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青少年的心理特点告诉我们,初中阶段的学生“亲师性”较强。如果他们对某个老师有好感,他们便对这位老师的课感兴趣并分外重视,肯下大气力,花大工夫学这门课,因而成绩卓著。反之,如果他们不喜欢某一位老师,他们也就不愿学这位老师的课。所以,教师要深入学生,和学生打成一片,了解学生的兴趣和爱好,关心、爱护学生,尊重学生。在学生的眼中,教师应是一位可敬的师长,更是可亲可敬的亲密朋友。这样,师生才能关系和谐、感情融洽,学生才能兴趣盎然地进行学习。
二、创设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
课堂环境如何,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影响极大,教师的责任在于为学生创造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为了做到这一点,教师要以满腔的热情,全心地投入课堂教学,仪表要洒脱,精神要饱满,表情要轻松愉快,目光要亲切,态度要和蔼,举止要大方、文雅,谈吐要简洁,语言要纯正、地道、流利,书法要规范、漂亮,板书设计要合理醒目等。
课前可根据教学内容,由教师用英语讲一个幽默笑话、一则谚语,或由学生进行课前三分钟英语会话练习、自由演讲、集体唱一首英语歌曲等。这样,能活跃气氛,激发学生兴趣,完成教学前的预热活动。
新课导入要巧妙。根据教学内容,教师可设置一个悬念吸引学生;也可提出一个发人深思的问题,抓住学生;也可从直观教具和演示开始。教学中,教师不能照本宣科,大声念一遍,小声念一遍,就算进行了教学,要善于用教室的人和物、直观教具(图片、挂图、简笔画等)设置情境。语言总是和情景连在一起的,只有有了情景,学生才会印象深刻,学得才有趣。教师的讲解切忌烦琐、杂乱、重复,要精讲,长则生厌。要变讲为问,学生大量的时间是参与者而不是旁观者,只有让学生在学中用、用中学,学生才会感兴趣。要注意在实践中满足学生的“成功欲”。不同水平、不同层次的问题和语言材料,要由不同水平、不同层次的学生实践。这样,每个学生都可品尝成功的喜悦和成就感,从而情趣大振,热情倍增。一旦学生出了差错,不要埋怨训斥、责怪,要注意纠正错误的技巧,保护学生的积极性不受挫折。一堂课就是一个完整的艺术品,不仅要有一个好的开始和发展,也要有一个好的结尾。根据不同的情况,教师在下课前可给学生设置一个新的“悬念”,留一个耐人寻味的问题,放一遍课文录音,让学生小结一下课堂主要内容,唱一首歌曲等。
三、教学方法要灵活多样,充满情趣
单一的教学方法是乏味的。即使是一个好的方法,经常用也就失去了它的魅力。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保持学生的兴趣,巩固学生的兴趣,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如初学、巩固和复习,就不能用一样的方法。
比如教26个字母,说起来很简单,但真正教得快、教得准、教得好,让学生学得有趣味,也并非每一位教师都能这样做的。有人照课本搬家,每次几个字母,依次教完就过去了。可有人把字母做成卡片让学生做字母排队游戏,分组进行字母排队比赛,教唱字母歌。这样做学生学得快而好,而且还能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反应灵敏能力。两种做法,两种效果,前者索然无味,后者其乐融融。
课文教学可根据不同体裁和内容,采用模拟对话、扮演角色、讲故事、述大意、改变人称、变对话为叙述、变叙述为对话、即兴口头作文、看图说话、组句成文等多种形式。这样就会把死教材活用,学生学得兴趣浓,用的机会多,效果必然好。
四、课内课外相结合
英语教学应注重课内教学,向45分钟要质量。但要学好英语,光靠每周几节英语课是不够的。所以,要大力开展课外教学活动。但课外教学活动不应是课内教学的继续,也不应是无组织的放任自流,教师应根据不同的班级,不同层次、不同水平、不同爱好的学生,进行适当地组织。比如,开展英语游戏、演唱会、朗诵会、讲演比赛、识词默写比赛、作文比赛、听力比赛等,既可各班进行,也可同年级、全校进行。其目的是活跃学生课外生活,巩固课内学的知识,创造英语的气氛,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课内外相结合,相得益彰。
(大城县大流漂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