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作者采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等方法对体育院系武术普修教学开展状况进行调查。结果表明:目前,在体育院系武术教学中普遍存在教材老化,内容陈旧繁多,教学方法单一,师资薄弱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一些相应的意见和对策,为我国传统武术的传承和发展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
关键词: 体育院系 武术普修教学 问题 对策
1.前言
武术是在数千年中华文明历史的滋润和培育中发展起来的一种社会文化现象,是经过千锤百炼凝聚而成的独具民族性、文化性、健身性、技击性和观赏性等特点的优秀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中华武术在其漫长的演变和发展过程中,不仅为中华民族的生存和发展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历史功勋,而且成为了当今人们健身、防身与修身养性等多功能为一体的良好手段。1999年武术成为亚运会正式比赛项目,随着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的成功申办,武术被列为奥运会的机会越来越大。武术正逐步冲出国门,走向奥运,走向世界。据不完全统计,武术已经远播世界上一百多个国家和地区。用“方兴未艾”“形势大好”来形容武术事业的发展也许并不为过,武术的发展前景似乎光明无限。
然而,在繁华似锦的背后,武术的发展却存在潜在的危机。尽管近几年来各体育院系武术教学的改革在广大武术爱好者、体育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存在的问题依然十分严重。如何将武术这一既具有技术性,又注重内外兼修的中国传统体育项目,规范而又准确地传授给学生,使学生在有限的学时内尽可能较全面地掌握规范系统的武术技能,是现今体育院系武术普修教学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2.研究对象及方法
对湖南、河南等全国部分省市10所体育院校100名讲师职称以上的武术教师和随机抽查的湖南师范大学、邵阳学院等10所大学的一、二年级200名学生用访谈、问卷的形式进行了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同时查找了相关的武术教学方面的论文20余篇,进行了比较研究。
3.研究结果与分析
2.1武术教学内容陈旧,不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
目前全国各体育院校通用的武术教材,大抵是从1985年的体育通用武术教材修改移稿而来的,经过1988年和1995年两次修改,但变化不大,其内容含初级长拳(第三路)、简化太极拳、初级剑和少量的攻防技术等。
从表一可以看出,由于上述原因,有近62%的学生对教材不太满意。从调查表二中可以发现,学生对实用性强的攻防格斗技能的喜爱程度占48.5%,自由组合占35%,两项合计83.5%。针对这2个调查表的结果可以看出学生兴趣多集中在实用性较强的攻防格斗和自由组合方面,并且大部分学生认为传统的武术教学内容是以套路为主,实用性差,利用率低。
3.2对武术及其价值的认识不够深,武术理论教学未引起重视,并且教学理念老化,教学手段滞后。
在调查研究中发现,大多人对武术的认识还只停留在极其肤浅的表面层次上,有一半的学生把武术简单地看成是拳术、舞枪弄棒等套路技术的学习,有三分之一人认为武术也包括技击性强的散打格斗练习。在调查的10所体育院校中,仅个别几所严格完成了大纲所要求的武术理论课时,大多数院校仅仅是在考前做一次理论总结,而且是为了应付考试。同时,在教学方法上主要反映了以“赫尔巴特”为代表的传统教育思想,注重以“教师教”“学生学”的传统教学模式实施教学,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及个体之间的差异,严重影响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和个性的充分发展,制约了学生的爱好、特长和潜力的发挥。
3.3武术师资过于薄弱,武术场地、器材缺乏制约着武术的发展。
