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英语课堂趣味教学探讨

2011-12-29 00:00:00谢迎辉
考试周刊 2011年56期


  摘 要: 我们应根据中职英语课堂现状和中职生现有基础,不断探索研究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特别是采用一些适合中职学生年龄特点的教学方法,比如如何使用趣味教学法,从而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关键词: 中职英语 趣味教学 现状 课堂设计 教学实施
  
  中职英语趣味性教学策略的思考:英语趣味性教学是中职英语教师必须重视并深入研究的一项课题。它不仅是教学形式和策略的改变,而且是整个教学理念和教学过程的更新。它能有效地促进学生吸收教材的知识营养,加速语言技能的学习和运用并培养获取知识的乐趣。
  一、中职英语教学的现状
  (一)当前中职英语课堂教学存在三种较为普遍的现象
  1.教学主体性不明确。在教学中,教师往往较多关注如何教而忽视了学生如何学,整个教学过程多用“填鸭式”教学,学生的需求及其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作用未受到足够重视,教学缺乏趣味性、启发性、鼓励性和多样性。
  2.课堂组织形式单一。由于受到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的影响,教师对每节课的设计和处理变化不大,教学一般总是从学习生词到学习课文或对话朗读再到练习和布置作业,从学期初到学期末,一成不变。而学生由于受自身程度的限制加上语言表达能力不强,不能有效地开展教学互动,课堂几乎很少有语言交际等方面的训练。
  3.教学效果差。不少中职英语教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常常采取“一言堂”教学模式,而多数学生由于英语基础较差,对学习力不从心。而有的学生本来还有一定的厌学情绪,于是就干脆选择看课外书或者上课睡觉等,造成课堂教学效率低下等局面。这种单向的教学输入不仅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而且极大地挫伤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语言综合素质的提高。
  (二)对英语传统教学模式的反思
  传统的英语课堂教学基本模式往往具有简洁、易操作等优点。这种教学模式以教师为中心、以教为中心,学生对教学决策过程没有参与的机会,学生真正参与语言交际的机会也不多,学生的实际需求得不到真实的反映。由于缺乏对语言知识的积极思考,学生即使接受了知识,也不能理解知识,或者说他们不知道何时使用、如何运用。英语传统课堂教学的这种重知识、轻技能、重讲解、轻实践的教学模式最终导致的结果是教学的趣味性下降,并使学生对学习产生厌倦甚至放弃的念头。
  (三)现代心理学给我们的启示
  心理学研究表明,个体对有兴趣的内容往往会给予更多的关注。多数中职生觉得英语学习是枯燥而乏味的。因此,改进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合理地安排学习材料的组织形式来提高教学的趣味性,应是教学改革关注的重点。由此,在教学中,教师应采取措施着重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通过设置恰当的教学目标,创设问题情境,提高学习材料的新颖性、有趣性,不断更新教学方式与方法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其求知欲。通过积极、及时的反馈,适当的奖励与表扬等使学生体验到学习的乐趣。通过正确的引导,培养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创造性,并逐渐由兴趣、乐趣转为志趣。
  二、趣味性教学的课堂设计
  科学合理的教学设计不仅是课堂教学效益的有效保证,而且是提高教学趣味性、帮助学生树立“我要学习”的兴趣基础。开展趣味性教学的根本目的在于通过各种途径来引导学生,把课堂变成了解并满足学生需求、培养和发展学生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学会学习的场所。在教学实践中,我建议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引导和实施趣味性教学的课堂设计。
  (一)设计恰当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具有导向、调控、激励、评价等多重功能,正是由于这些功能,教学目标设计的合理性和有效性就显得十分关键了。教学目标过高,难免不切合实际;目标太低,又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因此,教学目标的设计必须以对学生现有知识水平和能力的分析为前提,以教学任务为基础。科学、合理地制订教学目标是英语教学得以顺利开展的首要条件。对教学目标的设计所要把握的原则是:(1)要满足学生确定学习方向、明确学习要求的需要;(2)要满足学生学习动机形成发展的需要;(3)要满足学生全面发展和就业的需要;(4)要与学生初始能力水平形成有效的衔接和合理的梯度。
  (二)设计丰富的教学内容
  对教学内容进行设计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使学生获得良好的发展。教学内容的设计必须以学生特征为出发点,以教与学的理论为依据,设计的过程是问题解决的过程。教学内容的设计包括:(1)要紧密结合社会生活和职业活动实际;(2)要满足学生能力形成条件与能力形成各个环节的需要;(3)要满足学生学习动机形成与发展的需要;(4)要与学生原有知识、技能或者态度有一定的衔接量。
  在对教学内容的设计中,人的因素应当成为设计的基本依据。当教师的课堂内容饱满丰富时,学生就会喜欢学、自觉学,教和学就会达到和谐统一;当教师的课堂设计千篇一律、内容缺乏变化时,学生会感到乏味厌倦。因此,只有通过精心的教学设计,英语课堂才能焕发生机和活力。
  三、趣味性教学的教学实施
  (一)教学过程的实施
