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工作在一线的中职学校政治课教师,政治课教学必须紧跟时代步伐,从学生的身心特点出发,因材施教,运用多种手段与方法着力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创造能力以及发展潜能,从而提高其政治素质、文化素质、心理素质和劳动素质,使之全面、和谐的发展。新课程改革要求转变师生角色,把课堂交给学生,提倡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彻底改变以前“一言堂”“满堂灌”的教学模式。为此,本人在近年的教学中,作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和大胆的尝试。
一、课堂教学与时事政治结合出效果
近几年的政治课教学,普遍存在的问题就是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轻能力,从而使政治教学流于空谈、流于说教,不能与现实政治联系起来,因而对学生缺乏足够的吸引力,使学生缺乏学习政治的兴趣与热情。许多学生平时聊天,提起普京、奥巴马、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等都是津津乐道,可上政治课却哈欠连天。造成这种情况是教师过于注重理论传授,忽视以时事新闻、生动事例来提高学生的兴趣。中职生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对国内外大事非常关心。因此,我在教学过程中经常结合时事演讲、时政知识竞赛等形式上课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丰富教学情境,使学生肯学爱学
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有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教学情境的设置也是一种教学刺激,它可以诱发学生的思想行为。如导入新课、突破重难点等,既把思想教育落到实处,也会让课堂教学事半功倍。在传统的政治课教学活动中,学生常常缺乏对知识应有的兴趣,因为教材中呈现的知识是枯燥的、乏味的,等待学生的是去记忆那些条条框框,不需要积极地思维活动。创设教学情境有利于克服纯粹认知活动的缺陷,使学习成为一种包含感情体验在内的综合性活动,并在情境体验中使学生的心灵受到震撼。教学情境可以引导学生进入生疑、释疑的情境,在参与过程中使其心理上处于兴奋状态,形成兴趣氛围,进而形成使学习者对学习活动本身感兴趣的内在学习动机,使原来枯燥、抽象的知识变得生动形象、富有情趣。
三、突出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诉求
课堂是师生互动交往,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师要关注课堂上的学生,既要重视他们认知需求,更要重视他们的感情需求和行为需求,以每位同学获得新知识、产生新体验为目标。教师要学会察言观色,捕捉情绪。政治课的教学过程,既是传授知识的认知过程,又是开启学生心灵的情感过程。在教学中,师生双方若能心意相通,则能够比较轻松地完成教学目标,若双方情感交流发生阻碍,就会影响到知识的传授。因此一个具有倾听意识和习惯的教师不会仅仅满足于听到了学生的言辞,他还要善于倾听言辞背后的思绪和性情、欲望和需求,善于发掘学生所说内容的闪光点,并加以热情的呵护、细心的指导。
四、提倡合作学习,深化教学方法
要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方式。课堂教学中的合作学习是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交往技能的重要手段,通过合作学习可以让学生学会倾听,学会交流,学会协作,学会分享。但是,合作学习不要流于形式,为了追求合作而合作,要让学生在实质性的讨论中真正地交流想法,丰富理解。要懂得自主学习是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前提和基础,在小组合作学习活动中,探究或者讨论的问题,一般要经过学生的思考才能进行,而不是肤浅的表面上的合作。学生在合作中要有自主性,自己有主动合作的意识,主动与其他的同学合作探讨去解决问题,共同完成学习的任务。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还要培养学生“三会”:一是学会倾听,不随便打断别人的发言,努力掌握别人发言的要点,对别人的发言作出评价;二是学会质疑,听不懂时,请求对方作进一步的解释;三是学会组织、主持小组学习,能根据他人的观点,作总结性发言。使学生在交流中不断完善自己的认识,不断产生新的想法,同时也在交流和碰撞中,一次又一次地学会理解他人、尊重他人,共享他人的思维方法和思维成果。这样,合作学习就不再是课堂教学的点缀,而是一种具有实际意义的扎实、有效的学习方式。
五、课后反思是保证
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提出了教师成长的公式:成长=经验+反思。相反,一个教师如果仅仅满足于获得经验,而不对经验进行深入的思考,那么即使是有“20年的教学经验,也许只是一年工作的20次重复;除非善于从经验反思中吸取教益,否则就不可能有什么改进”。因此,教学反思是新课程教学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
当完成某一课时的教学任务后,总有成功的地方和需要改进的方面,这就需要及时不断地反思。教师要充分认识自己的教学实践中渗透了哪些教育思想,采取了哪些育人的方法,达到了怎样的教育目的,还需要融进哪些思想教育内容;反思教学目标的制定,是否符合本班实际,是否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反思课堂教学策略,是否恰当等等。要体现“以小见大”,从细微处入手,切忌“好大喜功”,笼统反思,抽象而不着边际。通过这一堂教学自我反馈的好形式,促进教学内容更全面,教学设计更合理,加强教学针对性,及时发现问题,不断积累教学经验,提高教育教学水平与质量。
教师要想有效促进中职政治课教学,就必须以学生为中心,把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有机结合起来,把课堂内与课堂外有机结合起来,认真学习新课标,走进新课程,活用新教材,转变教学观念,使政治课真正成为“育人”的摇篮,也使自己真正成为学生掌握知识的点拨者。总之,“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这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也是有效教学所追求的目标。
(南昌市卫生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