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长期的数学教学中,深深地感觉到大部分学生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对数学这门学科首先是怕,然后是不爱学,使数学成绩下降,最后导致学习数学没有信心。因此,在教学中不但要向学生传授知识,而且要培养学生的健康心理。
一、创设和谐的教学氛围,诱发学生的好奇心理,使学生乐于学习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充分诱发学生的好奇心,因为学生有好奇心之后,才有兴趣追究知识的来龙去脉,才能主动地探求知识,才会由厌学变为乐学。因此,教师要尊重、信任学生,创设一个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为学生提供一个独立探索学习活动的舞台和心理空间,诱发学生的好奇心,鼓励学生由“这是什么”,发展为“为什么”。如在教学《数怎么不够用了》这节内容时,教师可以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在小学同学们学了哪些数?”学生都会争着回答这个问题,因为学生认为问题简单,情绪高涨。然后再提问,“今天的气温是零下5度,用数学方法如何表示?这时又给学生提供了探索奥秘的情境和时空,使学生达到我想学的最佳心态。
二、运用成功激励,增加学生的自信心,使学生好学
自信心是成功的基础,是一种可贵的心理状态,它能将人的一切潜能充分调动起来。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胆怯、自卑正是由于自信心不足造成的。因此,在教学中的每个环节,都需要教师使学生感受到点点滴滴的成功,以增加学生的自信心。
对学生进行课堂提问时,当学生的回答有创造性的火花,应给予充分的肯定和赞赏,对回答恰当的,教师应以“真棒”“你真聪明”这些肯定赞赏的语气进行表扬。当学生的思考障碍时,切莫挫伤他们的自尊性,应因势利导,想法设法使他们获得成功,尤其是学困生,稍有进步,应及时给予鼓励,用“不错”“有进步”等激励性语言,使学生享受到成功的喜悦,让他们充满自信地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
教师批阅作用时,绝不能轻易地打“×”号,要善意地指出学生作业的错误,引导学生改正。当学生稍有进步时,就在作业本上写上鼓励性评语,用“不错”“有进步”“希望你继续努力”等激起学生的自信性。总之,教师要给学生提供更多的成功机会,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克服胆怯、自卑的心理。
三、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培养学生的自立能力,使学生会学
现在的学生对教师有很强的依赖性,很少自己主动地动脑筋探索新知识,而数学恰是一门探索性很强的学科。因此,在数学课教学中,教师应努力做到让学生多尝试、多讨论、多动手操作、多思考、多说、多观察、多质疑问难。如初中数学中“勾股定理”的证明,可让学生用不同的方式推导出计算公式。
四、让学生遭受挫折,培养学生的耐挫力和学习意志,使学生能吃苦,能学习。
当前的大部分学生都是独生子女,他们的耐挫力很差,在学习上碰到稍不如意的事,或者在某一次考试中成绩不称心,就会产生消极心理。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尽量坚持做到:学生能叙述的教师不代替,学生能操作的教师不示范,学生能发现的教师不暗示,学生能提问的教师不先问,促使学生在遭受挫折、克服困难中磨炼出坚强的意志,提高他们对挫折的耐受力和克服困难的毅力。
五、鼓励合作,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使学生互学
当今的学生都是独生子女,他们缺少群体意识,许多学生养成了“唯我独尊”的不良性格,不善于交际。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鼓励同学之间互相学习,使学生在合作中认识个人与集体的关系,学会人际交往,鼓励学生敢想敢说,各抒己见,广泛交流,最大限度地给每个学生参与学习的机会,鼓励学生互帮互学,使优秀生的才能得到发挥,中等生可以得到锻炼,学困生可以得到帮助和提高。同时教师要利用同学之间这种互帮合作的形式,使学生学会关心他人,学会珍惜友情,学会团结协作,使学生形成活泼、开朗、大方的性格,从而提高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
实践证明,只有重视学生心理健康的培养,优化课堂教学,创造良好的心理氛围,才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才能使学生的心理素质达到全面、和谐、健康地发展,使之成为具有坚强意志、健康个性和良好品质的合格人才。
(通渭县第三铺初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