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目前,大学生社会实践正开展得如火如荼。但是,独立学院由于成立时间较短,大学生社会实践发展还不成熟,存在着很多问题。鉴于此,本文针对独立学院大学生社会实践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并且提出一些可行性建议。
关键词: 独立学院 大学生 社会实践 问题 建议
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是学生有组织参与的、由社会或学校组织的、具有一定规模和影响、持续一段时间、比较集中的集体性活动。 团中央、教育部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意见》中明确指出: 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是以了解社会、服务社会为主要内容,以形式多样的活动为载体,以稳定的实践基地为依托,以建立长效机制为保障,引导大学生走出校门、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实际,开展的教学实践、专业实习、军政训练、社会调查、生产劳动、志愿服务、公益活动、科技发明和勤工助学,以及“ 三下乡”、“四进社区”等活动。文件对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内容进行了具体界定,比较全面地归纳了社会实践活动的目的、形式、保障,以及活动开展的具体内容。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教育的意见》明确指出:“ 社会实践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环节,对于促进大学生了解社会、了解国情,增长才干、奉献社会,锻炼毅力、培养品格,增强社会责任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我国大学生社会实践起始于上世纪80年代,每年约有数十万大学生参加。目前,大学生社会实践正开展得如火如荼。但是,独立学院由于成立时间较短,大学生社会实践发展还不成熟,存在着很多问题。鉴于此,本文针对独立学院大学生社会实践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并且提出一些可行性建议。
一、独立学院大学生社会实践存在的问题
目前,独立学院大学生社会实践存在着诸多问题,可以从学生层面、高校层面和社会层面加以分析。
(一)大学生层面
1.对社会实践缺乏科学的认识
在应试教育和考证思想的影响下,大学生比较注重理论学习,而忽视理论和实践的结合。部分大学生仍然存在着学习成绩决定一切,学习好一切都好的思想。只重视自身知识的取得,而忽视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对于辅导员分配的任务,只是一味应付。
2.缺乏社会实践的创新意识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最高形式。实践的发展需要社会实践的创新意识,缺乏创新意识就不能很好地指导社会实践。有些大学生参加社会活动,只是蜻蜓点水地拍几张照片和一些视频,对于写总结,敷衍了事,有的甚至直接在网上下载。有的大学生团队雷声大雨点小,开始的时候信誓旦旦,最后草草收场。
3.社会实践活动功利性强
由于受西方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市场经济消极面的影响,部分大学生价值观功利化倾向比较明显,坚持实际利益高于一切的原则。这就导致社会实践真正的功能难以发挥。
(二)高校层面
1.对社会实践重视程度不够
目前,部分独立学院缺乏对大学生实践的过程和组织形式的设计,把精力财力主要投在了硬件改造和提升软实力方面,这就导致对大学生社会实践经费投入不足,并且对自主活动的同学缺乏经费和过程管理,很难满足社会实践活动的需要。
2.缺乏对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完善的评价体系
目前,独立学院对大学生社会实践没有一个完善合理的评价标准。我在查阅了一些独立学院大学生社会实践《评比标准》或《评奖评优办法》后发现,有很多条目不具有可操作性,也没有针对性。例如“有实质性的成果上报”“在实践地的群众中引起良好反响 ”等条目很难量化。这就很难调动大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积极性。
3.基地建设不健全
目前,很多独立院校没有相对稳定的实践基地或者实践基地少,学生参加实践需要凭借关系自己去找,盲目性、随意性和流动性大,造成实践基地比较分散,缺乏有效的监督和管理,很难保证实践活动的顺利开展。
(三)社会层面
1.地方政府对大学生社会实践重视不足
大学生社会实践只有同具体的生产实际相结合,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的地方大多在基层。因此,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成效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基层领导的重视程度。有的地方政府坚持以经济为先导,对意识形态的教育和指导缺乏必要的政策和财力支持。不少地方对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只是流于形式,敷衍塞责。
2.企事业单位缺乏对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支持
部分企事业单位对大学生社会实践不感兴趣,认为大学生时间较短,会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和长远发展。 因此,大学生一般被安排一些技术含量比较低,与专业知识不相吻合的工作,比如文员。这就造成大学生很难从社会实践中获益。另外,一些企事业单位认为眼下实习的大学生将来未必进入自己的单位,因此不愿投入过多的精力和财力来培养参加实践的大学生。
