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在日益严峻的信访形势下,南阳的信访总量却大幅下降,在笔者的眼前,有一组令人触目惊心的数据:2010年,赴京非正常上访实际发生数,与2009年同期相比,人次下降了56.5%;赴京非正常上访登记数,比2009年同期人次下降了80.3%;涉法涉诉赴京非正常上访实际发生数比2009年人次下降48.6%;赴京集体上访实际发生数与2009年相比,批次下降33.1%;赴京涉法涉诉上访实际发生数,与2009年同期比,人次下降61.5%……而南阳市委群工部、南阳市信访局一楼的接待大厅中,2010年的荣誉:“移民信访稳定先进市”、“驻京信访工作先进市”、“信访事项办理质量先进市”等牌匾比肩而立,各种锦旗更是整齐地挂满了墙壁!是什么样的领导让南阳这个拥有1000多万人口的大市在信访工作上取得了如此大的成绩?带着敬仰、好奇,本刊记者采访了一个有着传奇色彩的年轻、帅气的人物——李鹏。以下笔者与李鹏的对话以“问”和“答”的形式处理。
问:李秘书长,你到市委群工部工作两年有余,使南阳信访工作跨入全省先进行列,你是怎样切入新工作中去的?
答:我是2008年秋从邓州市常务副市长的岗位调任南阳市委群工部部长的,刚到新岗位,我就在想,南阳市信访局于2007年7月升格为群工部,信访局主要是处理群众来信来访的局,而群工部则是为群众工作的部门,是单位职能的延伸和扩展,是执政党倾听群众呼声的部门,是党主动为群众排忧解难的机构。从单位名称的转变可以看出,党赋予我们的使命更艰巨。
问:你现在的工作岗位与以前的工作岗位相比,接触的对象有什么不同吗?
答:当然不同,以前接触的人都是干部,人整体素质比较高,而现在,我面对的对象都是社会的弱势群体,他们在社会体制的变革中,利益受到了不同程度的伤害,很多问题得不到解决,他们需要倾诉,需要帮助。而我们群工部就像群众的娘家,娘家就是最亲的人,娘家最同情弱势群体,我们力求当好“娘家”人,为无助的上访者鼓与呼,在他们艰难的上访路上,我们争取像一盏灯一样,照亮上访者的路,给他们安慰,给他们帮助,给他们温暖。我觉得,人心都是肉长的,只要我们真真切切地想上访者所想,实实在在协助他们解决问题,他们是不会再上访的。
问:通过深入信访工作,你认为最头疼、最难的事是什么?
答:我认为最难的事有两点,一是协调难。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社会管理已经突破了传统的层级管理,有些部门的职能已经转变,改革开放前的遗留问题,有时已找不到相关的上级部门。二是老户稳控难。
问:面对形形色色的信访问题,你采取了什么样的工作方法?
答:我认为,信访工作是干部作风的延伸,信访本质上要求“有求必果”、“事要解决”,它的本质含义是一种诚信,我们的任务就是责成相关部门把事落到实处。干部的责任心就是群众的满意度。根据这些理解,我们独创了一种工作方法,叫“三级三色”督办办法,“三色”指的是“绿色”、“橙色”、“红色”。“绿色”指办案时间正常为2个月,属Ⅰ级正常交办,Ⅱ级橙色预警督办,即督办时间为一个月;Ⅲ级红色督办问责为15个工作日,以此强力推进信访工作。一年来,我们先后8次对13个县市区和部分市直单位党政主要领导接访、案件办理、矛盾排查、基础建设等工作进行了明查暗访;先后5次组成暗访组,对信访任务较重的30个乡镇进行暗访,对部分单位实施了“CT”工作法。一年来,我们共对50个责任单位下发了红色和橙色督办函,对41个单位分别给予通报批评、黄牌警告、重点管理和责令限期解决问题的责任追究。
问:听说这项督查工作在全国都属首创,是吗?
