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我国正处在一个飞速发展的时代,生活节奏加快,社会竞争激烈,这就不可避免地使人们感受到巨大的心理压力,从而产生一定的心理问题,并影响到人的心理健康。这种状况在技校学生中也有存在。有关心理学专家曾对全国近400名技校学生进行调查,并与青年和中学生常模比较,结果发现:技校学生心理问题发生率为15.53%;技校学生强迫、焦虑、抑郁、敌对4项因子分明显高于全国青年常模(P<0.01);焦虑、抑郁、强迫、敌对、躯体化、恐怖、偏执、精神病性8项因子分低于全国中学生常模(P<0.01)。由此得出技校学生存在一定的心理问题,学校应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特别是技校的学生文化基础偏低,心理素质脆弱,而现代企业对人的综合素质要求越来越高,需要学校培养的人才必须能够满足企业的需要。因此,对技校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就显得十分重要。
所谓心理健康教育,就是根据学生的生理和心理发展的特点,运用有关心理教育的方法和手段,维护和增进学生的心理健康,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发展和素质全面提高的教育活动。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是密切相关的,通过心理健康教育,使学生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就能为其他素质教育提供良好的心理条件。由于思想政治课是德育的主渠道,因而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心理健康教育,使他们有一个良好的心理状态,便成为思想政治课教学的重要内容和任务。
具体来说,思想政治课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一、培养学生乐观而稳定的情绪
乐观而稳定的情绪,是心理健康的主要标志。情绪是一个人内心体验的流露,它反映一个人的心境,体现一个人对客观事物及其发展变化的态度。一个人的情绪有积极和消极之分,在正常情况下,人的积极情绪多于消极情绪,乐观情绪多于忧郁情绪。当一个人经常保持愉快而乐观的情绪时,他就善于从生活中寻找乐趣,对生活充满希望。但是,技校学生中有的学习基础差,缺乏自信、厌倦学习、自暴自弃,产生消极的心理;有的父母离异,缺少家庭的温暖,产生畸形心理;有的学生面临毕业分配,担心就业问题,产生前途茫茫的心理。由此可见,技校学生的心理活动十分复杂。同时,技校学生的情绪往往比较强烈,有发展快、变化多、控制差等特点,很容易出格或失常。因此,培养学生乐观而稳定的情绪就显得非常重要。首先,帮助学生学会认知情绪。就是让学生明白情绪的内涵、功能、分类,了解情绪对学习、生活、行为和心理健康的意义。其次,帮助学生学会控制情绪。就是使学生学会对自身情绪状态施加主动影响,并以合理手段进行恰当疏导。最后,帮助学生学会宣泄情绪。就是使学生学会清除和疏泄情绪,以恢复自己身心机能的平衡和稳定。总之,教育学生要保持心情舒畅、积极乐观,努力消除紧张感、忌妒心,以平和的心态面对学习,以勇敢的精神战胜困难,让轻松愉快伴随自己的人生。
二、培养学生良好的人际关系
良好的人际关系在现代社会中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由于技校学生的社会认知能力和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较差,因而很难处理好各种复杂的人际关系。他们有的把“哥儿们义气”当做友谊,把互相“利用”当做友好;有的对他人总是抱着怀疑的态度,形成一种排他、封闭、消极的心理。培养学生良好的人际关系,首先应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人际关系,使学生在一个好的人际环境中陶冶自己、发展自己。同时还要教育学生学会与人相处,能够正确认识和对待自己与他人,掌握常见人际关系的处理原则和技巧。
三、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
人格是一个人的性格、气质、能力等心理特征的总和与做人的资格。技校生的人格心理结构,一般包括个性心理倾向和个性心理特征两个方面。个性心理倾向包括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世界观等;个性心理特征包括气质、性格、能力等。技校生健全的人格表现为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良好的思想修养和丰富的个性心理倾向。思想政治课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最终目标,就是使学生保持人格的独立完整性,培养其健全的人格。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就是要着重对学生进行社会化教育,促进他们个性成熟。也就是要教育他们对客观环境的态度和行为方式要符合社会要求且比较稳定,不朝三暮四,不出尔反尔;还要教育学生能够自觉地调节和控制自己的行为和态度,对他人有责任心,对自己有自信心,提高抗挫折能力。
四、培养学生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
当今社会被称为知识经济时代,其基本特征是变化快、发展快。这就要求人们的思想和行为必须跟上这一时代步伐,否则,就难以在这个社会上立足和生存。因而,必须加强对技校生进行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和锻炼。
对技校生进行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和锻炼,可以通过课内教学和课外活动相结合的方式。在教学过程中,首先,要教育学生懂得社会总是在变革中前进的,人也总是在不断适应的过程中成熟起来的,学生要努力促使自己的心理跟上生理的发展和社会的变化。其次,教育学生在生活中,要努力使自己的要求与社会实际相符合,使自己的思想和心理与社会环境相协调,使自己的各种行为与社会的共同规范相一致。
五、努力消除学生的心理障碍
技校生心理健康问题最为严重的就是心理障碍的存在,技校生的心理障碍会严重影响他们品德的发展、健全人格的发展以及内在潜能的开发。消除技校生的心理障碍,可以通过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心理咨询、环境熏陶、有益活动等方式来进行。通过这些方式,可教育学生注意去转化心理劣势,巩固和发展心理优势;也可教育学生经常为自己作鉴定,善于解剖自己,增强自身理智,提高自我控制能力。这样,学生便可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
总之,技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帮助学生树立心理健康意识,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提高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解决学生心理困惑的有益行为。这一行为必须在教师、家长、学生本人的共同努力下,才会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
(河南省煤炭高级技工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