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我院学生运动损伤的调查与分析

2011-12-29 00:00:00王瑾
考试周刊 2011年68期


  摘 要: 作者对盐城卫生职业技术学院老校区学生参加体育运动时运动损伤发生的情况进行了调查分析,并提出了预防运动损伤的几点建议。
  关键词: 运动损伤 体育教学 准备活动 措施
  
  1.问题的提出
  自2006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颁布以来,全国大、中、小学掀起了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热潮,形成了全员参与的学生性体育锻炼的良好风气。然而,随着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和次数的增加,体育锻炼中的运动损伤不可避免地增多。为了深入探讨我院学生运动损伤产生的原因和规律,更好地为开展我院体育工作提供依据,并提出预防措施和处理建议,我对我院2008-2010年学生运动损伤情况进行了调查。
  2.对象与方法
  2.1调查对象
  盐城卫生职业技术学院2008—2010级影像系11个教学班的478名学生,其中男生334名,女生144名。
  2.2调查方法
  2.2.1问卷调查法。要求学生如实填写运动损伤调查表。共发放478份表格,收回472份,回收率98.7%。
  2.2.2文献资料收集法。
  2.2.3数理统计法。运用SPSS对相关数据进行统计整理。
  3.结果与分析
  在11个班级的478名学生中,发生运动损伤的人数达194人,占总人数的40.6%,其中男生161名,占受伤总人数的83.0%,女生33名,占受伤总人数的17.0%。在统计对比中,我发现学生的运动损伤具有以下特点。
  3.1损伤类型
  学生的运动损伤多为闭合性软组织损伤,在194例运动损伤中,扭伤、拉伤和擦伤比例较高,分别达到37.1%、17.8%和15.7%,关节脱位和骨折比例较低,分别为6.4%和2.6%,多为闭合性软组织损伤。
  3.2损伤部位
  在各类损伤中以肌肉扭伤占首位为37.1%,拉伤为17.8%,擦伤为15.7%、韧带拉伤为12.4%、挫伤为8%,多以软组织损伤为主,且急性损伤发生率较高,下肢关节损伤明显多于上肢关节,尤其是踝关节为最。
  3.3损伤项目
  运动损伤项目多为球类活动,其中足球为38.2%,篮球为36.1%,田径、排球、体操次之。主要是因为球类项目有直接的身体接触,极易出现运动损伤。
  3.4损伤原因
  通过调查,我发现引起运动损伤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3.4.1场地、器材等因素。影像系位于我院老校区,场地较差,器材老化,长期得不到及时的维修与更新,由于近3000人的师生员工长期高密度使用,使得场地和器材超负荷的运转和耗损,造成运动损伤的几率高于新校区学生。
  3.4.2准备活动不充分。由于学生在运动中往往凭着一时的冲动和兴奋,没有做任何准备活动就参加比赛或锻炼;准备活动不充分或方法不对,这是因为学生对做准备活动的意义认识不足或自认为平时经常参加锻炼无需做准备活动,忽视准备活动的作用。不做准备活动或不认真做准备活动,为运动损伤的发生埋下了隐患。
  3.4.3技术动作错误。影像系学生在校只有两年的体育课教学,由于教学内容多,课程进度快,在新、难动作教学时,因种种原因总有一部分学生一时难以掌握正确的技术动作而造成损伤;还有一部分学生不顾自己的能力和素质,在平时的练习和比赛中,模仿电视中所敬佩运动员的高难度技术动作,使身体失去平衡而造成损伤。
  3.4.4身体素质差。学生由于在中学偏重于学习,对体育课和体育活动有所忽视,造成升入大学后身体素质普遍较差,特别是女生,因而,这些学生极易发生运动损伤。
  4.结论与建议
  4.1结论
  4.1.1损伤发生的部位主要集中在膝关节和踝关节,由于它们所负载的重量较大,活动较多,在很多项目中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很容易发生运动损伤。
  4.1.2在各种运动损伤中,以软组织挫伤的发生率最高,以急性软组织损伤见多,皮肤擦伤、磨伤次之。
  4.1.3运动损伤主要发生在课外活动时间,其中以无教师组织的球类比赛活动的发生率最高,并有上升的趋势。
  4.1.4造成损伤的主要原因是技术动作不准确,准备活动不充分和身体素质差。
  4.1.5体育场地、器材的不及时维护和更新也是造成运动损伤的原因之一。
  4.2建议
  4.2.1加强预防损伤的教育,提高学生对运动损伤的认知程度,根据项目的特点,掌握运动损伤的规律,采取有效的安全防护措施,防止运动损伤的发生。
  4.2.2教学安排要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