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爷

2011-12-29 00:00:00邢庆杰
当代小说 2011年3期


  执笔以来,我一直最想写的一个人,是我们村南头独居多年的四爷。四爷在弟兄们中排行老四,晚辈们喊他四爷,但成年后的四爷实际上只有哥儿一个,他前面的三个哥哥都夭折了。由于我与四爷的年龄相差太过悬殊,所以,我对他的印象是碎片式的,很难串连起来,想了好多年,也无从下笔。
  去年清明节,我回老家为父亲扫墓,一进入村南的那片墓地,就看到四爷的坟上长满了杂草,竟然还被狸子、獾之类的动物挖了两条深深的洞。想必四爷那定居法国的儿子一直没有再回来过。想起四爷当年的壮举和身后的萧条,心下不禁怅然。
  我正面接触到的四爷,已经是晚年的四爷了。在我的印象里,四爷是一个身材高大,肩宽体壮的老头子,四方大脸,红脸膛,酒糟鼻子。晚年的四爷非常闲适,每天饭后,他都会拿一把躺椅,在门口找一个地方或坐或躺。冬天,他找有阳光的地儿。一边享受着阳光的普照一边闭目养神:夏天,他就在门前那棵大梧桐树下乘凉,身边多了一把蒲扇。一年四季,他身边离不了的,是一只灰色的烟荷包和一杆黄灿灿的烟斗。无聊时,他就拿烟斗在烟荷包里狠狠地挖一下,用拇指将旱烟叶子摁实,然后划一根洋火。将火放在烟叶子的上方,一吸,洋火棍上的火就矮了下去,燃着了烟叶。四爷将洋火杆儿晃一晃,待火熄了,随手扔在脚下。四爷开始专注地吞云吐雾,半边脸便隐在了烟雾中。
  四爷最高兴的时候,是我们放了学,在他门口玩耍的时候。这时候他会站到我们中间,教我们翻跟头,扎马步。扫堂腿等功夫。有时还会从家里拿出一根直溜溜的白腊木,缓慢但极有章法地给我们舞弄几招。他那套棍法舞得特别好看,我们每人拿了一根棍子学着他的样子练,却没有一个人能练成。于是,便都拿着棍子围着四爷,往他身上乱戳乱点。四爷便退到一堵墙下,背对着墙,把我们的棍子一一拨到一边,使我们的棍子始终碰不到他的衣服。有时四爷实在累了,而我们不管死活地围着他闹个没玩,他便虎了脸,闪电般将棍子打到我们持棍的手背上,我们手一麻,棍子就纷纷落地了。有村人路过,多半会小声嘀咕几句,真是个老小孩!也不撅起腚来跟小孩们比比!四爷听见了也只作没听见,一副不屑的样子。在四爷的悉心教导下,我们的功夫还真的大有长进。我能学会“鲤鱼打挺”,得益于四爷手里的一杆木权。四爷把木权把儿插在我的脖子底下,待我蓄势要起时,便轻轻往上一挑,我借了力,便起来了,如是反复几次。我找到了感觉,掌握了要领,很快能自己“挺”起来了。四爷年轻时曾拜师学过艺,是有些真功夫的。
  村里人都知道一个传奇性的典故。是四爷空手杀鬼子的那档子事儿。我上初中那年,几个目击者都还健在,还经常绘声绘色地在田间地头抑或炕头上讲述。
  那一年盛夏,鬼子在我们村前修炮楼子,抓了很多的青壮年去干活儿。一个中午,大部分人都在午休,一个站岗的鬼子扛着枪慢腾腾地遛到村里来了。他是来干什么的,至今也没人弄清楚,猜想也不外乎是想到村里抓只鸡杀条狗的打打牙祭,这是日本鬼子最常干的坏事儿了。这个鬼子在无人的村街上七绕八绕,甭说鸡了,连一个人影也没见到。后来,他无意中闯进了豆腐李的家。这时节,豆腐李两口子赶集卖豆腐还没有回来,只有他们的闺女豆苗儿在家。豆苗儿当时正在睡午觉。鲁西北一带的农村,睡午觉是不插门的,大都虚掩着门睡。中午大家都睡觉,没有人会串门子的,多年的习惯已经成了惯例。这个鬼子在豆腐李的院子里踅摸了一圈,没找到有油水的东西。就慢慢地推开了虚掩着的屋门。一进屋。鬼子一眼看见侧躺在炕上睡觉的豆苗儿。豆苗儿当时穿得很少。凹凸有致的曲线一览无余。鬼子大喜。把肩上的步枪往炕上一扔,就扑了上去!豆苗儿从梦中惊醒,见身上压着个人,就撕心裂肺地喊了一声,救命呀!