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教研”不仅仅是一种认识、研究方法和实践活动,更是学校和教师存在的基本方式和特征,是一种“唤醒”,是一种“体验”,是一种“视界融合”和“对话文化”。开展丰富的校本教研活动,可整体提升学校教师的专业素质,给学校发展增添强大的动力,它是滋养学校成长的不竭源泉。因此,加强教师专业化发展在促进学校教育专业化发展中显得至关重要。结合本校实际,对如何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我们学校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开展。
一、理论学习
理论不是万能的,但要研究,没有理论是万万不行的。校本教学研究是一种理论指导下的研究,我们学校会定期组织教师学习《课程标准》新教学理论和新课程实施过程中的一些新经验。在抓理论学习时,学校采取了“两结合”的方式。
1. 个人自修与培训讲座相结合
作为教师,首先应该是文化人。在充分调动教师进行自我进修的基础上,学校组织统一的培训讲座,把共性问题与个性问题结合起来,既有学校统一要求,又有教师自我需求,有力地推动了教师参与培训的积极性。
2. 校内培训与校外访问学习相结合
对一所学校来说,不论其办学条件有多优越,也不论其师资队伍有多雄厚,毕竟还是十分有限的。因此,积极开发并引进其他培训资源,使其服务于学校,服务于教师,这是实施校本教研的又一重要形式。学校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为教师提供了多渠道的对外交流方式。
走出去,就是有计划地安排教师外出学习,尤其让青年教师出去参加一段时间的学习,如到杭州参加“千课万人全国中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研讨会”,让他们认真学习那些优秀教师先进的教学理念和科学的教学方法,并用自己学到的知识认真备好一节课,回校后进行展示。
请进来,就是学校邀请名师、专家,来校进行全校性培训。根据我们学校实际,对教师进行分类指导,先把教师分层,然后根据层次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这样,不仅有力地推动了学校师资培训工作,而且提高了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
二、集体备课
审视学校教育的各个环节,课堂教学实施和课堂教学改革无疑是最重要、最活跃的中心工作,是学校教育教学的永恒话题。因此,学校加强了教研组备课建设,开展以“弹性化主题单元合作式备课”的校本教研活动,这是整体提高科组教师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的重要途径。“弹性化主题单元合作式备课”,就是要改变过去的单人单课孤军奋战的局面,充分发挥教师个人才智,教研组内合作,集体研究,加以优化整合,并在课堂实践操作中,予以完善修补,反思总结,最终形成共性与个性有机结合的教学设计。
三、课例研究
课例研究是以一两节课例展示的形式开展的一种教研活动。为此,学校领导在广泛听课调研的基础上,从全体教师中遴选出体现新课程理念、落实新课程三维目标较好的课例,以校内“公开课”“研究课”和“示范课”的形式组织学习观摩。学校还及时组织执教的教师开展说课活动,让他们就一节课的指导思想、设计思路、资源开发与利用、教学过程与评价、设计特色等进行说课。在这种广泛的评议中,不论是上课教师还是听课教师,其收获已远远超出了对一节课的经验分享,更多的是一种教学价值的构建过程,是学科教学到学科教育思想的飞跃过程。
四、校内合作
在校内,我们着重开展新老教师传帮带活动,也就是“青蓝工程”。采用新老挂钩师徒结对的方式,要求教龄未满6年的教师必须拜一名老教师为师,全面学习老教师的优秀经验和敬业精神。成立校学科指导组,由校长任学科指导组组长,教导主任任学科指导组副组长,全面负责各学科的教学指导工作。
我们在开展新老教师结对的同时,也充分发挥校内骨干教师的积极作用。学校要求骨干教师每学期上好几节示范课,带好一名徒弟,发表一篇论文。师徒应经常上师徒对比课、互相听课、讨论研究问题,在相互上课、听课、相互研究与辅导中提高青年教师,培养年轻教师。
五、网络教研
网络教研其实就是针对新课改对学校教研工作提出的新要求。标准更高,内容更丰富,形式更灵活多样,目的就是突出以人为本,通过新的课程改革、教育改革落实培养创新型人才计划。利用网络开展校本教研,借助网络优势,加强信息交流,资源共享,从而提高教研工作效率。
六、总结提炼
总结提炼对教师升华认识很有好处。在完成一个单元的教学后,要求全体教师回顾总结单元教学的体会与思考,总结经验、提炼经验。这样,教师把自己对新课程的认识、体验、感悟、教学过程成功的案例与其他教师交流,能指导教学实践,提升自己的业务水平。
总之,搞好校本教研,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必由之路。目前,我们学校正在努力实现“创特色、创一流”的办学目标,我们相信,通过校本教研的深入开展,我校的课改工作一定会取得良好的成绩,我们学校的明天也一定会更好。
(乐清市乐成镇潘湖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