二、新时期加强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建议
进一步加强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大学生、学校和社会合力才能实现。
(一)大学生层面
1.增强对社会实践的认识
学校和家长必须加强对社会实践重要性的宣传,对大学生进行积极引导, 使其看到就业的压力和挑战, 切实转变唯分数是从和多考证的心态,将书本知识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承受挫折,迎难而上的能力。
2.培养社会实践的创新意识
知识经济时代,大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是确保社会实践成功的保证。大学生应当把握好“为什么要实践,怎么去实践,实践之后怎么办”三个问题。把社会实践当做人生历练能力的检阅和就业的前奏,带着问题去实践,带着目的去实践,有意识地培养科学态度、批判意识、怀疑精神和创新能力。在社会实践过程中不能随波逐流,要通过社会实践有所得,有所学。实践出真知,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大学生在实践过程中要身体力行,深入基层,投入到生产劳动之中,脑勤、眼勤、手勤,会干、巧干、实干,以真正在社会实践中受锻炼、长才干。
(二)高校层面
1.提高对社会实践的认识
独立学院要摒弃那种将社会实践无用论的思想,注重社会实践和学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相结合。学校的领导和广大教师要从思想上加以重视,统一要求,将社会实践纳入学校教育目标的轨道上来。
2.完善评价体系
科学的评价体系有利于调动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推动社会实践的顺利开展。要形成可操作的评价体系。学校应出台相关社会实践的条例与管理办法,各学院(系)可制定具体实施细则,如社会实践档案袋和跟踪细则,避免虚假现象的发生。评价还要强调以学生为主体。将社会实践与奖学金评定、三好学生和优秀班干部评选、推荐就业等挂钩。还要注重实践效果的评价。比如,客观地分析社会实践对社会、对个人、对高校产生的影响。
3.建立稳定的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
建立稳定、有效的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是顺利开展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有力保障。学校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通过校企合作、与地方政府共建等建立多形式的校外实践基地,主动与各基层单位联系,广泛争取社会各界对社会实践基地的支持。本着互利共赢的原则,学校发挥人才和科技优势,既为地方经济发展、社会发展服务,又为学校实践教学、学生成才提供必要的条件。
(三)社会层面
1.地方政府要提高对社会实践活动的认识
地方政府要转变思想,更新观念,与时俱进,充分认识到为国家培养优秀人才是自己应尽的义务。充分发挥带头作用,引导全社会营造有利于高校大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氛围,带领社会各个方面对大学生社会实践工作给予实质性的支持,帮助高校解决实践基地建设等方面的困难。积极帮助和配合大学生社会实践工作出台若干鼓励建立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的优惠政策,鼓励更多的企业加入到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的建设中来,切切实实为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服务。
2.企事业单位应增强对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支持
企事业单位应该增强社会责任感, 转变用人选人的观念和机制,以开放、热情的姿态欢迎大学生参与到社会实践中来; 积极主动为大学生提供成长锻炼的机会, 为大学生社会实践提供更多的平台。
三、结语
在大学生尤其是独立学院学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的情况下,深入开展扎实有效的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大学生、独立学院和社会应该联合起来,共同促进积极有效的社会实践的顺利开展,为大学生尽早适应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杜可.大学生社会实践中的问题与对策[J].成都纺织高等专业学校学报,2007,(10):41-44.
[2]郝光,刘永.当前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问题及其对策[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2008,(5):155-156.
[3]韦莉明.论新时期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新变化[J].淮南师范学院学报,2008,(2):116-118.
[4]魏艳丽.探寻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有效途径[J].法制与社会,2009,(1):235-259.
[5]张子建.大型社会实践活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形式[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1,(1):6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