大晌午头的,周围很静,她这一嗓子就传得很远。最先听到她呼救的,就是隔壁的四爷。四爷没走大门,直接翻墙就进了豆腐李的院子。他进了门当即大吼了一声,住手!这一声大吼,比刚才豆苗儿呼救的声音还大,闻声赶过来的村长赵拐子和杀猪的朱老四从半路上就听到了这一声吼。鬼子正在兴头儿上,被这一吓,顿时急红了眼,他放下豆苗儿,抄起炕上的步枪,狠狠地冲四爷捅了过来。四爷随手拿起门后的一把扫帚用力一拨,那白晃晃的枪刺就捅到了一边的土墙上!墙土四溅,腾起了一股呛人的尘土。四爷没容鬼子把枪抽回去。就用左手抓住了枪杆子,上前一步,右手掐住了鬼子咽喉。据豆苗儿后来讲,她在炕上就听到了鬼子的气管被掐断的声音,嚓的那么一下子,鬼子就像一摊烂泥般软在了地上,一缕黑血,蚯蚓般顺着鬼子的嘴角淌到了泥地上。这时,村长赵拐子、杀猪的朱老四,还有豆腐李两口子,都一起赶到了。豆腐李一看见鬼子的尸体就瘫在了地上。满口白沫。其他几个人也都傻了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不言语。后来,还是四爷先打破了沉默,他拍拍胸脯子说,人是我杀的,我自个担当,保你们没事儿。朱老四说。你说没事儿就没事儿了?鬼子是你儿子?还是先把人埋了吧。村长赵拐子点头说,对。就听老四的,先把人埋了,就当嘛事儿没有,完事谁该干啥还干啥去。朱老四回家拉来了他平时卖猪肉用的地排车。把鬼子弄到车上,上面盖了包肉的油布包,把鬼子拉到了徒骇河边上,连同那杆枪一起埋到了河滩上。埋前,朱老四建议把那杆枪留下,四爷坚决地拒绝了,接下来发生的事情证明四爷是对的。
  傍晚,鬼子中队长发现少了一个鬼子,就有人报告说中午的时候有一个哨兵进了后面的村子,一直没出来。鬼子的翻译官就带着两个鬼子来找了村长赵拐子,搁下一句话,限明天一早交人,交不出人,屠村。翻译官刚走,整个村子就沸腾起来。那时候的村长很不好当,很多村长既是鬼子治下的伪村长,也是八路军的村长。他们白天应付鬼子,晚上接待八路军是常有的事儿。四爷找村长,拍着胸脯子说。把俺交上去。就什么事儿也没了。村长嘬着牙花子在屋里转过来转过去的,好半天没说话。四爷说,你要是害怕,俺自个儿去。村长说,你跟我来,咱们爷们只能是赌一把了。村长拿出了全部的积累。又从家境较好的几户人家借了点儿,凑足了一百块大洋。村长就用这一百块大洋敲开了鬼子翻译官的屋门。翻译官看了看桌上的一百块大洋,也嘬着牙花子在屋里转来转去转了好长时间,然后说,你们先回去,我试试吧。
  第二天一早,翻译官和鬼子中队长就带着十几个鬼子到了村里,由村长和四爷带他们去河滩上掘尸。尸体刚埋进去,还没腐烂,鬼子中队长验了验伤口。又摸起那杆枪看了看,然后,很有内容地看了四爷一眼,就命人把尸体抬走了。故事听到这里,我起初是死也不信的。我在一些抗战片上见到的鬼子可不是这样的,我们杀了他一个人,他们会疯狂报复的。后来从部队转业回来的朱老四,让我彻底相信了这件事情。朱老四是四爷杀鬼子的事情发生之后从村子里消失的,至于他以前就是八路军,还是离开村子后去参加的八路军,就是一个谜了。解放后,朱老四一直在部队上,后来他主动要求转业回老家,就被调到了我们县的武装部。几年后朱老四离休了,愿意叶落归根,就回到了村里,在他的老宅子上翻盖了三间新瓦房。那时,我已经上初中了。晚上,我经常去他家里,在昏暗的煤油灯下缠着他讲些战争故事。我第一次去的时候,就把在脑子里萦绕了好久的疑问提了出来。
