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筑稳定大格局 建设和谐新西峡

2011-12-29 00:00:00张士慧
躬耕 2011年3期


  近年来,西峡县牢牢把握体制转轨、机制转换、社会转型的总体趋势,认真应对矛盾凸显期、信访高发期出现的一系列社会问题,建立健全化解矛盾纠纷的长效机制,全县信访工作呈现“三降、三升、三提高”的良好局面,即:越级集体上访、个体上访、非正常上访稳步下降,来县上访、网上信访、群众来信同比回升,信访案件按期结案率、满意率、稳定率持续提高。西峡先后被授予“全省信访工作显著进步县”、“全省集中处理涉法涉诉信访工作先进县”、“全省信访工作先进县”。
  
  一、提高认识,强化信访工作责任
  
  西峡县围绕发展高于一切、稳定压倒一切、人民重于一切的指导思想,强化“稳定是第一责任、安全是第一要求”的理念,树立信访、治安、安全生产“三位一体”的大稳定观,把信访工作作为体察社情民意的“晴雨表”,维护稳定的“减压阀”,化解矛盾的“润滑剂”。要求各级领导干部把信访工作作为了解社情民意的“必修课”、培养锻炼干部的“大学校”、检验民心向背的“大考场”,真正把来访群众当家人,把群众来信当家书,把群众反映的问题当家事,把群众工作当家业,动真情,用真力,全力解决信访问题。县委、政府每月召开一次县委常委会议或政府常务会议,分析信访形势,制定工作措施,研究信访问题;县信访工作领导小组每周召开一次会议,逐案督查督办领导批示交办的信访案件。细化了“三级三层”责任。“三级”即:县级领导负责定期接访,全面处理分管单位、分包乡镇信访案件,对重大疑难信访案件及时提交研究解决;乡镇和县直部门领导负责安排、解决本辖区、本单位信访工作,协助做好稳控工作;村级干部负责定期排查调处矛盾纠纷,及时收集报告信访信息,落实重点人员稳控,协助劝导教育非正常上访人员。“三层”即:一把手作为信访工作第一责任人,对本地、本部门的信访工作负总责;分管领导对本地、本部门的信访工作负主要责任;其他领导按照“一岗双责”要求,对分管部门、系统和分包乡镇(村)的信访工作负全责。每级每层责任由信访领导小组逐案排查认定,出现失职失责的,定案追究,定项追究,定人追究。
  
  二、完善制度,健全信访工作机制
  
  按照“合理诉求给结果、借访过求不支持、无理取闹要打击”的原则,结合“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难事不出县”的目标,逐步建立完善了源头预防、领导接访、解决问题、督查督办等为重点的信访工作新机制。一是坚持月讲评和末位激励制度。实行月讲评、季考评、年叠加奖惩的办法,每月由县委书记主持,间月在先进单位和后进单位轮流召开讲评会,按照发案率、按期结案率、满意率、稳定率、积案化解率的“五率”,对各乡镇(街道)和县直单位信访工作排序通报,结果通报全县,落后的表态发言。每季度对乡镇(街道)和县直单位的信访工作进行综合考评,连续两个季度考评居后三位的乡镇(街道)、县直单位和村(社区),列入重点管理单位,督促整改。二是建立职能部门联合接访制度。坚持公、检、法、司“四长”联合接待涉法涉诉问题,统筹解决涉法涉诉信访案件;要求县纪委、国土、民政、建设、人劳、规划等与群众关系密切的职能部门,安排人员进驻县信访接待大厅,实行联合接访。选择白羽街道、丹水镇、五里桥镇等典型单位为试点,建设基层信访接待服务中心,整合基层信访、综治、司法、公安、土地、建设、社保、民政、计生等信访资源,开展联合接访工作,探索建立联合接访工作体系,实行“一站式接待、一条龙办理、一揽子解决”,减轻群众奔波之苦,最大限度方便群众。三是完善县委书记交办信访案件制度。对重大疑难、久拖不决的信访案件,由县委书记直接向分管或分包县领导及责任单位进行双向交办,定期不定期由分管或分包县领导进行汇报,力促信访问题得到及时妥善解决。四是实行“四色督办问责”制度。对发生来县上访,实行“绿色提示”,通知责任单位注意;发生去市上访,实行“橙色警示”,对责任单位提出警示;发生赴省上访,实行“黄色警告”, 警告责任单位要认真对待信访人员反映的问题,若处理不当将予以问责;发生进京上访,实行“红色问责”,根据案件影响程度,视其情况分别对直接责任人或者单位一把手、单项工作或者总体工作、一个时期或者年度工作实行“一票否决”。
  
