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留白

2011-12-29 00:00:00盛海彬
考试周刊 2011年68期


  摘 要: 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的留白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教学效果,但不恰当的留白则会影响教学效果,甚至会起到反作用。因此,教师要针对学生的心理特征和信息技术课程的特点做出适合学生的留白。作者就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留白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 信息技术 课堂教学 留白
  
  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新的课程,有许多学生开始对该门课程没有兴趣,这就需要教师用自己的教育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留白,本是艺术表现的一种手法,在进行艺术创作时,作者有意识地会留出空白,能更充分地表现主题。在新课程新课标改革的理念下,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而教师的主要任务之一则是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课堂上要给学生自主学习、思考创造留有空间,这就是课堂教学的留白。
  一、导入留白,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当学生对该门课程有了兴趣才会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所以教师要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前提。课堂教学巧妙的导入,能够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能很快地进入学习状态。课堂教学的导入还应根据教学内容选择最合适的导入方式,比如可以是热门话题导入、可以播放一段视频导入、也可以联系实际生活提出问题进行导入,等等。不管采用何种方式进行导入,教师都该留下一些空白,留给学生一个疑问,让学生自觉或不自觉地被你将学习的兴趣调动起来。
  在进行《数据统计与分析》章节内容学习的时候,我将本班的一次考试成绩展示出来,并提出谁能在最短的时间内知道考试的平均分以及各个分数段的人数,有的学生拿出笔和纸在进行运算,但很快就发现手工计算量比较大,所以就放弃了;有的同学知道用电脑可以算,但不知道如何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我说:“我可以在一分钟之内完成。”一下子学生的求知欲被充分地调动起来了,每个人的目光都投向我,期待我给出答案。
  二、内容留白,让学生自主学习
  说到自主学习,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地去学习知识而不是“灌输式”的学习。这就要求教师要了解学生的心理特征,知道学生想得到什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教师将某个知识点故意不提,暂时性地给学生留下一个空白,可以让学生自主学习探究。这样也许学生自己很快就发现了空白点。当然在选择怎样的一个空白点很重要,教师在选择的时候要充分考虑知识前后的连贯性等,不要让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产生偏差。
  在学习《设计应用文档》章节的时候,我将一些比较好的学生作品展示出来。一开始,学生就对作品表现出赞叹。我对学生讲:你们也可以做到。这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调动起来了。此时,我对其中的一些知识点故意不提,让学生自己去寻找方法完成这样的一个作品。就这样,学生经过不断的尝试DwRWSW5phiaXUuE8v8SvmXAj98l8Vj5M87ewaNLI1M8=,同学之间的交流,最终完成了作品。整个过程中,他们的发现、创新能力都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三、操作留白,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过程,大部分都是让学生通过实践操作来达到学习的目的。教师在布置操作任务时,应精心巧妙地安排操作中的空白,让学生在操作的过程中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作力,从而可以在这个过程中学到新的知识,培养动手能力。
  例如在学习《文本加工工具》章节的时候,对实践操作的任务,教师可以不明确作品的样式,让学生自己发挥想象力,按照学生自己的思路去完成作品。结果,绝大部分的学生最后交上来的作品都足以显示他们已经掌握了本章节所应学的知识,甚至部分学生的作品水平超出了教师的预期。
  当然,课堂教学留白时,不能胡乱地留白,我们应事先设计好留白的地方,对于本来学生不容易掌握的知识点或容易出偏差的地方,在留白时要慎重,否则产生的效果会与我们的期望有相当大的差距,甚至会朝我们期望的相反的方向发展。在学习《幻灯片制作》章节的时候,讲到母版概念时,我让学生自主学习相关的知识点,可是有些学生并没有仔细看课本,只关心最终的作品是怎样的效果。所以这部分学生不知道应用母版知识,而是在做每一张幻灯片时都重复地插入一些统一风格的元素,很明显这部分学生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完成一个作品,虽然表面看起来,他们也完成了任务,但仔细看效果与母板制作出来的还有偏差,更重要的是对于要学习的母版知识点并没有掌握。除了上述的注意点,还有其他的一些注意点,比如留白的知识点不能让学生对掌握这个知识点产生畏惧的心理,从而丧失了学习的兴趣;还有留白的知识点要能与学生已学过的知识贯通,否则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难以自主起来,影响了教学效果。
  总之,在新课程新课标的理念下,我们要不断探索、不断研究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方法,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主动学习,应引导学生如何学习,让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讲的就是这个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