  村里人知道的,只有一个四爷杀鬼子的经典故事,而四爷更精彩的故事,我都是从朱老四这里听到的,当然,我得管他叫四爷爷。四爷爷告诉我,那件事情是千真万确的。鬼子当时没有杀四爷。首先是那杆枪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四爷杀了鬼子,却没有拿走那杆枪,就证明了四爷是个地地道道的老百姓。因为那时候八路军极缺枪支弹药,如果是他们干的,绝对不会把那杆枪留下来。鬼子主要想对付的是八路军,对于个把老百姓的死活。并不放在心上。另外,给翻译官的那一百块大洋暂时也起了一定作用。但是鬼子是不会善罢干休的,大家心里都很明白。所以村长赵拐子觉得四爷再待在村里,总是不太安全,就托朋友给他找了份牵马的差事儿。从此四爷离开村子,开始了行走江湖的日子。
  四爷离开村子之后,就跟着牲口贩子到处奔波,很少回村,所以,他以后的故事就鲜为人知了。直到朱老四回村,他中断的那段岁月才一点一滴地连接了起来。而这时,四爷已经垂垂老矣。
  朱老四第一次找四爷帮忙,是让四爷帮他捎一封信。朱老四嘱咐四爷说,这封信比咱两个人的命都重要。四爷就点了点头说,明白了。四爷明白了,朱老四就再也没多说一句废话,四爷庄重的表情给了朱老四一颗定心丸。
  但在路上,还是出了点事情。
  四爷和他的东家等三人赶了一上午路,到晏城时,已经是晌午了。三人又累又饿,就在路边的一家小店打尖。伙计将他们的六匹马牵到后院喂料。东家好酒,一天三顿,顿顿不可无酒。三人点了一盆白菜粉条炖豆腐,又打了一斤地瓜烧,就狼吞虎咽地吃喝起来。另一个伙计不喝酒,这一斤烈酒就全进了东家和四爷的肚子。结完账,三人到后院牵马。才发现六匹马全都不见了。
  东家是个火爆脾气,当即揪住店里的伙计要他们还马。
  店伙计说,大爷您别着急,您的马被李司令征去抗日了,咱也惹不起呀!
  东家抬手就给了伙计一个大耳刮子,哪个李司令这么不讲理呀?
  伙计捂着被打红的脸说,你冲俺这么凶算什么好汉!你要真有种,就去李家寨找李连祥要去!
  东家一听就蔫了,连连地摇头叹气说,罢了罢了,认倒霉吧!
  当时在鲁西北一带,谁不知道杂团李连祥?他原本是土匪,因人马较多,又很能打仗,国民党曾收编过他,封了他一个“团长”。但不久他发现这个“团长”没什么油水可捞,上司不但不给军饷,还老敲诈他,就将队伍又拉了出来,取名“抗日先锋军”,自封司令。抗战全面爆发以来,民间的抗日武装很多、很乱,也没人追究他。他就打着抗日的旗号大肆强征一些富绅、商人的钱财。现在东家的六匹马被李连祥的人抢走,东家心疼自不必说,四爷也蒙了。四爷为了混过路上各个卡子搜查,把朱老四给他的那封信藏在了一匹枣红马的鞍子里。
  四爷来到李家寨时。已经是落日时分。李家寨的围子很高,隔不远就有一个炮台,每个炮台上都有一个持枪的汉子。四爷大声对寨墙上喊,各位弟兄,请通报一下李司令,就说北乡里有人来投靠了!还带了一份厚礼!
  不一会儿,寨门就打开了,冲出来七八个健壮的汉子,不由分说,把四爷摁在地上就捆了个结实。四爷既不喊叫,也不反抗,任由他们推推搡搡地进了寨子。
  李连祥正在院子里喝酒。他将一颗花生米扔到嘴里,看也不看四爷,慢条斯理地说,日本人的探子,到了老子这里,统统都是活埋!
  四爷说,俺不是日本人的探子,俺是北乡里来的!李连祥一仰脖。将一盅酒倒进了喉咙里,咂了咂嘴问,北乡的?哪个乡哪个村?
  四爷说,徒骇河边,五里合子的。
  李连祥说,前一阵子,你们那里有人徒手扭断了一个鬼子的脖子?
  四爷往上挺了挺胸膛说,那就是俺。
  李连祥轻轻扫了四爷一眼,鬼子没有杀了你?
  四爷说,当时没有杀,可俺怕鬼子转了性子,几个月前就开始四处逃亡了。
  李连祥这才转过脸来,看了看四爷。
  四爷说,俺来投靠李司令,还给您带了一份厚礼!
  李连祥缓缓站了起来,上上下下把四爷打量了一遍,然后大喝一声:松绑!
  李连祥亲自端起一杯酒,递到四爷的面前。四爷接过来一口干了,然后一用力,厚实的粗瓷酒杯碎成数片。
  李连祥咧开大嘴笑道,好好!看来不是冒牌的,你带的厚礼呢?