  三、创新载体,凝聚信访工作合力
  
  在全县广泛开展“四大载体”活动,抓源头,变“事后处理”为“事前预防”;抓疏导,变“等访”为“下访”;抓结果,变“一时息事”为“案结事了”。一是在全县开展“一村一警”大走访活动。从公、检、法、司四大机关抽调299名干警联系和分包全县299个村,配合村组干部,维护社会治安,处理突发事件。包村干警每月最少到分包村开展一次走访调查活动,了解群众动态,排查掌握矛盾纠纷,及时予以调处化解,从源头上减少信访问题的发生。二是开展群众工作日下访接待活动。确定每月25日为群众工作日,当前县乡领导都要抽出一天时间,到分包乡镇(街道)和村(社区),开展下访接待工作,了解民情,体察民意,排查矛盾,解决问题,推动信访工作开展。三是在村级开展争创“无访村”活动。结合村党支部书记职业化年薪制管理,制定和完善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村级群众工作的意见》,将信访工作纳入村党支部书记职业化管理七项内容之一,对全年没有发生到县以上信访的村,给予大张旗鼓的表彰,并与年度奖金补贴挂钩;对落后村,给予通报批评、黄牌警告、重点管理、诫勉谈话等处理。全年共对96个“无访村”进行了表彰奖励,对3个行政村予以黄牌警告,对6个行政村予以重点管理。四是开展“信访案件质量年”活动。把2010年确定为“信访案件质量年”,制定了信访案件办理情况满意度调查表,对工作人员态度、领导包案情况、办理过程、办理结果及不同意处理意见原因等作为调查内容,由信访群众对信访案件办理满意度进行评价,现场调查,随案上报,实掌握信访案件办理情况。对部分确有道理,信访人又同意停访息诉的,实行信访救助,化解信访积案。
  
  四、夯实基础,筑牢信访工作平台
  
  把充实信访工作队伍、提高信访装备水平作为基础,从人力、物力、财力方面倾斜支持,为开展信访工作创造条件。一是配强力量。成立了由县委副书记任组长,各相关部门及乡镇党委书记为成员的县信访工作领导小组,全面协调、解决信访重大问题和重要信访案件;各乡镇的信访工作领导小组与平安创建领导小组相衔接,以乡镇综治工作中心为依托,统一由分管副书记负责,处理本辖区信访问题;一村配备1-2名信访信息员,把责任心强、热爱信访工作、在群众中有一定威望或消息灵通人士吸收进信访信息员队伍,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信访工作组织网络。同时,在编制紧缺的情况下,为群工部选调8名年轻干部,充实信访工作力量,确保工作顺利开展。二是提高待遇。全面落实县委群工部领导班子、乡镇群工站长职级待遇,群工部领导班子高配一格,乡镇群工站长享受副科级待遇;把35名工作认真负责、善于做群众工作的信访干部纳入后备干部序列。县财政按照人均1.6万元的标准,列入财政预算,足额解决县委群工部(信访局)的办公经费,并及时拨付疑难信访问题救助配套资金;落实了信访干部岗位津贴。各乡镇(街道)和县直单位也结合实际,设立信访工作专项经费,足额解决信访工作支出。三是改善条件。在群众便于通达的地段,为县委群工部调剂了办公用房,高标准筹建了联合接待大厅,设立了群众休息室、领导接待室、会议室等,配备了电脑、打印机、扫描仪等办公用品,安装了监控设备。各乡镇(街道)和县直单位也按照要求,落实了群众工作接待和办公用房,配备了必备的办公用品,联通了信访业务工作网络系统,实现了市、县、乡互联互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