答:我们这项创举的确得到了省信访局和国家信访局的充分肯定。
问:除了这项举措,你们还采取了哪些措施息诉罢访?
答:我们去年采取了“四季专项行动”的办法,在全市卓有成效地开展了“春疏源”、“夏强基”、“秋评查”“冬问责”的行动压茬推进,加压增责。在“春季百日疏源行动”中,我们化解了432起矛盾纠纷,在“夏季百日强基行动”中,对13个县市区及26个乡镇进行了暗访督查,强化了基层基础建设。“秋季评查问责行动”中,市、县共筛选209起信访案件,开展案件评查化解,达到了“事要解决、群众满意、降低存量”的目的;“冬季积案攻坚行动”中,我们筛选交办96起信访积案,对10起信访突出问题单位给予了全市通报批评、黄牌警告,重点管理等。
问:作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渠首所在地和重要水源地,南阳总移民16.2万人,此次南阳移民占有量和动迁人口居全国第一,搬迁安置的力度,规模和强度超过了长江三峡和黄河小浪底工程,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大的移民工程。面对这样大量的移民,我市竟然获得了“移民信访稳定先进市”的荣誉,你们是怎样做的?
答:确切地说,我们做到了“四个一”:一是成立“一套班子”,即成立了以市委常委、政法委市记常康为组长,副市长崔军、贺国营为副组长,市委群工部全体班子,群工部相关科室负责人为成员的南阳市移民搬迁信访稳定工作领导小组。二是制定“一套预案”。三是组建“一支队伍”,我们抽调20名同志组成移民信访问题工作队,服务移民搬迁,四是开展一次专题走访,切实为大移民、大搬迁、大行动摇旗呐喊,做到“超前预防,主动化解”、“热情接待,答疑解难”、“齐心协力,密切配合”,真正做到全程参与,守望和谐。中间涌现了很多可歌可泣的事迹,比如,南阳多个安置点的移民群众因暴雨受灾,我们群工部的干部职工积极为移民捐款16500元,献上了信访干部的一片爱心。有一次动迁,恰逢雨天,群工部同志在大雨中帮群众搬运家具,浑身都湿透了,但没有一个人离开。7月30日,淅川县盛湾镇水田营村李开平和10多移民代表一起,敲锣打鼓地把一块写着“信访干部与库区移民心连心”的镜匾送到我们群工部。
问:通过两年多的信访工作,你觉得最欣慰的是什么?
答:我觉得最欣慰的是,通过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信访部门倾心尽力,南阳信访形势日趋规范好转。全市信访总量下降了,2010年,市以上信访总量比2009年同期下降21.6%,是近年来降幅最大的一年。另外,我们实行特殊疑难信访救助资金管理,累计使用疑难信访救助资金415万元,使184起信访积案得到化解,停访息诉,满意率达100%,我们只用了全省十分之一的专项资金解决了全省近三分之一的疑难信访问题的做法,受到国家信访局、省信访局领导的一致好评。
问:面对形形色色的信访问题,你有何感想?
答:打个不恰当的比喻,我们信访局就是党的守门员。我们每一次接访,接的都是责任、民心、群情,是弱势群体对党的公信力的信任,我们代表的是公平和正义。
群众上访多是社会进步的表现,上访是群众对执政党的一种信任。
群众上访对党的干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可以用“四官”来理解党的干部应具备的素质,即“官职”、“官成”、“官计”、“官常”。官职:即贡其职,谋其政;官成:照章办,干正事;官计:有计划,有措施。官常:即与群众常沟通,听民生,解民怨。如果各级干部都做到了,那么社会自然就和谐了,信访量自然就下降了。于丹说:“一个人意志越坚强,心底就越善良越柔软”。如果我们的各级干部对上访者都是接纳和容忍的,那么,社会会更和谐,明天会更美。
采访结束了,一个热爱生活、充满激情又非常有思想的善良为政者给笔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是用爱和同情在工作,所以才取得了这样骄人的业绩。他千方百计为上访的弱者点燃一盏温情的灯,照亮了他们无助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