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基层公务员激励机制的思考

2011-12-29 00:00:00吕晓莉
考试周刊 2011年29期


  摘 要: 目前,对于公务员尤其是对基层公务员切实可行的激励措施比较少,基层公务员缺乏工作积极性,缺乏工作热情,没有归属感的现象比较多。本文从现状入手,分析原因,提出有利于改善基层公务员激励机制的措施。
  关键词: 基层公务员 激励机制 现状 原因 对策
  
  2008年9月,深圳成为公务员职位分类管理改革首个试点城市。改革后,个人即使职位不升迁,也可以凭借技能和工龄长短获得应得的待遇。深圳有4万多名公务员,其中2万名左右是公安系统的。如果按照一般的考核晋升途径,就不可能有那么多的领导岗位安排他们。大部分人职位上不来,心态不平衡,势必影响工作,所以要根据不同系统、不同类别的职位,采用不同的考核办法。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深圳在公务员的管理改革中,已经开始考虑基层公务员的激励问题。
  一、基层公务员激励机制的现状
  1.物质激励“虚有其表”。
  目前,各地积极推行“阳光工资”。“阳光工资”的一个理念就是,即使职位不上升,但随着工龄的增加,也可以提高工资。这里存在这样一个问题,即当普通公务员随着工龄增加工资增长时,远没有从科员提升为副科级干部的收入变化来得大。例如某地方政府内,相同工龄的副主任科员每月比科员多不到300元,但是车改后,仅仅车贴,副主任科员为600元/月,科员为300元/月,副科级为1200元/月。每一个公务员都会随着工龄的增加而相应地增加工资收入,所以随着工龄增加收入增长是所有公务员都享受的平等待遇。
  2.晋升激励“怀才难遇”。
  某市工商行政管理局下属的工商分局,总计100多人,正科级干部1人,副科级干部4人,副主任科员5人,其余均为科员,90%以上的人要想实现职务晋升,难度可想而知。在该部门内推行的科级领导职位竞争上岗实施方案中:“竞争副科领导职位的,要求年龄45周岁以下,对象为副主任科员(副科级所长)、市局机关公务员(不含借用人员)在科员岗位上任职满4年(转业干部任科员满3年)、分局任副股所级以上人员。”在这条竞选条件中,明显机关公务员比基层公务员要占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基层公务员晋升路径狭窄。
  3.精神激励“好高骛远”。
  对先进人物的宣传往往是“完人形象”,即使确有其人其事,也不禁让人产生怀疑;对政治理论的学习又常常是长篇大论,内容和形式都与天天跟群众直接打交道的基层公务员工作实际有所脱离。各地各单位每年一次的常规表彰要么是轮留坐庄,要么是重点推荐各级领导,真正做事的同志难以“脱颖而出”,精神激励失去了应有的作用,基层公务员缺少身边“看得见、摸得着”的楷模人物。
  二、基层公务员激励现状的原因分析
  1.思想上缺乏“以人为本”的理念。
  传统思想观念中本来就有着“官本位”的根源,一些从政者更多地考虑自身的官运亨通,努力向上是每个人的心愿,达到一定的职位后,努力实现的是下一个高位,如何让下面的人上来有违个人意识。
  2.政策上缺乏“切实可行”的途径。
  《公务员法》对公务员的职务任免和职务升降都有专门的章节来规定。但作为一部大法,它只能是对原则性的东西加以约束。而对公务员特别是基层公务员,缺乏切实可行的有效激励机制。
  3.执行上缺乏“有效监督”的方式。
  在对公务员的管理中,各级都建立了相应的廉政监督制度。但对于公务员的激励机制上,既没有可行的措施,又没有相关部门来保障执行。
  三、建立基层公务员激励机制的对策
  1.加强公务员人事管理的能力。
  政府机关的人事管理似乎还停留在十几年前,这也与培训机制有关。一个单位想让员工有奉献精神、有归属感,得先满足员工的需求。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指出,人除了生理、安全需求,还有社交需求、被尊重的需求和成就感需求。在满足了低层次的需求后,必然还要追求高层次的需求。政府机关从事人事管理不能一味地用老办法来开展工作,而应该更多地研究人的需要,考虑到基层公务员的各类需求,用现代的理念和技术来充实。
  2.不断拓展公务员的发展空间。
  在目前的公务员制度中,考核与晋升脱离的现象不容忽视。人事部门负责考核,组织部门负责晋升管理,晋升并不注重考核的结果,有的甚至是先决定晋升、再象征性地考核。这两方面的职能应该适当归并,考核结果应该成为晋升的前提,尽管不可能每一个优秀公务员都成为领导,但领导一定要从优秀公务员中产生。
  3.重视对领导人的培养,自上而下改善公务员人事激励管理的整体氛围。
  政府制定了大量政策,从中可以找到有利于改善公务员激励的条款,但在执行中却很难看到做得好的,我们缺的并不是好办法,而是实际操作中好的执行者。即使有政策,但每个单位还是有各自鲜明的“单位文化”,这不能不说是与领导者有很大关系。如果一个领导者重视该部门员工的文化层次提升,鼓励他们接受在职教育,那么这个单位就会有很多人重新回归学校或利用闲暇时间接受再教育。因此,一个领导人的作风直接影响到一个单位的整体氛围。加强对领导人的培养,可以对改善基层公务员的激励起到很好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曾国平,龚桢志.积极推行“阳光工资”.党政论坛,2005,(4).
  [2]王晶冉.透过“阳光工资”看我国的公务员薪金制度.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6,(12).
  [3]沈建磊.公务员工资制度改革的几点建议.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