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大学生党建工作是新时期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环节。在目前,由于种种原因,大学生党员发展过程中存在着功利性、入党动机不纯等现象,这对高校大学生党员发展质量的影响不容忽视。保证大学生党员发展质量,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问题,也是高校党建工作的一项经常性、基础性的工作。
关键词: 新时期大学生 党员发展 质量保证
建构高校学生党员质量保证机制是提高大学生党员质量的重要前提。概括来看,大学生党员质量的重要性,能够改善党员队伍的构成和分布,加强自身建设,夯实执政基础,确保在新世纪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要求。当然,大学生党员质量的提高不可能一蹴而就,它要靠高校党组织积极地探索和扎实地工作,是一个较长期的持续培养和教育管理的系统性工程。高校学生党建工作任务重,大学生处于思想成熟期,培养周期短。因此,新时期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应在大学生入党动机的把握、发展过程的培养把关和发展后的再教育等环节中开展工作,以确保大学生党员发展质量。
一、从源头上加强学生党员发展工作,构建大学生党员质量保证机制
根据大学生的特点分析,学生思想处于逐渐的成熟期,上进心强,要从根本上保证大学生党员质量,需要从入党积极分子队伍建设、考察与培养、教育与管理等各个环节入手,制定各种规章制度并保证其正常运行,构筑起全方面的系统性的大学生党员质量保证机制。
1.确定入党积极分子是保证学生党员发展的第一步。
从学生递交入党申请到成为入党积极分子,对学生党员发展来说是比较关键的一步,也是学生党员发展的第一步。同时确定好入党积极分子也解决了我们未来学生党员队伍的来源问题。因此入党积极分子的筛选和选拔就显得尤为重要。我们对大学生进行培养教育的重点是早选苗、早培养,打牢发展学生党员工作的思想基础。在新生递交入党申请书时开始就着重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切实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性信念,进一步加深大学生要求加入党组织的热情和决心,进而从源头上保证入党积极分子的质量。据我支部的统计表明,新生在入学后第一个月内自愿递交入党申请书的学生比例在94.3%以上,我系党总支平均在90.8%以上。
2.入党积极分子培养与教育,是培养正确的入党动机的重要环节。
对入党积极分子的考察和培养,应以党的基本知识为重点,对入党积极分子进行党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的培训,开设各类培训班、辅导班,使他们了解党的性质、纲领、指导思想、宗旨和纪律等,培养正确的入党动机。
在基础知识学习的同时,增强入党积极分子的社会实践活动,开展多种多样的主题教育活动,将党组织的教育形式融于多样的活动之中,加强入党积极分子的党性锻炼。培养入党积极分子,不但要注意理论学习教育,而且要十分重视使他们在实践中进行党性锻炼。组织入党积极分子参加班级管理工作,启发他们自觉发挥带头模范作用,也是一种很好的途径。
3.做好发展对象推优工作,是学生党员发展质量保证的关键。
从入党积极分子到发展对象推优,一直坚持高标准、严要求,严把政治思想关、学习成绩关、组织纪律关、民主推优关。入党积极分子经过培养考察期,然后推优发展成为发展对象,一般考察期至少要一年,甚至更长时间。对于那些表现突出、思想上过硬、已经初步具备党员条件的学生,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通过组织程序最终确定为入党发展对象。这些必要的程序和过程,都是组织发展过程中考察入党积极分子质量的关键,能够从源头上保障发展对象的质量。
二、强化履行入党程序教育作用,注重党员发展后教育管理
发展对象推优后,特别要重视履行入党程序的教育作用,以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为重点,重视入党后的培养教育,注重思想引导教育、程序感化教育、带头模范教育等,确保党员的先进性。认真而隆重地组织支部接受新党员大会,上级党组织与发展对象学生谈话,新党员入党宣誓活动等重要环节。保证新发展的党员质量,还必须始终坚持党员标准,严格按照党章要求,与学校考察的实际情况相联系,根据大学生党员发展的特点,择优发展学生党员,并且做好学生党员发展后的考察与培养工作。
1.主动担当学生干部,学生党员参与班级管理。学生党员在学生日常管理和所在班级的班风、学风建设中起到积极影响作用,其班级状况应与学生党员的年度考核情况挂钩。
2.建立发展对象考察档案,包括思想汇报、学习成绩、组织纪律、班级活动、群众关系等。按照季度顺序按时上报系学生党支部,力求真实全面反映发展对象的思想状况和现实表现。对存在问题的发展对象及时提出和纠正。
3.组织丰富多彩的党日活动,增强党性锻炼和修养。学生入党后的教育管理,督促预备党员加强党性锻炼是提高新党员质量的保证。因此,学生党支部应经常组织有意义的党日活动。学生党员宿舍评比活动、学生党员示范岗活动、学生党员志愿者活动、学生党员一帮一活动,等等,都很好地显示出党员学生处处为群众作表率的精神。学生党员在此类活动中都能树立形象,找到差距,增强党员意识。
三、深入考察和培养学生党员,端正入党动机的再教育
学生入党以后,往往都存在浮躁、褪化的现象。只有真正端正了入党动机,才是真正意义的入党,才能切实发挥党员应发挥的作用,从而保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党的战斗力。
1.坚持长效的党员活动机制,定时召开党员民主生活会。党支部定期召开每月党员大会或季度党员大会,专门讨论近期党员入党动机问题、党员综合素质问题、培养发展工作问题和当前社会存在的党员腐败等问题。
2.上好预备党员、党员培训课。在培训内容和形式上,采取理论联系实际、政策结合社会热点、听课结合影视欣赏、讲授结合讨论、作业结合演讲等使党课培训内容生动丰富,以学生所乐于接受的形式开展。
3.抓好学生党员的继续教育环节。开展丰富的党员实践活动,检验、修正学生党员入党动机。把党的组织生活、党员的教育延伸到社会,特别是农村、工厂、企业中去,参与新农村、经济建设,增强对学生党员的党性锻炼,提高学生党员参加组织生活的积极性,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意识,在学习实践中端正入党动机,真正从思想上入党。
参考文献:
[1]陈英军.大学生党员发展质量保障体系的构建[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7,(4).
[2]王永利.高校学生党员教育管理研究[J].江苏工业学院学报,2009,(10).
[3]孙静.正确把握党员标准,确保学生党员质量[J].北京教育(高教),2007,(5).
[4]欧洪湛.构建大学生党员教育管理长效机制探析[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7,(3).
[5]李飞.关于发展学生党员质量保证体系建设的思考[J].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4).
[6]王光辉.高校学生党员教育管理体制探究[J].现代经济信息,2009,(5).
该课题为宿迁学院2010年党建工作研究基金立项项目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