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2011-12-29 00:00:00陈文
成才之路 2011年21期


  摘要:随着科技的发展,以计算机和网络通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在教学中得到广泛运用,培养学生的信息素质,提高学生处理和运用信息的能力,成为教育的重要内容和任务。特别是我们语文教师在信息化的学习环境中,要提高教学效率,优化语文学科改革,培养学生的整体素质和全面能力,就必须将信息技术与初中语文新课程改革相整合。我认为,只要教师能够充分而合理地利用信息技术,一定会使语文课堂教学焕发出它特有的光彩。
  关键词:信息技术;焕发;语文光彩
  
  一、巧用信息技术,拨动情感琴弦
  有些语文教材中一些文章所描绘的情感,是远离学生生活的。学生没有亲身经历,不易直接产生情感上的共鸣。进行新课的学习时,在导入中,枯燥的讲解,或者是煽情的演说,都无法使学生产生情感上的共鸣,也不能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那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创设与教材内容相应的情境,能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之感,并使他们产生学习的动机。
  教师在教学《伟大的悲剧》一课时,出示多媒体课件,同学们结合课件和书本概括出了全文的主要内容:时间:1912年;地点:南极点探险返回途中;人物:斯科特、埃文斯、奥茨、威尔逊、鲍尔斯;事件:讲述了1912年英国探险家斯科特一行5人,在探索南极的归途中不幸遇难的过程。接下来教师提问:文题为《伟大的悲剧》,既然是“悲剧”,又为何“伟大”?这是否矛盾呢?学生开始回答,大部分都答对了。这不矛盾。斯科特之行虽然是一出悲剧,但他们顽强走向困难并战胜困难的意志和勇气、为集体甘愿牺牲个人的精神、接受失败的科学精神、忍受失败的屈辱甘为胜利者作证的胸怀、热爱祖国亲人的人生态度、为集体荣誉而甘于献身的探索精神的意义,是远远大于“失败”这一结局的,而且是“悲剧”之外的“伟大”体现。这也是作者不给胜利者阿蒙森作传,却充满激情地为失败者书写这悲壮一幕的原因。斯科特等人在悲剧中表现出来的伟大是人类精神的骄傲,会给后人精神上的震撼和启迪。
  这些内容,如果不结合课件中的一些资料,如果不渲染特定的课堂氛围,学生是不容易进入课文意境中去的。教师运用了课件之后,他们在课的开始就受到情境的感染,拨动了相应的情感琴弦,思想深处与作者产生了共鸣,他们的真情实感在浓烈的课堂氛围中流露出来。可见,巧妙运用电教媒体创设相应的情境,使学生更容易把握文章的情感基调,为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巧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语文教材所选的大都是古今中外的优秀作品,这些作品不仅表现美、讴歌美,而且作品本身体现了作者的审美趣味。通过利用信息技术,能够使学生犹如身临其境,与作者产生强烈的感情共鸣,获得持久的内驱力。同时由于信息技术能将真善美和假恶丑进行鲜明的视听比较,从而培养了学生鉴赏美的能力。
  如在教学《水调歌头》时,教师出示课件,介绍作者、背景、诗朗诵等内容,然后分析其中很经典的句子:“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接下来师生共同总结——本词通篇咏月,月是词的中心形象,却处处契合人事。在月的阴晴圆缺中,渗进浓厚的哲学意味,本词意境虚虚实实:文字在幻想与现实中穿梭,思绪在天上与人间中徘徊。孤独的作者终于求得出路:离合的悲欢,政途的苦闷,只可借自宽自慰来消解,只能旷达的一笑而过。如果不借用信息技术,是达不到这样的效果的。
  三、巧用信息技术,提高学生综合能力
  网络使全世界的教育资源连成了一个信息的海洋,真正实现了过去所说的:“秀才不出门,能知天下事。”信息技术彻底改变了传统教学信息的表现形式,学生从中可以获取文字、图像、动画、声音、视频,甚至是智能交互的各种形式的信息,这些信息能全方位地刺激学生,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会利用多样化的学习路径,学会从多角度、多层次思考问题,训练发散思维和聚合思维,锻炼创新思维。例如在教学一些哲理性很强的文章时,合理运用信息技术,利用多媒体播放与课文相关的画面、音乐,能将学生迅速带入课文所创设的情境中。学生融入情景,就能更好地读书品味。可见,在这种多元化、多端性的信息交换、交互、交错的过程中,学生不仅焕发了自主学习的热情,而且提高了自我学习的能力。
  四、巧用信息技术,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现代信息技术能够让学生在有限的时空里,全方位感知更多的信息,实现“闻、见”的良好结合;有利于学生认知,有利于发挥每个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使每个学生都主动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例如教学《木兰诗》时,为了让学生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境和有感情的朗读,我用了视频朗读资料和相关的课件,让学生先听、体验,然后再进行朗读,接下来说说自己的理解,最后再提供相关的内容,很好地训练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五、巧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
  《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利用信息技术,学生在课堂不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如在教《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一课时,教师引导学生探究:你还知道哪些相关的资料?于是,有条件的学生就上网查询,通过网上阅读,他们搜集了许多有关《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的故事、诗词、图片等资料。这样的教学,培养了学生主动获取所需知识的能力,并促使他们形成了自主探究的学习意识。
  总之,在大力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信息技术为语文教学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天地,也为我们探索语文课堂教学提供了用武之地。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应当把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如何更好利用作为教学研究的重点,使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焕发它特有的光彩,展现它新的生命力。
  (宽城县苇子沟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