  四爷说,在下给李司令带了六匹好马。可惜,刚刚在晏城打尖时,被土匪抢了!
  李连祥怒骂道,谁他奶奶的活腻了,敢在老子的地盘上做买卖,来人……
  慢!一个师爷模样的斯文男子打断了李连祥的话,随后,他在李连祥耳边小声地嘀咕了几句什么。
  李连祥转怒为喜,他奶奶的。这肥水没流外人田,那六匹马,我手下的弟兄已经帮你牵回来了!兄弟,咱们今儿有缘相聚,来个一醉方休!
  很多年后,村长赵拐子告诉四爷,李连祥曾派人来调查过他的底细。我们在很多年后猜想,事情有两种可能。第一种可能,是四爷投靠他的第二天。李连祥就悄悄派手下来了我们村,经过证实,四爷确实就是徒手杀死鬼子的好汉。否则。李连祥不会那么快就完全信任了四爷,四爷就更不可能在投靠了他三天后就得手了。他成功地带着六匹马和朱老四托付的信逃离了李家寨。第二种可能,是四爷带着六匹马逃离李家寨后,李连祥派人来我们村抓捕四爷,因没有找到,也就做罢了。据朱老四讲,抗战胜利后,李连祥对于国共两方的收编均置之不理,还公然与解放军武装对抗,终被围剿活捉,经审判,因其血债太多,被人民政府镇压了。
  四爷乘李连祥去县城逛窑子的时机,用两坛烧酒将把门儿的四个兵灌迷糊了。然后,他在马厩里找出了那六匹马,大摇大摆地出了李家寨。朱老四交给的那封信,四爷如期送到了济南。但那六匹马,却没能物归原主。那东家原本就不相信四爷能将马要回来,远远地见四爷被绑进了寨子,就心灰意冷地走了。不知是出了意外还是回了他内蒙的老家,四爷从那再也没见过他。四爷就用这六匹马做了本钱,置办了两辆体面的马车,还雇了一个伙计,当了车老板。
  为了生意上的方便,四爷在车行附近租了间房子,从此住在了县城里。不久,豆腐李领着闺女豆苗儿找上门来了。自从出了那档子事儿,谨小慎微又胆小如鼠的豆腐李,总觉得像豆苗儿这么大的一个姑娘家再留在家里。太不稳妥了,想将闺女尽快嫁出去。这事儿多年以后也有了两种说法。一种说法是:豆腐李要嫁闺女的风声放出去不久,提亲的踏破了门槛,毕竟豆苗儿是村里少有的漂亮闺女。但豆苗儿死活不去相亲,逼急了,才说出实话,除了四爷,死也不嫁。无奈,豆腐李只好将闺女送到了四爷这里。另一种说法是:豆腐李要嫁闺女的风声放出去后,很长时间无人上门提亲。豆腐李就纳闷,豆苗儿可是四外两村少有的漂亮闺女。怎么会无人问津呢?他私下里找了几个要好的朋友一问,才知道闺女的清白已经毁了。四爷英雄救美的故事在周围村子里被传得绘声绘色,经好事之人添油加醋,故事中的豆苗儿已经被鬼子强奸了,四爷去的时候豆苗儿还一丝不挂地躺在炕上……事情到了这个地步,再怎么澄清也没有用了,真正相信豆苗儿清白的,就只有四爷了,他是第一个冲进豆苗儿屋里的。豆腐李为了不让闺女受不白之冤,就把小四爷十几岁的豆苗儿送到了四爷的怀里。这两种说法最后还是前一种占了上风,因为四爷不仅回村明媒正娶了豆苗儿,还在新婚之后的第二天一早,把浸着豆苗儿落红的白床单子搭在了墙头上。婚后,四爷就把豆苗儿带到县城去住了,人们虽然不了解他们的生活,但豆苗儿经常回娘家,人们从她日益滋润娇美的脸上就看出来。四爷肯定把她当闺女一样疼着。
  朱老四找到了四爷的住处时,豆苗儿已经怀上了儿子天宝,身子很笨了。朱老四这次要他把五箱药品带出城。那年头儿,药品是受日本人严格控制的,私运药品,那是要坐牢杀头的。但四爷眉也没皱一下就答应了,四爷用大拇指和食指冲朱老四亮了个“八”字,你是不是这个?朱老四嘿嘿笑了,
  四爷准备了整整一天的时间。五箱药品,全被他化整为零,匀进了十麻袋地瓜干里。他把这十麻袋地瓜干先装上车,上面又压了十麻袋没有掺杂药品的地瓜干,晚上,他安顿好朱老四住下,一个人出了门,到很晚才回来。
  第二天一早,四爷就和朱老四赶着马车奔西城门,城门口的卡子有十几个鬼子和伪军把守。鬼子只管在两边站岗,负责盘查的是几个伪军。
  四爷的车刚到城门边儿,一个伪军便上来问,车上拉的啥?
