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职学校班主任如何做好差班转化工作

2011-12-29 00:00:00陈军
成才之路 2011年6期


  摘要:目前,中职学校生源质量不高,学生的品行形形色色、文化程度参差不齐,所以比较难管理,这给班主任的工作带来了很大的挑战。面对一个差班,班主任如何做好转化工作,已成为中职学校学生教育管理部门亟待解决的问题。笔者结合日常班级工作实践,主要从六个方面探讨了中职学校班主任做好差班转化工作应注意的问题与具体做法。
  关键词:班主任;差班;转化工作
  
  面对学习风气较差、纪律观念松懈、思想涣散、同学间不团结的班级,确实令班主任头痛。此时,班主任要做的不是放任自流,而是冷静思考、理清思路,积极找出问题存在的原因,找到解决问题的合理途径。在此,笔者结合日常班级工作实践,浅谈在差班转化工作中班主任应该注意的问题及具体做法。
  一、加强责任心,努力提高自身素质
  班主任是班级的教育者和领导者,是学校领导进行教学工作的得力助手。他对一个班的学生工作全面负责,组织学生的活动,协调各方面对学生的要求,对一个班集体的发展起主导作用。学生、家长和学校领导无不寄希望于班主任。因此,班主任的责任重大,在工作中应坚定教育信念,不敢有任何懈怠,面对差班更应树立起信心,努力做好转化工作。
  班主任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包括:高尚的道德品质、正确的教育思想、严谨的工作作风、灵活的工作方法,以及敏捷的思维、广博的学识等。班主任应参照以上要求,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以自身的人格魅力去感化学生,做好学生的榜样。无数经验证明,身教重于言教,“不正其身,如正人何?”“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当然,在这里并不是怀疑差班班主任的基本素质,但笔者认为其至少应该在这些方面作出努力,逐步在学生面前树立起威信。
  二、完善班级制度
  任何班级制度的建立都有一个完善的过程,在实践中修改不合理因素,使其更合理更完善。班主任要根据班级管理实践经验,在完善班级制度时组织学生讨论,广泛听取学生们的意见或建议,因为制度只有得到大多数学生的支持与拥护,才能够有效落实。在学生讨论中,求大同存小异,大同就是学生的行为大体上与制度保持一致,小异则允许学生的认识、行为与制度等方面有一定的差距,但逐渐要求跟上班集体,适应制度要求。
  完善班级制度要注意三个方面:一是责任分工、能力与性格搭配等要合理;二是制度产生的好处要惠及大多数同学,比如班级的德育情况的量化管理中不能只有扣分没有加分;三是制度的评价要公正合理,公正即要对照条例实行,合理是要视具体情况来处理问题。制度落实之初,可能会听到一些不满的声音,出现一些不和谐的现象,因此要注意跟踪解释工作,用灵活的方法处理在操作层面上可能出现的偏差等,尽量减少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误解。
  三、深入了解和研究班级,找到不和谐因素
  要教育好学生,必须先了解学生,并不断地研究学生。这是教育学生做好班主任工作的必要条件。只要注意做到这一点,班主任的工作才能符合实际,对学生的教育才能有的放矢,因材施教,防止工作中产生主观主义和一般化的倾向。
  了解学生包括个人、集体及个人对集体的作用。了解学生个人情况,主要包括个人德、智、体发展,他的兴趣、爱好、特长、品质、性格,他在家庭生活中的地位和他社会交往情况。了解集体主要包括学生的精神面貌、班里学习氛围、纪律情况等。了解个人对集体的作用是班主任做好转化工作的重要条件。个人对集体的作用包括正反两个方面,在班主任了解学生个人情况的基础上,把班里的学生中能促进构建和谐班级的分类出来,把阻碍构建和谐班级的也分类出来,分得越细,目标越明确,越有利于班主任的工作,如可按是否有利于提高班级的学习氛围、是否遵守学校纪律、是否热爱劳动、是否积极参加学校或班里组织的集体活动、是否有利于促进班级精神文明建设等来分。班主任分别建立起学生档案,以便做好学生的个别教育工作。
  了解和研究学生的方法如下:
  1. 观察
  通过观察学生在自然状态下的行为表现可以获得学生多方面的真实情况。班主任观察学生要有目的、有计划,并深入到学生的学习、劳动、课外活动和课余生活中去,才能全面真实地观察到学生的各种表现。
  2. 谈话
  与学生谈话的方式很多,但无论采取什么方式,班主任的态度都要亲切、和蔼、真诚,必要时应严肃;谈话的内容应当能增进学生的知识,富有意义;说话方式上要注意启发学生敢于敞开思想,虚心听取他人意见,明辩正误是非,自觉提高认识。
  3. 分析书面材料
  如学生作文、班级日志、学生学籍登记表等。
  4. 调查研究
  调查的对象主要是学生,也可以是学生家长或任课教师。班主任尤其应积极主动与各科任课教师加强联系,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及课堂表现,以便协助教师提高班级学生的学习成绩。
  四、抓好班干部队伍建设,培养良好的班集体
  优秀的班干部是班主任做好差班转化工作的得力助手,因此班主任要想使自己的工作达到预期的目标,首当其冲的是抓好班干部队伍建设。班主任应根据班级管理需要及班干部的平时表现情况,在原有班干部的基础上重新建筑新的班干部队伍,保留或重新选举平时表现好、责任心强、组织能力强、在班里有威信的学生担当班干部。同时,班主任要做好被免职班干部的思想工作,清除其错误思想,不因任免而出现对学生的错误态度。
  班主任要在对班干部的教育及能力培养上下工夫。(1)班主任要分析班干部的优点并为他们的优点提供发挥的机会,以得到同学们的认可,在树立班干部工作信心的同时为他们打下良好的群众基础创造条件;(2)班主任要在了解情况的基础上,解决班干部对工作的认识问题,排除疑虑,增强责任感,使班干部明确具体工作职责,在班主任的指导下规范地完成本职工作,同时学会处理工作中与其他干部的协调合作、互助的关系;(3) 班主任要培养训练班干部能细致地观察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并能准确、主动地加以概括分析;(4)班主任对班干部在学习、纪律和工作等方面要建立起督导机制,并长期执行,及时指出他们中存在的问题,不可偏爱或护短,以免助长他们的缺点和错误,导致干群对立和班级的不团结;(5) 班主任要教育班干部谦虚谨慎、认真负责,不断提高修养水平和工作能力,团结全班同学一道前进,充分发挥集体的核心作用。
  从一个差班转化成一个优秀的班集体,不是一蹴而就的,这需要在班主任的努力下,分阶段进行。目标是集体的发展方向和动力,班主任应同班干部或全体同学一道讨论制定各阶段的奋斗目标。集体的目标一般包括:近期的,如搞好课堂纪律;中期的,如成为优秀班;远期的,如每个学生都成为全面发展的好学生。总之,目标的提出应由易到难;实现一个目标后,立即又提出一个更高的目标,以推动集体不断向前发展。
  有计划地开展集体活动是培养良好班集体不可缺少的部分。只有在为实现集体共同目标的系列活动中,全班学生才能充分交往、互相了解、建立友谊,为形成良好集体奠定情感基础。才能健全班级的组织机构及其功能,更好地分工协作,把全班同学的积极性都调动起来,形成集体的核心;才能激发出学生的工作责任感和集体主义精神,帮助学生学会正确处理人与人、人与集体、班与学校之间的关系,形成正确的舆论。所以班主任在确定班的奋斗目标后,应制订集体活动计划,有计划地开展各种活动,使每个学生都能在活动中得到锻炼与提高,引导集体朝气蓬勃地向前发展。
  
