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翻译课堂上对文化现象的处理

2011-12-29 00:00:00刘方俊王娟张金之
考试周刊 2011年68期


  摘 要: 文化是影响翻译的重要因素之一,也是翻译教学必须注重的一个方面。本文基于语言与文化的内在联系,着重探讨如何在翻译教学中始终贯穿文化理念,使学生认识到文化对翻译的影响,以及如何帮助学生发现文化现象,理解文化现象和处理文化现象,指导翻译实践。
  关键词: 翻译 语言 文化现象
  
  众所周知,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同时又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任何语言的生存和发展都不能离开其赖以生存的社会文化环境。曾任北京外国语学院副院长的王佐良教授在他的著作中提出:“不了解语言当中的社会文化,谁也无法真正掌握语言。”而翻译是将一种语言文化承载的意义转换到另一种语言文化中的跨语言、跨文化的交际活动,不仅需要克服语言上的障碍,更重要的是克服异域文化所带来的障碍。因此,英汉互译课程的教学不仅要教会学生如何处理英汉的语言差距,而且要教会他们正确理解语言所涉及的文化现象并正确转换。而后者的处理在翻译过程中更为不易,这就要求翻译教师能引导学生发现语言中的文化因素,并成功转换。
  在翻译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如何才能让学生认识到文化在翻译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发现语言中的文化现象并成功加以翻译,是每个翻译教师需要认真思考并加以解决的问题。
  一、文化意念的植入
  对翻译略有研究的人都能发现文化在各种语言当中的体现。而作为学生,尤其是80、90后的学生,由于受网络文化的影响,他们已经很难做到像20世纪60、70年代甚至更早时代出生的人那样,认真地进行广泛的阅读,从书本上汲取知识。他们的学习方式显得更为灵活和便捷,目标性也更强,而与这些知识相关的其他知识往往被忽略了。而文化知识正是在学习过程中逐渐积累的,如果没有一定的阅读量和文化环境的熏陶,很多文化知识是很难体会透彻的。翻译是一种语言活动,它不可能脱离文化去进行。文化转换这一理念也不是一朝一夕便能形成的,需要翻译教师坚持不懈地在课堂上进行引导,并对各种文化差异进行讲解,帮助学生了解、处理,最终使学生能主动地发现文化现象并能有效地进行处理。文化意念的植入就是使学生认识到文化对于翻译的重要性,并引导他们养成发现文化现象的习惯。在此基础上,我们才能进一步探讨如何处理文化现象。
  二、如何将文化贯穿于翻译教学中
  英国19世纪著名的人类学家泰勒(Edward Tyler)在1871年出版的《原始文化》一书中给“文化”的定义是:“文化是一种复杂体,他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以及其余社会上习得的能力和习惯。”我国出版的《辞海》对“文化”的解释是:“文化是人类社会历史时间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因此,文化的内容非常丰富,绝对不是一朝一夕便能够掌握的。那么,如何才能充分利用课堂教学的时间,尽可能帮助学生了解英语的文化,并同汉语的文化进行对比,从而应用于翻译实践呢?
  首先,教师自身的文化知识必须足够丰富。英语教师由于接受了正规的语言学和文学、文化教育,其自身对英语文化的认识较之学生本就丰富得多。教师要发挥自己的这一优势,万万不能将翻译课堂变成单一、枯燥的语言和文字的简单转换。当然,教师自身所学肯定有所不足,这就有赖于教师自身专业水平的不断提高。我们常说要教给学生“一碗水”,教师自己得有“一桶水”,便是这个道理。教师掌握的知识在课堂上不一定能全部用上,但一个知识渊博、谈吐不俗的教师,学生是能够感受到的。如果教师在谈到文化问题时力不从心,教学效果势必大打折扣。
  其次,教师在翻译课堂上应从多方面引导学生了解文化、认识文化,发现语言中的文化现象。目前较常用的英汉互译教程中,都不同程度地提到了有关文化的内容。但一本教材的篇幅毕竟有限,而且翻译教材也不是专门从事文化研究的,其中未提及的文化知识,便需要教师在课堂上补充和完善。颜色词翻译、习语翻译、文学作品翻译、电影翻译、商标及广告翻译、商务英语翻译等,都是结合文化进行翻译教学的上佳内容。教师在对翻译理论进行例证时可适当选取与文化有关且学生易于接受的例子进行讲解,不仅能将文化内容贯穿于翻译课堂,还能增加课堂吸引力,何乐而不为呢?
  接下来是最重要的一步,就是培养学生处理文化差异的能力。教师对学生这方面能力的培养,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第一,通过在课堂上为学生列举并讲解一些典型且较有趣味的文化实例,引起学生对研究文化现象的兴趣。第二,注重帮助学生对中西方文化的差异进行分析,帮助学生从多方面去认识各种不同文化,解读语言中的各种文化现象和其中所包含的政治、经济、社会、历史、思维习惯、生活方式、风俗习惯和风土人情等知识。学生如果能够在课堂上受到潜移默化,长此以往,必然会对文化现象产生一定的敏感,从而促进他们在翻译中对文化现象的处理能力。第三,教师可以为学生推荐一些对文化学习有帮助的书籍,如《圣经》、《罗马神话》、《希腊神话》,以及与成语、习语、俗话、谚语等相关的书籍。或者教师可以搜集、整理一些与文化相关的材料,在课堂上与学生共同讨论,也可以作为作业让学生课外自行研究、探讨等。第四,教师可在学生从事文化知识学习一段时间后,有针对性地选择一些内容让学生进行翻译,并对成功的译文进行肯定,使学生找到学习文化后的成就感,从而能够坚持继续学习。
  三、深入开展文化研究,不断提高教师自身文化修养
  文化知识的学习是无止境的,教师在要求学生尽可能掌握更多的文化知识的同时,自身的文化修养也必须不断提高。提高文化修养的方式多种多样,可以阅读相关书籍和专著,也可以关注翻译与文化相关的期刊、杂志,或者参加相关的研讨班,以及平时与其他教师的交流等。这其中尤为重要的是能把所见所学都化为己用,不停积累,不至于每每遇到文化问题便需要查阅资料。积累起来的知识如果能进行整理、加工,形成一定的体系,做到用起来得心应手,则会事半功倍。教学工作之余,教师也可以进行相关的研究,将自己的心得见诸于文,与大家共勉,共同提高。
  四、结语
  文化的学习和积累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一名翻译教师要想在这方面有所建树,并引导学生也能从中获益,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翻译教师要帮助学生正确面对文化差异,更要帮助学生使用正确的方法去应对翻译中的文化差异,努力跨越“文化沟壑”,真正使翻译达到“跨文化交际”的目的。
  
  参考文献:
  [1]Eugene Nida.Language,Culture and Translating[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3.
  [2]Peter Newmark.Approaches to Translation[C].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1-20.
  [3]汪福祥,伏力.英美文化与英汉翻译[M].上海:外文出版社,2004.
  [4]郭著章,李庆生.英汉互译实用教程[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8.
  [5]王振国,李艳琳.新英汉翻译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