒吧嗒地往下掉。
休斯顿 休养之地
从北京回到上海,刘翔拒绝了所有的媒体和活动。电视里反复重放奥运的精彩画面,他从来都不看。家里基本不敢开电视,所有人都有意地避开“奥运”“08”这样的字眼。10月,张玮和同事去刘翔家问候,那时候他走路还是一瘸一拐的,刘妈妈在家里开玩笑地说,“哎呀,瘸子来啦,瘸子来啦。 ”刘翔跟平常一样乐呵呵地同他们聊天,但午饭时,大家还都是心照不宣地岔开了有关北京奥运的话题。
“刘翔是那种嘴硬的人,有压力他不会说出来。 ”张玮说。
一个更残酷的现实是,退赛之后,拖着一条伤腿的刘翔只怕还来不及调整情绪,就必须开始认真考虑自己的未来。
摆在面前的是两条路:保守疗法和手术。
其实,刘翔的脚伤已经积累了好几年,但迫于比赛压力,他一直选择保守疗法,根本没有办法像普通运动员那样停下来根治。
“刘翔是特别爱惜身体的一个人,”央视田径专项记者冬日娜说。跨栏是最容易摔倒的体育项目之一,几乎所有的职业选手膝盖上都有疤,但刘翔很注意身体的协调性,极少摔跤,身上从来没有动过一个小手术。
与刘翔相熟的冬日娜曾在那时给他发短信说:“你可千万别开刀”。刘翔的回复是:“我才不开刀,开刀就完了,人就伤了元气了。”动过好几次手术的姚明也劝他认真考虑,不到万不得已不要手术:“就算做得再成功,一旦开刀,你的脚就不再会像你原来的脚了!”
但是,保守疗法意味着,情况还会跟北京奥运之前一样,只能继续“赌博”。
究竟做不做手术?国内没有治疗跟腱病的专科,“会诊的时候,北京上海各处的医生都吵翻了,足足争了三个月,”冬日娜回忆,“他一直跟他爸说‘你们别担心,我挺好的’,但其实等待的那段日子他挺不开心的,也有过退役的念头。”
10月底,刘翔决定去美国休斯敦做一个检查。专家们发现他右脚的几个钙化物已经很大了,靠中药敷是消不掉的。经过跟教练组、田管中心的商议,刘翔终于忐忑不安地做出了手术的决定。
2008年12月5日上午,刘翔在休斯敦接受了跟腱手术。
1小时20分钟后,医生成功地从刘翔的脚中一共取出来3个钙化物和1个骨刺。而他迷迷糊糊地醒来时,却问周围的人:“我在哪啊? ”
上海 重飞之地
2009年9月20日,上海田径大奖赛。在因伤缺战国际比赛398天后中国飞人刘翔又一次出现在了赛道上。这是的观众已经开始理性——只希望刘翔能正常发挥。
在央视田径专项记者冬日娜眼里,复出后的刘翔有很大的变化。“我能感觉到刘翔是真的放下了,从对他的赛前采访看,以前不大敢多打扰他,会有意识地保持距离;但18日对他的赛前采访,我觉得他的谈话欲望特别强烈,一个问题抛出去他可以说一堆。”
2008年8月18日上午,在容纳10万观众的鸟巢内外,弥漫着的是不解、沮丧、绝望、猜测与指责。
刘翔退赛后,体育总局为他搭建的“全球个人官方网站”即刻发布了这样一段话:“这是一个令人心碎和难以置信的时刻。雅典奥运会冠军、2007年大阪世锦赛冠军刘翔,在今天上午国家体育场‘鸟巢’进行的北京奥运会110米栏预赛中因伤退出比赛。”而在当天晚上,国家副主席习近平致电体育总局要求“转告对刘翔和孙海平的亲切慰问和热情鼓励。”
上海田径大奖赛比赛当天的下午,刘翔一边往比赛服上别号码牌,一边对身旁的冬日娜感慨,“其实我在美国的那段日子还挺舒服的。”
在那里,极少人认识他,得以逃开媒体和各种活动,每天很有规律地治疗、训练,吃妈妈做的可口的家乡菜,生活宁静而自由。
2008年5月,刘翔从北川灾区回上海时,一个完全不认识的、40多岁的中年人斜靠在候机大厅,见到刘翔时只是用上海话问了一句:“最近脚恢复得怎么样?”就好像他是刘翔一个很熟悉的朋友。
刘翔答道:“挺好的,谢谢。 ”然后继续向前走。
张玮觉得,大家都认识刘翔,但也就把他当作一个熟悉的普通人,这恐怕才是刘翔最需要的生存状态。
而刘翔自己也逐渐明白,自己需要的是找回做自己的心态和勇气,“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框框,但我现在就是全身心享受比赛,哪怕输掉比赛也算不上什么,”刘翔说,“这些都是很好的经历。我觉得一个运动员本来就不可能一帆风顺,需要经历一些起起伏伏。起起伏伏才是一个人真实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