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江苏省南通市中考作文导析

2011-12-29 00:00:00曹津源
作文周刊(中考版) 2011年37期


  【文题回放】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从依稀记事到青葱岁月,有许多留存生命印记中的“那一刻”。令我久久回味的那一刻,也许是在摆脱烦恼和困扰之后,也许是在收获意外的惊喜之后,也许是在顿悟亲情的温暖之后,也许是在震撼于自然的伟力之后……那一刻,我的世界春暖花开,洒满阳光。
  请以“那一刻,我的世界春暖花开”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捕捉生活细节,写出自己“那一刻”的内心变化;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600字;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⑤书写要正确、规范、美观。
  【满分作文】
  那一刻,我的世界春暖花开
  一考生
  我总感到父亲用沉默来显示他的威严,直到那一刻,我的世界终于春暖花开……
  那是一个夏日的傍晚,天色渐暗,天气闷热而潮湿。我和父亲骑车从辅导班往家赶,烦人的知了像是驱散不掉的阴霾盘踞在头顶,单调地呻吟。这呻吟成了我和父亲之间唯一的声音,使并排骑车的两人不至于陷入沉寂的尴尬境地。
  我加快了骑车速度,想以驰骋的快感来冲刷满满的无聊,却发现父亲的车头总是在我加速后几秒便重回我的视野,减速亦是如此。父亲似乎总希望保持着与我并排的状态,行驶在我的左侧,靠近马路的中央。是保护我吗?我暗自猜测,内心却有一种莫名的不屑。
  到了前方的十字路口,传来父亲低沉的、命令式的叮嘱:“当心!”而我却在这一刹那,紧握车把,脚下飞蹬,以势不可当的姿势冲向前。未料一辆轿车横向疾驰而来,我避之不及,车头飞转造成重心不稳,跌倒在地,膝盖磨破了皮,脚腕也被刮开了小小的口子。是我任性,是我不听话,落得这一副狼狈样!钻心的疼痛使我对自己刚才冲动加速的愧疚从心底涌出,化作两行泪水。我渴望此时有一个宽厚的肩膀可以依靠,抬起头,父亲就在身边。我先前那份昂扬的锐气早就消失,我缓缓地伸出手,以一个失败者的姿态恳请父亲原谅和帮助。可父亲的目光,严厉得像一道利剑射向我。“自己起来。”说着,父亲竟骑上车扬长而去。那一刻,我的世界天寒地冻。父爱在哪?我的泪水再一次决堤。
  我挣扎着起身,上车,艰难地向前骑去。红灯,停下。我望见父亲在前面好几排的位置和我一样静候着。绿灯,出发。向前涌动的人潮中,我恍然觉得有一个格格不入的身影向后转来。竟是父亲!短短的一瞥,父亲在与我的目光相遇后迅速回过头去。我像个犯了错的孩子,不知所措,惊讶地愣住了:父亲没有离我而去,这才是父亲表达爱的独特方式!父亲不会像母亲那样嘘寒问暖,有时会“冷漠”得让人误解,但在这“冷漠”背后,却是被遮挡住的温暖阳光。
  那一刻,我的世界春暖花开。我终于体会到了父亲的用心良苦。我不觉加快了速度,向父亲追去……
  【成功启示】
  文章记叙“我”由对这种父爱的不理解(“那一刻,我的世界天寒地冻”)转化为“我终于体会到父亲的用心良苦”(“那一刻,我的世界春暖花开”)的过程,作者揭示的这种父爱的独特性,符合当代教育理念,体现了作者个性化立意的魅力。文章告诉我们,让子女在犯错和遭遇挫折时进行自我反省、在自我矫正中成长成熟,是一种看似严厉实则着眼长远的父爱。
  文章写“父亲”运用白描手法:少到不能再少的两句话(“当心”“自己起来”),像利剑一样严厉的目光,还有“一个格格不入的身影向后转来”,寥寥几笔,就凸显“父亲”独特的爱子情怀和教子方式;对“我”的心理描写细腻:沉闷尴尬,莫名不屑,逆反任性,愧疚自责,“失落”父爱,惊讶失措,感受春光……读者随着这一心理变化轨迹进入“我”的内心世界,于是,一个善于观察、知错能改、懂得感恩的阳光少年形象跃然纸上。
  【教师总结】
  本命题延续了近几年江苏省南通市“虚实结合、开放与限制结合、写实性指向与诗意化表达结合”的命题风格。新课标要求说真话,抒真情,自主地表达内心感受,培养健康心理。南通市“走进内心,倾吐真言”这一命题导向与新课标接轨,考生接题后都会有真话可说,有真情可抒,构思的空间较大。
  写好这篇全命题作文,必须注意三点。
  1.体会命题意图。审题门槛低不等于没有门槛。此题的“门槛”有三处必须跨好:一是“那一刻”,这是时间上的限制,“那一刻”是短时间、短时段,考生可以写一天甚至更长时间里发生的事情,但必须写到“那一刻”,而且“那一刻”之前的叙事都是为“那一刻”发生的情感和心理变化服务的。如果只顾着写“我的世界春暖花开”而置“那一刻”于不顾,则为偏题。二是“我的世界”,这是对叙述主人公的限制,“我”应是考生自己,rtFq3mkEmULmdY4PvfPBRg==这正是命题者“命题指向考生健康向上内心世界构建”这一指导思想的反映。如果写成微型小说,让“我”成为虚构人物,则为偏题。“我的世界”的“世界”,一般指情感领域,精神世界;如果把“世界”理解为“我”的兴趣爱好所展示的“世界”,只要能展示其美好,也可。三是“春暖花开”,这是立意上的限制。这一短语的比喻意义具有多义性,感动,温暖,快乐,自信,自豪,成就感,幸福感,光明感……都在其中。如果考生的文章只是满足于苦闷、忧郁、自卑心理的外露甚至发泄,没有点到“春暖花开”,看不到“春暖花开”的亮点在哪里,或是虽有内心变化过程却缺少细节,则都不符合题目要求。
  2.选择合适文体。“那一刻,我的世界春暖花开”这一题目带有明显的叙事性和抒情性,适合写记叙文和散文。如写记叙文,一定要以“那一刻”之前发生的事作为铺垫,也就是说,既要叙写“山重水复疑无路”,更要叙写“柳暗花明又一村”,让“春暖花开”水到渠成,全文形成波澜,使人感动,给人启发。如写散文,以叙事散文较为适宜。例如考生可以选定一条线索,叙写2到3个事件(即2到3个“那一刻”),辅以必要的抒情,从不同的侧面抒发自己的内心感受。采用此文体,形散神聚是关键,切忌形散神乱,堆砌空话。
  3.确定个性立意。题目“那一刻,我的世界春暖花开”本身就营造了述说真事、倾诉真情的个性舞台,考生选取的家庭生活、校园生活、社会生活能否成为舞台上的亮点,前提是“真”,关键是“新”。如果考生选取的还是送伞备奶、考后安慰之类的“那一刻”,“春暖花开”还是指父母奶奶外婆一些长辈的生活关怀,跳不出“人有我有大家有”的局限,那考生写的“世界”只能是雷同化的天地,得分只能在及格线上下浮动;如果考生先写父亲的不近人情的“严厉”,“我”有严冬酷冷之感,后写一件事对“我”的心灵震撼,陡生“春暖花开”之美好感,这样的构思也许更接近生活真实,因此也就更具个性美。当然,考生如果有“人无我有”的经历,或是有别人难以复制的独特感悟,那么,这样的“那一刻”开出的春之花,也应该是能温暖、感动读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