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是公共服务均等化的重要内容。实现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是实施国民收入再分配的一种手段和方式,可以显著地解决我国城乡差距过大的问题。本文着眼于分析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相关理论,界定其相关内容,探求可实现路径。
关键词: 城乡基本公共服务 均等化 理论基础 界定 实现路径
一、我国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分配的现状与问题
长期以来,我国在城乡之间分别实行两套公共服务供给制度,城市居民可以享受包括基础教育、社会保障、公共卫生医疗等为数众多的公共服务,而广大农民却没有享受应有的“国民待遇”。城市偏向型的公共服务供给制度造成财政资金在城乡间投向的非均衡性。
二、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理论基础
公共服务均等化是公共财政的基本目标之一,是指政府为社会公众提供基本的、在不同阶段具有不同标准的,最终大致均等的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务。在统一的市场环境下,不能因纳税人身处的地区不同而受到政府不同等的“待遇”,否则将会使得生产要素向“待遇”更高的地区流动,从而扭曲资源配置的效果。
三、我国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界定
(一)实现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是政府的职能范围
公共服务的特点决定了提供公共服务是政府的重要职能。我国正处于由 “经济建设型”政府逐渐向“公共服务型”政府转型的阶段,公共服务型政府的职能就是提供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公共服务。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转型,城乡差距严重,城乡公共服务非均等的矛盾日益突出。城乡公共服务非均等的现状在很大程度上是由政府制度的城市偏向造成的。因此,实现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是政府职能转变着力要解决的问题。
(二)实现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要以农村为重点
实现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是使原有的城市居民分享型的公共服务体制转向城乡居民共享型的公共服务体制。城乡居民长期以来存在社会地位上的差异和社会资源分配方面的不平等,农村公共服务水平远远低于城市。因此,只能再采用不均等的政策安排来实现均等化的目标,即增加农村公共服务的供给,提高农村公共服务水平,使公共资源对农村居民进行倾斜配置和优先扶持,为其提供机会和利益补偿。
(三)实现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具有相对性
首先,“均等化”不是平均化。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是使城乡居民享受公共服务的权利平等,都能享受与国家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公共服务。其次,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应表现为在城乡共需型公共服务方面实行均等供给,而在城乡差异型公共服务方面实行差异性供给。最后,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应当改变政府在公共服务中绝对权威的模式,以城乡居民的需求为导向,实现“以人为本”。
(四)实现城乡公共服务的均等化是一个长期的动态的过程
按照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城乡公共服务的均等化应是梯次结构的,不同阶段要有不同的均等化目标。首先,应实现底线公共服务的城乡均等化供给,即保障居民个人基本生活和发展权利所必不可少的公共服务,维护人的尊严和促进社会合作的基础性公共品,主要包括就业、公共安全、基础教育、基础UHyb7Y9MXu2ianCq25FPzg==医疗、社会保障等。其次,逐步实现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即向全体居民均等提供的、满足社会成员基本需求的基础性公共服务,包括公共文化体育、公共交通、公共通信、公用设施等。最后,增加城乡非基本公共服务的供给,提高整体国民的福利水平。
四、我国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实现路径
(一)提高政府公共服务能力和水平
为全体社会成员提供基本的、必要的公共服务保障,是任何一个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农村公共服务是各级政府共同承担的责任,政府要以解决城乡基本公共服务体制中现存的问题作为突破口,以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为目标,以政府自觉为源动力,进一步强化公共服务职责的自觉性,增强公共服务能力。
(二)完善公共财政体制和转移支付制度
为广大农民提供基本而有保障的公共产品和服务是政府应尽的职责,这一特性决定了在推进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过程中,主渠道还是公共财政投入。因此,必须深化财政体制改革,建立健全城乡统一税制的公共财政体制,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和财政支出结构,把更多的财政资金投向农村公共服务领域,满足农民对公共产品的需求。
(三)完善基本公共服务决策参与机制
公共服务是通过公共政策来实现的,公共政策应该具有其自身的价值观。政府对基本公共服务设施的建造、公共政策的选择制定等,都必须进行科学的论证、民主的参与和长远的统筹。因此,必须完善群众参与、专家咨询和政府决策相结合的决策机制,健全决策规则和程序,让公民的利益诉求得到充分及时的表达,以使基本公共服务项目更加科学,更加有生命力。
(四)改变城乡二元公共服务结构
目前,我国城乡二元分治违反了公平、公正的原则,并由此引发和激化了许多社会矛盾。因此,我们必须改变城乡二元公共服务结构,建立城乡统一的公共服务制度。户籍制度是制约我国二元经济结构转化的一大障碍,取消户籍制度是彻底消除城乡二元结构的落脚点。
参考文献:
[1]王伟同.城市化进程与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J].Finance & Trade Economics,2009.2.
[2]常修泽.公共服务均等化亟须体制支撑[J].瞭望,2007.7.
[3]夏锋.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与城乡差距[J].科学管理,2007.7.
[4]王雍君.中国的财政均等化与转移支付体制改革[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