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本文阐述了研究性学习的理论基础上,通过提出“任务型”教学模式设计课堂教学,同时要注意几个问题和实施几种策略来有效地实施中学生物研究性教学。
关键词:生物;研究性学习;问题;策略
本人在研究性学习的理论基础上,通过提出“任务型”教学模式设计课堂教学,实施中学生物研究性教学。通过四个月的教学实践和对基层教育工作的考察,谈一点自己的体会。
一、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 关于“研究性学习”的课程目标问题
“研究性学习”要求我们突破传统的单一认知性的课程目标,把情意目标提到与认知目标、能力目标并列的重要地位;“研究性学习”特别强调“体验”这一心理过程,特别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和积累,其目的在于通过实践体验,在改变学生的心理态度、价值观和生活方式这些人的发展最深层的指标上有所长进。
“研究性学习”不能像其他课程那样,以老师讲授为主要形式,以学生记忆、背诵知识、提高认知为目标,因而无法用传统的教学目标去衡量它的全部价值。有人说过:终身受益的东西从来是看不见的,是学生内在的情感、态度和人格。因此,实施“研究性学习”,对于传统的课堂教学思维方式及其操作模式就必须有一个革命性的变化。
2. 关于“研究性学习”与学科教学引入研究性学习方式的关系问题
学习活动应当是主体积极参与的、源自于内在需要的活动,是学生不断地积累经验、改变经验、重组经验,不断地更新自我、充实自我的过程。
改革的途径有两条:一是努力在学科领域的教学中使书本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结合起来,在书本知识的教学中让学生联想起他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全面发挥各种感官的作用。二是设立一个独特的领域——“研究性学习”,这个领域的特点决定了它特别能够体现教育培养完整的人的价值。
3.关于“研究性学习”的评价问题
“研究性学习”的评价,需要通过实践逐步梳理出基本思路和方法,但是,一旦有了基本思路和方法,教学中又简单化、程式化地操作,又将失去“研究性学习”中鲜活的生命价值,因此“研究性学习”的评价首先不是方法问题和技术问题,而是真正理解“研究性学习”的课程性质和课程价值,在此基础上艺术地运用多元化、多样性的评价手段去推动学生作为整体人格的健康而富有个性的发展。
二、改进策略设想
我仅就研究性学习在生物教学过程中运用时发现的问题,谈谈自己对改进策略的设想。
(一)宏观策略探索
1. 继续改进和完善评估与考核办法
改进评价制度,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是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任务之一。基础教育阶段目前流行的评价制度和评价方式正趋向多元化,能否将我们的评价和其他的评价方式结合起来,创造出旨在“使学生在教学活动中获得最大成功”的初级评价方案,采用边实践边改进的方式,减轻教师和学校在改革中所承受的压力。
2. 坚持“以人为本”的教学评价理念
在确定教师和学生的评价标准时,往往“以事为本”,重结果而不重过程,重物质而轻精神。所以,真诚地希望“以人为本”的教学评价理念在实践中得以落实,使学生能够在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确实使学校培养出的人才能够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
(二)课堂教学策略探索
课堂教学中应该如何使“任务型”教学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下面我想谈谈自己的体会。
1. 提倡多样化教学方式
各种教学方式都有优点和缺点。课程标准之所以强调科学研究,是因为我们以往的教学过分注重接受式,教学方式单一。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教师、学生、教材内容、当地条件等具体情况进行策划,有选择地采用或组合不同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
2. 转变教学理念
在知识的传授和掌握上,由“面向结果”逐渐向“结果和过程”并重转变。在教和学的方式上,由单向疏导向多向交流与单向疏导相结合转变。在学习主体心理能力的调动与投入上,由注重认知向认知和情感并重转变。
3. 有效地组织课堂小组讨论
在组织课堂小组讨论时,应考虑以下几个方面:开始之前,教师应提出明确的讨论内容;在讨论过程中,教师要有积极、明确的引导,使学生明白,他们要干什么,怎么干。小组成员应分工明确,有一名小组长,小组长应负责组织小组内各成员针对某一问题各抒己见,并进行交流、探讨。
4. 用发展的观点对待出现的问题,消除思想顾虑
在课程改革实践教学中确实存在许多问题,有些问题还比较严重。面对这些问题,只要我们看清了目标和方向,就不会被暂时的困难所动摇。因此,应该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立足长远,从脚下做起。
(三)学习困难学生转化策略探索
对于“学困生”的转化策略,通常采用指导解题方法、激发学习兴趣等外部控制的方法,这些方法对具有一定基础知识的“学困生”十分有效,但是对基础特别差的“学困生”来说,收效甚微。学习者在与教学内容、教师、家长、同学的相互交流中,通过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主动建构起知识结构,掌握生物学习的思想、方法和技能,形成科学的态度和世界观。根据中学生物学科的特点,提出问题使“学困生”明确学习生物的方向,让他们感受求知乐趣。教师如果能够理解学生、尊重学生,学生会因喜欢教师而在课堂上认真听讲。教师理解并尊重“学困生”,这对促进他们的学习效果更明显。
参考文献:
[1]张欣.研究性学习的特点与评价策略[J].中小学管理,2001(04).
[2]杨占良.开设研究性学习课程的困难与对策[J].教育实践与研究,2002(01).
(广元市利州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