  趣味性教学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是课堂活动的安排。课堂活动一方面要遵循有利于语言学习的原则;另一方面,这些活动本身要符合学生不同的心理、生理、认知等方面的特点,使他们在愉快、放松、自然、有效的语言环境中学习。活动本身没有什么优劣之分,但必须具有竞争性、挑战性、互动性、延续性等特点,在安排时还要注意时间、地点、对象等。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过程中不但要备内容,而且要对课堂活动的选择、安排及所要达到的目的进行筹划,并及时评估其效果,为以后的教学活动提供反馈和经验。
  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学生的注意力不可能自始至终都高度集中,教师应有所预见并设计相应的调节学生情绪的活动。例如,当学生目光变得涣散、坐姿懒散时,老师可通过讲英语笑话、编对话、作调查、猜谜语、练绕口令、唱英语歌等方式来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千方百计地让课堂重新活起来,使课堂教学张弛有度,从而轻松地完成教学任务。
  (二)学习兴趣的诱发
  学习动机研究表明,学习兴趣的诱发可以分为设趣、激趣、诱趣和扩趣四个阶段。教学设计要充分体现上述四个阶段。设趣是教师通过分析学生的个体需要或者可能的外部诱因,为学生的学习设定学习目标和创设新异的学习情境。激趣是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在教学中,要注意促使学生好奇心尽快地向求知欲发展,最终通过激趣,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兴趣。诱趣是诱发学生“生疑—思疑—释疑、再生疑—再思疑—再释疑”的过程。这就需要教师对内容精心组织、科学安排,对学生产生“诱惑”。扩趣是引导学生不断探究,培养创造性思维,引发创新精神的过程,过程的设计要做到进一步引导学生主动去发现问题,养成质疑的习惯。
  在对教学的设计和方法的运用中,教师要不断提高学习材料的趣味性、新颖性、不确定性来激发学生的兴趣,通过变换教材的格式、体例,采用图文并茂的版式设计,叙述中增加设问,以及通过设趣、激趣、诱趣和扩趣等手段激发学生对教材的学习动机。有时可根据实际需要创设一些情景如:“看病(Seeing a doctor)”、“购物(Shopping)”、“谈天气(Talking about the weather)”等,可以让学生们根据情境和所学句型编改情景剧进行演练。
  (三)恰到好处的教学评价
  完善的评价机制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亦至关重要。保持中职英语教学趣味性的又一重要因素是满足学生英语学习的“成就感”。当学生因为顺利完成某一学习任务而获得较高的评价,或在公开场合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得到老师和同学的一致肯定,或是自己所学的知识可以在实际的语言实践中得到充分的运用时都能使其体验到这种“成就感”。这种成就感不但能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信心和决心,而且可以形成学习的一种良性循环。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长处,善于鼓励,创造机会并及时反馈。
  再者,由于学生不同个体之间存在很大差异,教师在评价学生时要正视和尊重学生的这些差异,注重学生在不同起点上的提高。教师在评价过程中要避免“贬损性评价”而尽量采用“激励性评价”,以克服因评价带来的“消极效应”。通过“激励性评价”唤醒学生“我要评价”的意识。
  (四)对英语教师的要求
  培养和引导学生正确的(或有益的)英语学习动机,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学习英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是英语教师的主要责任。要做到这一点,教师不仅要拥有较好的心理学和教育学等方面的知识,而且必须具有一种富有感染力和鼓动性的性格,能够影响和改变学生对英语学习的态度和兴趣。
  在课堂实践中,教师的言谈举止、知识程度、语言艺术、教学能力和学术成就等,都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对教师而言,最成功的教学莫过于通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给学生相关的学习策略,从而达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目的。“最伟大的教师是那些善于激发学生兴趣的教师(The great teacher inspires)”。教师应该把课堂变成激励和提高学生英语学习兴趣的场所。评估一个英语教师的教学工作,不应只看他一节课讲了多少内容,他解释某一语言现象是否成功,他完成了多少教学进度或组织了多少教学活动,而更要看他在多大程度上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教给了学生多少自主学习的策略,整个课堂教学对短期和长期的教学目标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等等。
  四、结语
  总之,英语趣味性教学是中职英语教师必须重视并深入研究的一项课题。它不仅是教学形式和策略的改变,而且是整个教学理念和教学过程的更新。它能有效地促使学生充分吸收教材的知识营养,加速语言技能的习得和运用并培养获取知识的乐趣,能使学生较快地从学习的“消极兴趣”转向“积极兴趣”,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并逐渐由“跟随学习”的感性学习层面过渡到“意识学习”的理性学习阶段。作为教师,我们唯有不断探索、不断更新,才能创造出有利于学生学习和发展的氛围和条件,并使之日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