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以能力为本位,以就业为导向的指导原则下,我校将电子相关专业课程进行了整合,并对整合后的课堂教学如何开展进行了探索。
关键词:整合教学;校本教材;学业评价
从事电子专业教学这几年,随着教学经验的积累和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感觉到理论课程与实践教学上的矛盾日益突出。比如电子线路基础、电子测量仪器、电子装配工艺,以及基本操作技能等课程,在理论教学和实训教学层面上都存在相关性,并且一些课程在内容上存在知识点重复。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尝试进行课程改革,将电子线路基础、电子测量仪器和电子装配工艺三门电子专业课程进行整合,在一学期中同时开设,由一位经验丰富的“双师型”教师任课。实践证明,课堂教学效果明显提高,在此,谈谈我的经验和体会。
一、课程整合的必要性
1. 课程整合是课程改革中进行理实一体化教学的必然
按照传统的教学模式和安排,往往以上这三门课程由三位教师分别任课,理论教学和实训教学被人为地分离,这与当前职业学校课程改革格格不入,不利于采用理实一体化教学,也不利于项目教学模式的开展,有时一个项目教学涉及的内容是往往是跨科目的,教学时间上可能需要十来个课时。而在这种情况下,有一位老师统一担任以上三门课程的教学,可以统筹安排,集中一周时间来完成一个项目(任务),这样教学效果会更好,更受学生喜欢。
2. 课程整合也是解决多门专业课程在教学内容、课时分配上矛盾的需要
按照传统的教学模式和安排,往往以上这三门课程由三位教师分别任课,而且开设课程的顺序先是电子线路,然后是电子测量与仪器和电子装配工艺。多年来,出现的问题是:(1)在教学内容上,教师之间经常发生推诿现象,如电子线路任课老师会说“电阻、电容、二极管、三极管等元器件的识别和检测”应该属于电子装配工艺课程的教学内容,电子线路应该讲授电路组成和原理;(2)从教学课时分配上,电子线路基础、电子测量与仪器和电子装配工艺课时一般会是5课时/周、4课时/周,这样的分配不合理,无灵活性,效率低下。而以上三门课程有一位教师任课,更能机动灵活地安排课时和上课内容。
二、课程整合的实践探索
1. 调整课程结构、整合教学内容,采用项目教学法,突出学生能力的培养
在“直流稳压电源”这一章节中,除了必要的理论知识讲解外,要求学生结合电路原理图,完成一实训项目——直流稳压电路的装配和调试,在这个项目中,涉及的知识和能力有:元器件的识别和检测、电子装配工艺、电子测量仪器的使用、数据的记录和处理、安全操作规范和意识、小组协作意识、6S管理等。又如,在模拟电子线路内容结束后,要求学生完成一个较大的项目——超外差调幅收音机的装配和统调。从专业理论讲,基本覆盖了模拟电子线路的所有知识点,从专业能力讲,这里也涉及了电子测量和电子装配工艺等更广的专项能力。通过一个个的项目教学,学生都喜欢上这种教学模式,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2. 编写校本专业教材,保障课程整合的顺利进行
我们组织教研组编写了校本教材和讲义,如《电子线路基础教程》《电子线路实训讲义》等。在这些校本教材和讲义时,我们把握几个原则:(1)删除了部分陈旧过时的内容,增加了一些实用性电路和新工艺,如增加“555”集成电路的应用举例和现代企业先进的电子元器件装配工艺——SMT工艺。(2)突出专业课程的相关性,如在编写《电子线路实训讲义》时,特别注重电子测量原理和仪器的正确使用。(3)尽量压缩理论内容,增加实践操作内容,注重学生操作技能的培养和理论和实践的一体化。
3. 改革传统的考核方式,使得学业评价更加科学化
目前,职业学校对一个学生的评价,大多还是以传统的、单一的考试作为尺度标准,这有教育机制的问题,更有我们对老师教学评价机制欠妥的责任。新的职业教育理念认为:教学评价要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标,把结果评价与过程评价、多样化评价、发展性评价相结合,以实现从量到质,从知识、技能到习惯、态度、情感和价值观的全方位评价,增强教育评价的科学性和客观性,更好地发挥评价在学生全方面发展的职能与效能。结合我校实际,我们把以上三门专业课程的考核整合在一起进行,具体操作如下:
(1)学生职业素养(含6S)评价(20%)
评价内容:学习态度、学习习惯、上课纪律、出勤,特别是实验实训6S规范
评价方式:学生自评、学生互评、老师评价等综合评定
(2)学生平时作业(10%)
评价内容:平时作业次数、作业质量及是否准时上交
(3)专业理论知识测试(20%)
评价内容:期末考试
(4)专业技能测试(重点)(50%)
评价内容:平时实验实训和期末实践操作综合考核(学生小制作,含元器件的识别、检测、组装和调试等)
评价方式:平时实验实训与期末实践操作综合考核比例为3∶7
4.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理论和实践教学能力
这是确保课程整合和项目教学的顺利进行的需要,同时也对专业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除了要有本学科系统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技能外,还要有进行理实一体化、项目教学的丰富经验和把握全局的能力。
以上是我校在电子技术应用专业课程整合方面的探索和尝试,虽然已经在教学效果上取得了一些成效,但是在更多地方需要去总结和完善。
(河南省经济管理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