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经济的放缓并没有像往常那样让市场看到中国政策的放松,出口依赖度的下降和房地产投资的抗压能力增强无疑给了中国经济更强的信心,未来政策转向关键还得看通胀。
全球经济二次探底的可能性正在不断增加,欧美正在酝酿新一轮刺激政策,之前加息最为猛烈的新兴市场国家巴西也开始降息以确保经济增长。
与众不同的是,在世界经济政策向右走向宽松的时候,中国似乎仍然坚守既定方向继续向左。国务院总理温家宝8月31日在《求是》杂志上发表文章,强调“宏观调控的取向不能变,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仍然是稳定物价总水平”。中国人民银行也将保证金存款纳入存款准备金缴存范围,对流动性再次形成紧缩效应。
面对全球经济再度下滑,中国此次受到的影响真的不一样了?
房地产投资抗压超预期
温家宝总理在《求是》文章中表达了继续调控房地产市场的决心,“方向不能变,力度不能松,要确保见到实效”。温总理这一表态后,沪深股市房地产板块连跌三个交易日。
虽然投资者对房地产板块担忧日深,但业内人士并不认为之后会有新的房地产调控政策出台。上海易居房地产研究院发展研究所所长李战军向记者表示,除了房地产税,可能的政策都已经出尽,能做的也只是扩大原有政策范围、加大力度。
紧缩政策的持续执行,虽然迎来了房地产市场的价量缩减,且不排除个别开发商已逼近承受力的边缘,但是,从整体宏观经济角度看,房地产业的固定资产投资所受影响不大。
瑞银证券中国首席经济学家汪涛认为,保障性住房建设和中部地区城镇化进程将在一定程度上抵消商品房市场的疲弱。
截至7月,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额累计同比增长高达33.6%,房地产开发新增固定资产累计同比增长26.7%。房地产紧缩政策并未带来房地产投资的缩减。
再者,本轮调控的效应在房地产行业内部已经分化,大开发商或许会顺势扩张。“小开发商会受资金链的影响降价或寻找合作伙伴,还会减少拿地;大开发商却可以趁机找些新项目,机会很多。现在北京土地市场拿地的基本集中在大企业了。央企还是不缺钱,我们就是。”一位主营房地产的央企高管向记者阐述了他的观察。
房地产之外的其他投资也出现回升迹象。平安证券固定收益部副总经理石磊表示,新项目的投资已经连续几个月出现回升,这些新项目并不仅限于房地产,制造业的产能也在扩张。这些回升会在未来一两个月里体现为投资的上升。
出口依赖下降
外部经济的恶化已经影响到对欧美经济敏感度较高的韩国与台湾。韩国8月PMI为49.7,是2010年10月以来首次跌到50临界点以下;台湾8月PMI指数下跌至45.2,已经连续三个月处在50以下。台湾此次的放缓较之2010年下半年还要大,再次警醒中国不可低估欧美放缓的影响。
目前,研究机构对未来外部需求的走势也都不看好。上海证券分析师屠骏向本刊记者表示,中国新出口订单指数以及美国新进口订单指数趋势均表明,四季度中国出口会出现趋势性回落。中金公司预计,四季度出口形势将十分严峻,2012年一季度出口存在同比负增长的可能性。
过去两年的经验表明,中国经济增长的持续上升,离不开出口的改善。2009年中国经济增长8.7%,净出口贡献为负,向下拉动3.9个百分点;2010年中国经济增长恢复到10.3%,净出口贡献逆转为正,拉动0.8个百分点。
不过,出口的下降并不意味着中国经济会受到较大冲击。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任若恩指出,上述《求是》文章可以反映出管理部门的实际想法,也就是发达国家经济的减速甚至再次衰退对中国经济的冲击有限,不会成为结束货币紧缩政策的主要原因。
与2008年前相比,出口对国内经济拉动作用已在降低。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的一项研究成果显示,2000-2008年中国GDP年平均增长10.1%,其中出口拉动的GDP增长为2.4个百分点。而在2010年10.3%的GDP增长中,出口仅贡献0.8个百分点。
根据中金公司研究报告,中国对欧洲出口扩大的趋势在2008年后发生逆转,反倒对欧美之外的国家,尤其是新兴经济体的出口占比强劲反弹。
中国出口依赖度的下降无疑在减少外部冲击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外需的恶化可能更多的是增加一些中国经济的不确定性罢了。
危险在明年
不过政策紧缩的累积和滞后效应不可不察。任若恩强调,2012年应该能开始感受到紧缩政策的累积效应,特别是房地产价格下降形成实质性效应,则经济减速的趋势更加明显。如果,商业银行由于地方融资平台等问题出现行为的改变,例如“惜贷”等导致国内信贷市场的萎缩,则宏观经济将会受到更大的影响,但这些事情的发生都还需要一段时间。
机构们虽然纷纷预计2012年中国经济增长速度较2011年会有所下滑,但基本认为不会再现2009年危机爆发后急剧下滑的窘况。瑞银证券预计2012年中国经济增长8.3%,中金公司的预测为8.4%。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综合研究室主任邓郁松向本刊记者表示,政府也在总结2008年经济与政策大起大落的经验教训,政策会随着经济形势做适当调整。
石磊的判断则更为乐观,“中国有很多按住没有放的需求,投资冲动其实很强,所以不会出现大的波动,只要通胀能够下去,经济增长的速度就不会太低。”
近期央行把保证金存款纳入到存款准备金的范畴,市场担心会导致流动性急剧收紧,对此石磊表示,流动性其实也要和通胀连起来看。目前中国的流动性紧张是政府调控的结果,与通胀有密切的关系。如果政府觉得通胀是一个中长期的因素,流动性就不会太宽裕。通胀是一个牵制政府的非常有力工具,一旦这个钳制的东西没有了,政府想干什么都可以干。
“就目前来看,中国还是在一个通胀的大周期里,流动性不可能像2009年那么宽裕。但也不会像上半年那么紧张。其实,央行已经有这样的倾向,包括公开市场有比较大的投放,差额准备金也没有续操作,在流动性上央行可能会暂时的放松一下。”
至于市场普遍关注的政策转向的时点会出现在什么时候,任若恩认为,经济增长减速导致紧缩结束的可能性近期还看不到。邓郁松也强调,目前通胀还比较高,整个政策仍然会维持一段时间,很快放松条件还不具备。
国泰君安宏观分析师王虎向本刊记者表示,央行可能在11月下调中小银行的存款准备金率。2008年8月CPI下降至4.9%,9月,央行即针对中小银行下调了一个百分点的存款准备金率。“今年CPI可能会在10月份降至5%以下,11月可能会进一步降至4%,因此,央行完全有可能在11月下调中小银行的存款准备金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