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幼儿动作发展较差,节奏感不强,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音乐经验还比较少,根据这些特点,小班在音乐活动方面应以律动为主。
一、带领幼儿进入实际的情境中去亲身感受
在刚入园不久的幼儿学习“打鼓、吹号”这一模仿动作之前,我们先让幼儿观看本园哥哥姐姐们为庆祝国庆而练习打鼓、吹号的活动,幼儿会对哥哥姐姐的这一活动产生极大的兴趣,看得非常认真、仔细。待他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之后,再教他们做打鼓、吹号的动作。这些孩子由于进入了生活的情境,有了现实生活中的真实感受,在头脑中留下了鲜明、深刻的表象,因此在随音乐做这些动作时,就能创造性地用各种方式富有感情地表现出来。
二、观察实物的动作
在教幼儿学小鱼游的动作之前,我先让幼儿观察活动室里鱼缸中的金鱼是怎样游的,幼儿观察后有的说:“鱼游水没有声音。”有的说:“小鱼用翅膀在游。”到了音乐课上,我说:“一会我当捉鱼的人,你们当小鱼,小心别被我的网捉住呀!”接着让幼儿先听音乐,然后自己随音乐做小鱼游。这时大部分幼儿都自发地把手放在身体的两侧,或垂在下面,两手前后摆动。名航小朋友用游泳动作表示鱼在水中游,澜波小朋友用碎步轻轻地跑动,还特地跑到我面前说:“小鱼游是轻轻的。” 幼儿们用的都是小小的跑动步子,没有一个是跳跃前进的,因为他们所观察的金鱼都是轻轻地、无声地、自由自在地游动的。这一观察活动对他们进行小鱼游这一模仿动作起了极大的影响,使他们在身体活动的同时,头脑里也有着丰富的思维活动。
三、用实物演示动作
在教“敲锣、打鼓、放鞭炮”这一模仿动作时,我除了先给幼儿观看及倾听鞭炮的响声外,还有意识地左手提着一面锣,左臂夹着一个小鼓,一边慢速地敲着锣、咚咚咚咚快速地打着鼓,一边走到活动室,以造成热闹的气氛,从而引起幼儿的注意。等到上音乐课时,弹着“敲锣、打鼓、放鞭炮”这一模仿动作的曲调时,我眼睛看着琴上的锣与鼓,提问幼儿这是什么。经过我的暗示,幼儿很快联想到了刚才老师敲锣打鼓的情景。从这以后,再用这样一些感性经验的基础上做模仿动作时,幼儿脑子里的表象就会起积极的作用。
四、给幼儿实践的机会,以获得亲身体验
幼儿对摘苹果的模仿动作很感兴趣,为了让幼儿能更好地做出手腕转动、摘下果子的动作,我组织幼儿亲自采摘园内成熟的水果,从而使他们有亲身的体会。同时,为了让幼儿能把手指张开,用张大的手指做摘苹果的动作,我把大苹果依次放到每个幼儿的手中,给他们机会,让他们尝试摘苹果手指要张大到什么程度。
综上所述,幼儿只有对律动感兴趣,才能积极主动参与到活动中来,并通过动手、动脑进行探索,逐步建立起自己的知识结构,使自己的音乐能力及创造力得到培养和提高。
(迁安市彭店子乡王孟庄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