  五、做好后进生的思想转变工作
  后进生是指品性差或品学俱差的学生。他们人数虽少,但能量不小,会对培养优良的班集体起到很大的负面影响。他们常常欺侮同学,破坏团结,扰乱课堂,与教师、班主任顶撞、对立,甚至违法乱纪。无论为了教育本人,或是维护集体,都要求做好后进生的个别教育工作。
  后进生一般都有他们各自的显著特点与缺点,这往往是他们落后的重要根源。做后进生的思想转变工作,就要针对他们的特点和缺点,有的放矢,因材施教,只有经过深入细致的艰苦工作,才能获得成效。如对有自卑心理、“破罐子破摔”、自暴自弃的学生,要善于发现和肯定他的优点,重新培养和树立起他的自尊心、自信心、荣誉感、进取心;对态度冷漠、不信任同学、与班主任在思想情感上对立的学生,要特别关心和亲近他们,与他们建立感情,给他们以温暖、爱和帮助,从情入手,转变思想;对自尊心强、能力很强而又调皮的学生,不可排挤和孤立他,而要委以具体的工作,一方面发挥他们的积极性,另一方面也要严格要求,让他们在实际锻炼中转变和提高;对同校内外的劣迹人员或不法分子有联系的学生,要设法截断他们的交往、联系和相互影响,批评他们的错误,监督他们的行为,使他们痛改前非。总之,做后进生的个别教育工作,没有固定的方法,需要班主任根据具体情况,开动脑筋,进行创造性的教育工作,才能够取得好的效果。
  根据笔者的班级管理经验,对后进生,不能指望与他们谈一两次话,组织几次活动,或采取几项措施,就能使他们发生根本的转变;即使他们有进步之后,也可能在新的情况下出现大的反复。因此,班主任要特别有耐心、有信心、有毅力,进行长期的、艰苦的、创造性的工作,才能使他们有所进步并得到充分的巩固。
  六、制定、执行家长联系制度
  制定并执行家长联系制度是班主任做好差班转化工作的必要措施,对学生的教育不只是学校单方面的工作,更需要社会与家庭的共同参与。动员家庭积极参与对学生的教育是很有必要的,毕竟,家庭是学生人生的第一所学校,是学校教育的基础和重要补充。学校和家庭相互支持和配合,就能促进学生健康发展,班主任应高度重视家庭教育的巨大力量。班主任在差班转化工作中制定、执行家长联系制度,是使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紧密结合、共同促进学生健康发展的有效途径。
  在制定家长联系制度之前,首先,班主任应全面了解班里学生的表现情况,尤其是对后进生的表现情况应做好详细记录。其次,班主任应弄清本班学生家庭区域分布情况和家庭联系方式。离校近的可要求家长定期来校了解反馈信息;远的可定期通过电话联系,必要时直接邀请家长来学校;根据情况需要可邀请所有家长来学校开家长会。最后,班主任可委婉要求家长为孩子提供良好的家庭教育条件,包括:父母在孩子面前做好良好的表率作用;创造民主和睦的家庭气氛;父母不断提高文化修养,增强对孩子的教育能力;正确的教育观点和方法等。
  在执行家长联系制度时,一要有针对性:根据情况急缓,班主任对平时做思想工作比较困难的及偶发事件所牵连到的学生应及时与他们的家长联系,以便更快地改正学生的错误思想和及时解决偶发问题。二是注意普遍性:把存在相同问题的学生归类,分批与家长联系,解决学生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三是注意互动性:一方面班主任主动与家长联系,汇报情况;另一方面是家长主动与班主任联系,了解情况。四要坚持长期性:对学生中存在的有些问题,不是班主任与家长联系一两次就能解决的,需要班主任与家长进行长期的协作,才能出实效。
  
  参考文献:
  [1]魏书生.班主任工作漫谈[M].广西:漓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