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课件在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利弊分析

2011-12-29 00:00:00王晓凡
考试周刊 2011年63期


  摘 要: 近年来,随着CAI多媒体辅助教学的普及,公开课使用多媒体课件已成为一种潮流。英语多媒体课件教学是教师在新课改中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率的一种常用模式。然而,任何事物都有其两面性。多媒体课件教学利弊的逐渐显现,引发了一线教师的深思,教师应该扬长避短,科学利用这一教学工具,实现多媒体课件英语教学的最大优势。
  关键词: 英语课堂教学 多媒体课件 优势 问题
  
  多媒体辅助教学,是以计算机模式为基础,结合网络、通用技术、集成多种信息载体的一种先进教学手段。由于它能让学生更直观、更形象地接触英语知识,受到很多任课教师的欢迎,并且在课堂上广泛应用。如今,已经形成了公开课、示范课必用多媒体课件的模式。我在设计牛津教材8A Unit 6 “Natural Disasters”(Reading)这节公开课时,认真设计了多媒体课件并运用于公开课课堂,课后反思此种形式的教学,对多媒体课件在英语课堂教学中的使用得出一些观点。
  一、多媒体课件教学的优势
  (一)多媒体课件教学使教师的教学设计更加丰富,形式更为多样,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热情。
  在多媒体辅助教学技术未成熟之前,传统的英语课堂在如何使学生迅速对课堂产生兴趣并进入学习状态的手段相当匮乏。老师的“一言堂”,或是传统的英语问答,已不能引发学生的学习激情,容易使得课堂死气沉沉。但是因为多媒体能够承载动画、图片、视频等素材,所以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够在基于课本,甚至是跳出课本,从网络上寻找题材,在多媒体的帮助下,成为现实。例如,我在设计8A Unit 6 “Natural Disasters” Reading部分时,在Lead-in部分需要使学生对一些常见的自然灾害有所认识,所以我找到一些有关汶川地震的图片和印尼海啸的简短视频让学生通过眼、耳的直接感受直观地了解到这些自然灾害,再辅以简单问答让图片和视频在学生中得到反馈。学生在短短几分钟之内对当天课堂讨论的话题十分清晰。学生的注意力一下子就被这些直观素材牢牢抓住,兴趣被激发,课堂气氛迅速被调动起来。正如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依赖于兴趣。”学生对一堂课有了兴趣,这堂课就成功了一半。
  (二)多媒体辅助教学能够更好地展示英语课堂的重难点,并发挥各种教学法的优势,使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得以发挥。
  牛津英语教材中每个单元里的Section都有各自的重点和难点。如果纯粹依靠老师从头到尾地讲解,学生对当天所学的部分,重点难点不是很清晰。此时,运用多媒体,通过改变字体、颜色标示等手段,让学生对重点、难点部分一目了然,加以各种训练手段和方法,直观了解的同时学会应用,最终实现语言教学的最高目标——交际。例如,我在设计8A Unit 6 “Natural Disasters”(Reading)的词汇教学时,把与地震有关的重点词汇全部编在一个与地震有关的短篇词汇填空中,使学生实现了通过语篇来学习掌握单词的目的。
  现在的英语教学法多种多样,比如交际法、任务型教学法等。无论是哪种教学法,都不是完美的。但是多媒体能够帮助教师把各种教学法的优势凸显出来。例如老师在运用交际型教学法时,在国内英语教学普遍缺乏良好的语言环境的不利因素下,可以通过媒体实现言语实践活动的自然情景和教学情景的创设。教师在运用任务型交际法时,若单纯依靠口头指导,会让一部分能力较差的学生无法真正了解任务的意图,完成的效果会大打折扣。此时,多媒体课件能够很好地把教师设计任务的意图展现在学生面前,学生在任务开始时完全理解它的要求,真正发挥任务型教学法的优势,提高课堂的效率。在学生充分理解每个活动的意图,认真参与到每个教学环节中时,教师的工作仅仅需要从旁指点,主导学生完成一个又一个课堂设计,把课堂还给学生,让他们成为课堂上的主体,实现课程标准中提出的要求。
  二、多媒体课件教学存在的问题
  运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在体现其优势的同时,也反映出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应该是教师在这个“辅助”教学的定位上发生了偏颇,继而导致问题的产生。这些问题在我8A Unit 6 “Natural Disasters”(Reading)这节公开课上有所体现。