对我省10所体育院校100名从事武术教学教师调查发现,其中获得硕士学历以上的教师(含博士)仅占17%,具有教授、副教授职称的教师仅占12%。调查中还发现,不少担任武术教学的教师虽然能熟练掌握器械教学内容,但缺乏对武术的内涵、理论方面知识的传授,技术、技能传授方法的掌握仍显不足,缺乏这方面的专业基础和实践经验(见表3)。在教学硬件方面,相当一部分体育院校没有专门的武术馆、套路练习示范镜,缺少必要的套路器械,如刀、枪、剑、棍,在跆拳道、散打方面没有标准的沙袋、护具,这势必影响练习效果;天气、场地等外部条件也会影响武术课的进行。
4.提高武术普修教学质量的对策
4.1集思广益,创编新型、特色教材,加强武术教材内容的改革。
编制一套规范化、系统化、科学化的高校武术教材,不仅是武术教师的必备工具,而且是学生能更好掌握武术技术、技能的向导。武术教材不仅要具有科学性和先进性,而且要体现可读性、实用性和创造性及时代性,使学生看得懂、读得懂。如把基本功,基本动作中带有共同性的、稳定性和普遍规律的内容编成层次不同的核心动作组合。同时还可以增加武德教育的内容,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规范。
4.2武术教学方法的改革。
基于以上的分析,武术教学可以从以下几点改进:(1)优化教育模式,并且从“教师中心型”向“学生中心型”转变。(2)教师转变教育观点,向“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转变,重视个性的充分的发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潜力,激发他们学习武术的兴趣。(3)教学中可以加强现代化教育技术的运用。可以在武术教学中,充分利用快速摄像拍照、刻录、多媒体制作等技术手段结合武术教学全过程,把学生的过程及新练习的CAI动作以影像的形式展示在他们面前,通过与规范动作的比较,使学生自己寻找问题。(4)武术价值观教学,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习武观念,武术作为民族文化、民族精神的宝贵遗产向学生展示可以提高大学生对爱国精神和对民族文化的理解。(5)强化理论教学,提高学生的武德修养。武德是武术的灵魂,在武术教学中要结合这一点,使学生在思想品德、行为规范等方面自律,这有利于社会注意精神文明建设,培养德才兼备的新时代大学生。
4.3加强武术师资队伍建设。
在知识爆炸时代的今天,人才是强国之本,教师是强校之源,没有一支事业心强、专业素质高的武术教师队伍要想搞好武术教学,那只能是一句空话。根据实际状况,我们可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是武术师资数量补充,二是武术师资队伍素质的提高。我们建议国家应在高等院校加大武术师资队伍培育的投入,甚至可以创办专门的武术高等学府,并有计划地举办各种形式的武术教学、科研活动,对那些表现突出者给予一定的物质和精神的奖励,这样既可以帮助教师结合武术自身的特点提高武术技术技能,又可以促使其改进教学手段和方法,从而提高武术课的教学质量。
4.4加强场地器材设施的建设,改善武术教学条件。
场地器材是教学活动的物质保障,也是学校的办学规模和办学水平的反映。因此,购置高质量的器材设备,使教学的物质条件更加完善,给学生提供一个优越的习武新环境是必要的,同时,在政策方面给予优惠,调动运动员、教练员的积极性,促进课余训练工作的开展,为高校培养优秀的武术运动员做准备,进而推动武术运动的全面发展。
5.结语
目前,我国武术教学的研究内容涉及面较广也较全面,表明我国武术教学正处在积极发展和完善阶段。但是在关于武术教学问题的研究中以教学内容、师资、教法等突出问题为主,对其它方面问题的研究还显薄弱。如何提高武术教学质量,使武术教学步入规范化、科学化,是目前体育院系面临的首要问题,需要更多的武术工作者共同努力奋斗,才能使传统武术项目有一个光明的前景和未来。
参考文献:
[1]姚士硕.运动生理学[M].人体解剖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2]李文龙.对普通高校武术选项课教学改革的思考[J].体育函授通讯,2002,(6):83-84.
[3]程建圣.大学武术教育必须改善[J].中华武术,1993,(1).
[4]杨贵仁.我国学校体育工作的发展设想[J].体育科学,2000,(3).
[5]曾于久等.我国武术馆校现状与发展对策的研究.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2,(1):42-45.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公式、注解等请以PDF格式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