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课是向学生较系统地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和政治教育的一门课程,是德育的主要阵地,鉴于它的特殊地位,在政治课教学中就必须要在讲解基础理论知识的同时渗透道德培养。新课标中《文化生活》部分专门涉及中华文化和民族精神以及发展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的内容,那么在《文化生活》教学中如何进行道德素质培养呢?
一、要立足学生实际,有的放矢的地培养
如今,许多的独生子女在老师和家长的过度呵护下,缺乏对生活的真正理解,而且在升学的压力下,滋生各种“个人主义”“拜金主义”的价值观念和不良行为。其中还有一些人,甚至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和精神疾病,做出一些伤人伤己的行为。在这种形势下,对中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提高其思想道德素质势在必行。当前,一些反映爱国情结的优秀文化作品如《建国大业》《风声》等,深受人民群众喜爱,唱响了荧屏的主旋律。教学中通过组织学生观看这些具有先进性和科学性的文艺作品,让学生享受到充满阳光的文化生活,不仅陶冶了学生的情操,而且提高了学生的道德水平。
二、结合时事政治的知识,培养道德素质
创办于2002年的“感动中国年度人物”评选节目,是一个彰显国家荣誉的人文活动。从2002年到2010年,9场精神盛宴让人们为之悲喜动容。“感动中国年度人物”评选节目向观众推出的九十多位人物,他们身上都有一种让观众感到心灵震撼的精神力量,都以不平凡的事迹感动了中国。授课fd7326e316c9240a83f19a227ec661a6中讲到课题——我心目中的道德模范时,我让学生课下搜集有关的感动中国年度人物的事迹,然后在课上以视频或讲述的方式向同学们展示出来,并进行讨论。在讲述中,当有人讲述到冲入泥石流救23条生命的军人王伟,冲入火海救出5名孩子的平民王茂华和谭良才时,学生们不禁被他们的事迹所感染,受到了潜移默化的教育。
三、结合社会实践,贴近生活进行道德培养
学生在学习中经常遇到的问题是理论无法联系实际,因此对于一些问题可以让学生进行社会实践,通过社会实践去接近生活、了解生活,增加对生活的感悟,提高思想道德修养。《文化生活》授课中讲到课题——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时,我结合重大节日和纪念日,积极开展主题教育活动。如清明节组织学生祭扫冀东烈士陵园,感受先烈们道德上的理想人格和光辉典范,成为激励和鞭策他们的精神力量。再有每月到残疾人福利院为唐山大地震中伤残的一些孤寡老人服务,学生们不仅可以受到劳动锻炼.还能在活动中不断接受中华传统美德教育。
通过以上几种德育方式,学生们对如何做一个有道德的人、如何做一个文明学生、如何做一个对社会有益的人,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培养了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社会责任感,培养了良好的道德素质。
(唐山市丰南区第一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