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体育锻炼的科学性

2011-12-29 00:00:00李佳杰
成才之路 2011年21期


  现在的中学体育作为升学的一部分,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对体育锻炼的爱好。但做任何一件事,如果没有科学的指导,常常事与愿违,体育锻炼也是这样,只有科学的体育锻炼才真正有益于健康。下面,我就中学生在锻炼时要注意哪些问题,谈几点看法。
  一、锻炼时间
  对于中学生来说,锻炼最好选在早晨7点~8点,因为此时一氧化碳的浓度只有早晨8点~9点时的0.2mg/m3~0.4mg/m3。清晨锻炼,可使大脑神经细胞从抑制状态转入兴奋状态,为一天的学习作好准备。其他时间的锻炼,应注意不要在饭前或饭后马上锻炼。锻炼地点最好选在绿化较好的地方。
  二、锻炼前和结束前要做准备活动
  人从安静状态过渡到运动状态,必须有一个适应过程。做准备活动的好处是,可以提高中枢神经的兴奋性,将身体各个器官充分动员起来,如使肌肉温度升高,肌力的伸展性提高,解除肌肉和关节的僵硬状态等。这样,可减少运动中肌肉拉伤、手指挫伤、腰或踝扭伤等伤害事故。准备活动的内容要和运动的内容基本吻合,时间一般在10分钟左右。冬季气温较低,肌肉韧带偏硬,准备活动更要充分,应采取先慢跑再徒手操再慢跑的原则。锻炼结束时要做整理活动。整理活动可以是慢跑、行走,也可以做放松体操等,目的是使心脏更好地恢复到平静状态。
  三、运动要适量
  体育锻炼要注意循序渐进,教师安排运动量大小要根据学生性别、体质的生理特点来决定,不能过大或过小。运动量过大会造成疲劳甚至损伤,运动量过小则达不到锻炼的目的。一般认为,每次锻炼以略微有点疲劳感为宜。锻炼要先由小运动量逐步过渡到大运动量,由简单动作过渡到复杂动作,使身体各器官的活动互相配合,达到理想的锻炼效果。否则,一开始就大运动量,易发生过度疲劳或运动创伤。运动要与休息适当交替,一次锻炼时间不能过长。如果身体发烧、病未愈或虽已痊愈但医生未允许参加体育运动的,不能参加剧烈运动,以防意外。对有先天性心脏病的学生,一定要合理安排运动,近年来运动猝死屡见不鲜,教训是深刻的。
  四、关于负重锻炼
  负重锻炼既可以锻炼耐力,又可以锻炼体力,对长跑、跳远等都很有效,但中学生负重锻炼要适量。这是因为中学生肌肉主要是纵向生长,负重锻炼有碍肌肉生长。另外,他们的骨骼也处在迅速生长时期,过大的负重锻炼,易引起关节损伤,并影响骨骼生长。所以一般不要在腿上绑沙袋练短跑,最好是中长跑(慢跑)。但是对于跳远来说则需要调整好方法,比如负重蛙跳、提踵、轻抬腿,而不适宜做一些剧烈的锻炼。并且不要长时间带沙袋,锻炼过后应解下沙袋,不必一直带着,否则就会适得其反。
  五、锻炼与营养配合
  营养与锻炼是促进中小学生体质不断增强的两个重要方面。适宜的体育锻炼,可以促使营养物质的摄入和充分利用,使身体更加健壮,但如果参加体育锻炼时不注意营养,就有可能造成“入不敷出”。
  
  (迁安市杨各庄镇青山院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