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项链》的情节和人物性格特征历来是教学突破的重难点,在新的教学理念下,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性,通过绘制情节曲线理解结构精巧特征;通过学生分组表演体会人物性格特征的多样性和完整性;通过合理想象续写故事结尾并相互展示交流评价。尽可能调动各种方式,让学生投入到文本中体会、理解小说的魅力。
关键词:自主;曲线;人物;表演
无论是人教版还是高教版,在职业高中课文中,《项链》作为一篇经典的小说始终没有被剔除过,可见它有着我们众所周知的永恒的魅力。但是在教学改革的背景下,如何重新突破这些点,让学生更好地把握和欣赏,成了最为关键的问题。笔者试图用自主学习这个核心手段,结合自身和同事的教学实践,安排了三个步骤的学习。
一、突破情节——自主绘制情节曲线图
结构精巧是本篇小说最值得称道的点之一,结构其实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理解为情节。但这篇小说的故事情节本身并不复杂,如何在不复杂中体现精巧,这体现了莫泊桑的能力,同时需要我们教师引导学生让他们去细致地理解和体会。
首先可以让学生根据一般小说的套路大致整理出发展过程,并且用“( )项链”的填空方式来概括提炼。大致如下:
(序幕)→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尾声)
想项链→宴会→借、丢、找、赔项链→假项链无
接着向学生解说并画一条随着情节发展主人公玛蒂尔德的虚荣心起伏变化的曲线,主要是让学生理解作者安排情节主要是为了表现主人公性格特征服务的。
最后也就是最主要的一个环节:让学生根据教师的指导尝试画这条曲线。把学生分成4人或3人的小组,相互讨论交流完成曲线图,教师巡回指导。完成之后,教师可以展示自己的曲线图,也可以选择学生的,并且让学生解释为什么要这样画的原因。
比如以序幕(想)为基准点,其他部分(情节)表现虚荣心的程度也可以进行合理地定位了。再找准点位,把这些点连贯起来就可以了。如图1所示:
这条线(明线)完成,可以尝试让学生完成另一条线。
另一条线是表示假项链的,即课文能够表明是假项链的伏笔(暗示),也是讽刺主人公虚荣心的有力证据。
因为情节的发展是为了表现主题服务的,所以两条线更好地表现了主题,曲线起伏越大、越曲折,越能扣人心弦,越能表现主题,同时主人公一直苦苦所求的竟然是假的、虚幻的东西,这难道不是对虚荣心最强的讽刺吗?学生在绘制曲线的过程中,对这些会有更深入的理解。
另外,还可以布置学生在课后完成一个延伸的小作业:绘制借项链情节中反映玛蒂尔德虚荣心的曲线。这里将教师绘制的曲线示例如下。
在借的过程中玛蒂尔德:
表现:犹豫不决→不断问→忽然→高兴得心也跳起来→发抖→出神好半天
分析:不能满足 不能 能非常能极能肯定在想象
表现:→迟疑而焦虑→只借一件→跳→搂住→狂热亲→跑
分析: 不能 不能 能非常能极能 满足而归
这时候也可以用一条类似正弦或余弦的曲线表示,如图2所示。
在这里,曲线的力量得到充分的展示,玛蒂尔德的内心渴望被揭示得淋漓尽致。而这些学生在绘制的过程中,会明确结构精巧的价值和意义。
二、突破人物——自主表演人物生活情景
主人公玛蒂尔德的虚荣心的确是需要突破的一个点,很多年前这个点作为唯一定性论(资本主义社会的虚荣心)很多人就一直在突破,甚至有点烂了。现在普遍认同的提法是玛蒂尔德不仅仅只有虚荣心,还有强烈的诚信和承担责任的意识。只有这两种对立的性格特征,才会构建成一个完整的充满血肉的人物形象。所以我们可以找一些作者未必描绘透彻的点进行突破,比如还债这几段:“路瓦栽夫人懂得穷人的艰难生活了……一个铜子一个铜子地节省她那艰难的钱。”
具体的做法是五六个同学分为一组,每两组同学选择同一个场景进行表演(这样可以进行比较),总共选择三个场景,如课文中可以整理成做家务和买东西(菜、水果、日用品)两个场景,另一个场景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对人物对生活的理解自我构建。
为了让表演成功,准备工作十分重要。这里可以先要求每个组写一份表演的脚本,类似于小话剧一样的,教师仔细阅读指导。然后是排练和道具的准备,排练效果教师要过问,道具则可以放手让学生去发挥。
这样的教学安排,由于对学生的能力有相当高的要求,所以一般宜放在女生班完成,否则效果可能会不理想。同时教师的投入其实是相当大的,要全程跟进。当然最关键的还是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是否理解了人物。
三、突破结尾——自主续写故事空白并评价
结尾其实是属于结构这一环节的,但由于其位置的特殊性和表现人物的重要性而被重点突破。一般常见的处理方法是课堂教学的末尾让学生讨论并一起交流。这里想把这块蛋糕做大一些,单独用一个学时来处理完成,当然主角仍旧由学生来唱。
首先布置作业让学生课外完成结尾的续写想象描写,300字~500字左右即可,要求在把握人物性格特征的基础上进行合理想象。
然后教师对学生的写作进行批改,选择相对比较好的作品打印出来发给学生备用。
最后利用一个课时的时间进行交流探讨。学生除了课外阅读自身的习作之外,课内根据教师下发的表格,按照4~6人小组进行讨论,明确一个代表进行发言。附表格如下(见表1):
在这里,学生如果在教师的指导下能认真写作应该是对人物性格特征的再理解再创造,同样在阅读和讨论交流的过程中也是对文本的进一步深入理解,当然这些都希望学生能够自主去完成。要说明的是课内操作可能会比较沉闷,因为这样的节奏比较单一。
综上所述,三重奏的点还是老的点,其中第二个点有新的意味,在突破上把学生的自主学习放在了第一位。这中间的过程除了第一个之外,都需要教师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对学生进行引导和支持,同时对学生的能力也有相当的要求。
(宁波市鄞州职业高级中学)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公式、注解等请以PDF格式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