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小说《喜福会》中四位母亲远渡重洋来到美国,她们的四位女儿接受着中国式的家庭教育,又生活在强调个人主义和自我中心的美国文化中。书中所呈现出的母女之间的矛盾不仅是典型的青少年与中年家长的矛盾,而且是母女不同身份认同和文化背景的体现。
关键词: 小说《喜福会》 母女矛盾 身份认同
美籍华裔作家谭恩美的小说《喜福会》讲述的是四位中国移民母亲和她们在美国成长的女儿之间由冲突到理解的故事。《喜福会》是四位中国母亲麻将聚会的别称,表达的是她们对幸福、快乐的憧憬。全书分四个部分,用十六个故事讲述了四位中国母亲和她们的四个美国女儿的故事,四对母女从隔阂、误解、分歧与对抗走向理解、包容、妥协与和解。而她们之间的矛盾不仅是青少年与中年家长的矛盾,而且折射出文化背景和生长环境不同的两代人在自我身份认同的巨大差别。
一、青少年叛逆心理
首先,小说中四对母女的矛盾是典型的青少年与中年家长的矛盾,父母总是希望子女按照自己的意愿去生活、去思考、去选择。经历了那么多痛苦和不幸的母亲想保护女儿免受压迫和歧视,希望她们过上不同的生活。谭恩美这样描述了母亲的愿望:“到了美国,我要生个跟我一样的女儿。那里谁也不会说,她值不值钱全看她丈夫嗝打得响不响;那里谁也别想瞧不起她,因为我只让她说地道的英语;在那里,她总会得到满足,用不着含辛茹苦!她能明白我这番苦心。”然而,尽管母亲对女儿抱有希望,但她们并不按照母亲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