  (一)多媒体课件教学容易使教师在课前设计时一味注重课件的效果,忽略了教学目标,忽略了学生的实际情况,忽略了教学活动的真正可操作性。
  制作一个多媒体课件往往要耗费教师大量的时间与精力,尤其是公开课,一般要一至两周的时间对课件进行不停的补充和修改。一个视频的时间控制、一个动画的有趣与否等都让教师的注意力过多地集中在课件体现的效果上。但有时,因为课件花哨,学生对课件上的动画、图片等过度关注,反而忽略了教学内容本身,看似热闹的课堂其实并没有达到教学目标。课堂教学目标的制订是否准确清晰,不仅影响着教学过程能否顺利展开,在很大程度上也牵制了学习最终效果的好坏。所以,教师在课堂上决定使用多媒体课件,在开始设计课件前,就要对这个部分的教材最根本的教学目标了然于胸。所有设计的活动都要始终围绕教学目标,使课件抛去华丽的外表,回归教学目标的统一。另外,课件中一些活动的设计,一定要适合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只顾热闹、好看的课件设计,最终脱离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使活动无法正确有效地开展,则浪费了课堂有限的时间,课件反而绑住了教师的手脚。如果这样,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则有“鸡肋”之感。
  我在设计8A Unit 6 “Natural Disasters”(Reading)这节公开课时,为了使学生对Reading的课文内容有更深入的了解,就把课文部分按照地震发生的时间做了五张表格(表格见下)。
  因为没有考虑到此为Reading的第一课时,学生之前的预习量不够,我却要求学生在听一遍录音之后给出答案。教师的角色成为了表格的播放者,把这五张表格的答案迅速在学生面前呈现。最后,班上只有四分之一的学生跟上了这个任务的节拍,其他学生对老师的活动要求很茫然。所以我认为当时这个课堂活动只是在学生与听课老师面前走了过场,实际活动实施效果非常差。课后反思,这个活动设计的初衷很好,但是我忽略了学生的实际情况,也忽略了这五张表格在课堂上需要花费的时间及活动的可操作性,当时完成后的感觉不好,师生间没有互动也影响了教师的上课情绪,更谈不上实现课前预设的教学目标。
  我曾听过一位老师在牛津9A Unit 5 “Film Stars Reading”部分时,展示过一段有关奥黛丽·赫本为慈善事业作贡献的一段视频。但在视频展示之后,老师却没有设计任何教学活动与视频产生互动。学生不知老师为何播放这段视频。课后评课,评课老师提出了对于这个视频作用的异议,一致感觉媒体活动设计多样,但没有实现教学目标。
  很多教师都在这个方面出现过问题,所以在设计多媒体课件,合理有效利用多媒体课件时更要慎重。
  (二)有些老师过于依赖多媒体辅助教学,忽略自身魅力,忘却了传统黑板的作用,无板书。
  如前文所述,多媒体课件教学的弊端是因为老师忘却了“辅助”二字,让多媒体成为了课堂上的主角,任何设计交给多媒体完成,任何重难点都交给多媒体展示,最后,多媒体成为了主体,老师则成为了播放人员,忘记了自身高涨的课堂情绪、一个甜美的微笑、一句动听的鼓励等,都能让学生积极思考、活跃思维。学生的激情能让他们有更高的投入程度,使课堂师生之间产生良好的双边互动。前苏联教育家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说:“爱的教育形式的采用,会使你们整个教学感到轻松、愉快,使你们得到理想的施教环境,收到满意的教学效果,也会使学生感到充实、快乐,形成良好的学习风气和学习心向。”很多老师在使用了多媒体之后,完全忘却了黑板的功用。近年来,在中考网上阅卷中,普遍反映出学生书写不佳,有的考生甚至因为书写不认真枉丢很多分。这与平时教师在黑板上书写示范得少有一定关系。所以,在使用媒体之后,教师切不可忘记黑板板书的功用。我认为,每节课的板书,无论使用多媒体与否,都要精心设计。它的示范性、灵活性、条理性、系统性都是多媒体所无法取代的。有时,板书书写的过程也是给教师、学生一个思考留白的过程,可以让教师有时间应对课堂上出现的应急情况。这也是智慧课堂的一种体现。我在8A Unit 6 “Natural Disasters”(Reading)公开课中,在课前设计时对板书有了一个规划。课后,比较以前没有板书的多媒体课件课堂教学,显然有了精心设计的板书的多媒体课更丰满、更现实。
  以上所述,是我在一次公开课之后对多媒体课件教学在英语课堂上的利用给出的一些拙见。多媒体技术为课堂增添了活力,为实现新课改的道路上提供了帮助,希望教师们能合理运用,发挥它最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江苏省电化教育馆.现代教育技术[M].苏州:苏州大学出版社,1998.
  [2]陈昌梓.英语教学课件设计与使用中的五个问题[J].中小学外语教学,2006,(12).
  [3]瓦·阿·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