  四爷赔上笑,是地瓜干,拉到乡下的酒坊里去。
  伪军拿刺刀一划,把麻袋划开一道口子,白花花的地瓜干在日头下亮得耀眼。
  一个斜挎着盒子炮的伪军小头目走过来,打量了一下四爷问,车上装的全是地瓜?
  四爷点头哈腰地说,全是全是。
  小头目斜了斜眼说,那好,把车卸了,一麻袋一麻袋地仔细检查!
  四爷赶紧掏出一把票子递过去说。老总,您行个方便吧,这么一大车。得检查到啥时候呀!
  那小头目用力一推四爷,这么一把不值钱的纸票票就想糊弄老子!
  他这一推,四爷肩上的褡裢掉在了地上,哗啦啦一片脆响,很多亮晶晶的银元滚落到马蹄下,被马蹄踏得叮当作响。
  小头目眼睛一亮。弯腰欲抢,却不料那马忽然尥起一个蹶子,险些踢在他的脑袋上。这时候,另几个伪军看见银元,也都围了过来。小头目急了,冲马屁股上猛拍了一掌,还不快滚!
  四爷冲朱老四使了个眼色,朱老四一甩鞭子,马车就风一般冲出了城门。几个伪军一阵哄抢。地上的银元全进了他们的腰包。四爷苦着脸问,老总,能不能退给俺两个当路费呀?那小头目骂道。娘的,你是真傻啊还是装傻!这钱到了爷们手里还有往回退的吗?四爷边走边嘟哝道,那你们不跟土匪一样了吗。小头目哈哈大笑道,娘的。你算说准了。爷们就是土匪!
  离城远了,朱老四说,可惜了,那么多大洋。
  四爷笑笑,全是假的,昨天晚上用一块真大洋从“鬼市”上换来的。
  后来,四爷的家就成了朱老四的秘密联络点,大量的情报都由四爷赶着马车送出去。朱老四对我说,四爷送情报从未失过手,他在马车底下凿了个小圆孔,把情报放进去后,再塞上木头塞子,用马粪一抹,即便将马车翻过来,也很难发现。不久,日本鬼子投降了,四爷家的联络点也就撤了。朱老四曾多次叹着气说,四爷是个难得的人才,如果不是我的工作调动太突然,就向组织推荐他了,日本鬼子刚刚投降,我就被调往前线了,很突然,连个告别酒都没能和四爷喝一杯。我们县城解放后,根据四爷的贡献。是满可以安排在新政府当个差的,是我耽误了他呀!朱老四每每说到这里,就会顿足捶胸,如果是喝了酒。还会老泪纵横。
  解放后,四爷举家迁回了村里,分到了土地,又成了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对于为朱老四做的那些事情,四爷只字未提。朱老四调回我们县后,才张罗着为他争取了一份政府补贴,每月从公社财所领取八元钱。而这时,四爷的生命之旅已经走到了最后的尽头。在最后的那些日子里,四爷已经不能再舞枪弄棒了。他每天仍拿着一把躺椅,面对着村口躺着。村里人都知道,他是在盼着自己的儿子。四爷的儿子天宝刚刚出世,豆苗儿就离世了,是产后中风。没有娘的天宝却非常争气,多年之后成为了本村的第一个大学生,并留学去了法国。天宝去了法国后就没再回来,几年后寄回了一张照片。上面除了他之外,还有一个卷头发的外国女人,一个洋娃娃似的小男孩。那张照片在四爷最后的生命里,成了惟一的安慰。
  直到四爷去世。天宝才带着外国老婆和孩子回来了一趟。他没有见到四爷最后一面,他回来时,四爷的坟上已经长出了嫩草芽芽。是村委会组织人为四爷办的后事,丧葬费全由朱老四承担,这使四爷的后事办得很风光。两家响器班子把唢呐吹得惊天动地,吹得满天的乌云都散开了。下葬那天,送葬的队伍排了足有五里路。天宝回来后。就挨家挨户地在门口磕头,把额头都磕破了,眼睛哭肿了,没有一家人为他打开屋门。
  四爷,等到我们这辈人作古了,还会有人记得你吗?
  
  责任编辑: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