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科技的进步,多媒体已成为当今教学领域的热点。美国教育家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多媒体计算机的特点就是能最大限度地综合处理文字、图形、图像、声音、动画以及视频,形象逼真地进行模拟,多方位刺激学生的感官,不仅非常有利于知识的获取,而且非常有利于知识的保持。同时,多媒体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由被动学习者变为主动学习者,增大课堂容量,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目前,我校的校园网络已经与办公室、教室相连,每个教师的办公台和每间教室均有互联网信息点,教师如何恰当地应用多媒体技术,使多媒体技术在网络环境下得到充分的利用呢?以下是本人的粗浅的看法。
一、模拟展示微观现象,突出教学重点、难点
(1)化学是研究分子、原子及核外电子等微粒运动的科学,而微观粒子的运动又是用肉眼所看不到、用手摸不着的,通常情况下只有借助于挂图和模型,通过教师的讲解而使得学生理解。但微粒运动变化的过程则无法充分展示,而用多媒体课件模拟微粒的分开和结合的过程,却能使学生很快地理解而和接受。高中化学的电子云、化学键、晶体结构、有机物分子空间结构、有机物反应、消去反应、电解池原理、原电池原理、胶体的渗析与电泳等,都可以用多媒体课件来模拟。
(2)错误的实验操作后果。如氢气还原氧化铜时先加热后通氢气、将水加入浓硫酸以稀释浓硫酸、用启普发生器制取乙炔等。
(3)化学生产流程的宏观演示。如接触法制硫酸、氨氧化法制硝酸、陶瓷、水泥、玻璃的生产流程等。
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要充分发挥实验的作用,就不能滥用多媒体技术,应注意“合理、适当”。所谓“合理”就是该用的时候用,既是雪中送炭,又是锦上添花,不是为用而用,单纯追求美观、摆样子。所谓“适当”就是恰到好处,用得适时。
二、用多媒体教学法提高教学效果
(1)多媒体计算机技术可将抽象复杂的理论,形象地表现出来,减少了教师的重复工作,使教师的活动不像以前一张嘴、一支粉笔、一块黑板加简单电教手段组成,而是综合运用多媒体计算机技术,增加课堂容量和知识密度,提高了教学效率。如刚学习化学时,学生不易理解排空气集气法的收集原理,教师若制成多媒体课件,设计为一种气体将另一种气体从集气瓶中排挤出来,展示给学生,学生一看就懂了,大大节省了课堂教学时间。
(2)传统的课堂教学中,节奏慢,课堂容量小,教学方式比较单调呆板。利用多媒体计算机技术呈现信息量大、速度快、图文并茂的优势,进行所学知识的巩固和复习,会使学生更好、更快、更多地接受知识。尤其在总复习时,运用计算机将课堂教学中的板书、例题、练习制成一个多媒体课件,既可增大课堂信息量、减少板书时间,又能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再如进行实验室制取实验装置及相关练习的复习中,若用传统的方法把装置图画在黑板上很浪费时间,用一些挂图,又没有动态效果,如果制成多媒体课件,只需一按键即呈现出来,运行极为方便,且有更好的教学效果。这样在总复习时,教师就可以在课堂上充分以导为主,启发学生思维,增加课堂练习容量,提高教学效果。
(3)一堂课45分钟,有的实验时间长,不易马上见到实验效果,如铁生锈的实验,若在课堂上做演示实验时,需很长时间,不可取,如果改用多媒体计算机演示其实验过程,几分钟即可,既节省时间,又加快了课堂节奏,活跃了课堂气氛。
三、采用多媒体技术,加强化学与实际的联系
中学化学中,关于化工生产的内容较多,传统的教学方法,一般采用模型、挂图、板书等演示手段,真实性和直观性较差,无法激起学生对化工生产的兴趣。若利用计算机的模拟功能,编写化工生产的流程图,向学生展示物质的转化和流动情况,就可以使学生对整个化工生产过程及反应原理在头脑里形成一个框架。同时,还可用计算机模拟化工生产的全过程,如用3DS MAX的动画功能制成三维动态过程,就可以向学生展示硫酸工业中沸腾炉、接触室、吸收塔,氨的合成塔等中的真实的反应现象。
多媒体技术与化学学科特点充分结合、巧妙运用,可优化课堂结构,优化教学信息的传递途径,能够有效地增加教学的密度和扩大信息量,大大提高教学效率。因此,我们要不断探索,挖掘潜力,让多媒体计算机在教学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总之,作为一名化学教师,如果能够熟悉现代化教学手段的理论和操作技能,并能依据教学大纲的要求,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合理选择现代化教学媒体,且使之与传统的教学媒体合理结合,就能够极大地丰富课堂教学,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同时,在教学中,教师要综合考虑教材内容、学生思维发展特点、学生现有知识水平等方面的情况,选择恰当的学习方式,合理地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从而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通渭县第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