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是现代信息科学技术的基础,是现代信息社会的主要技术之一,它已被广泛应用于社会的各个领域,对人类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正在改变着人类的学习方式、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那么如何让学生掌握一定的信息技术技巧成了当前迫在眉睫的问题。
一、消除紧张心理,使学生“敢”动
通过各种媒体的宣传,学生对计算机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和求知欲,他们希望能接触、了解计算机,但由于计算机设备相对比较昂贵,各校都制定了严格的操作、使用制度,教师对学生的使用做了严格要求,使学生不敢动。这种“管得过多,统得过死”的教学方法,很不利于学生对计算机的学习。因此,在学生学习计算机这门课程之前,笔者先从计算机的发展史谈起,告诉学生:计算机价格昂贵是因为凝聚了人类的智慧,它能快速、高效地解决许多复杂的问题,只要我们正确使用,不仅不会损坏,还能为我们服务。
二、领会操作方法,使学生“会”动
信息技术这门学科是一个应用性和工具性学科,操作性和实用性都很强,而且计算机技术发展非常迅速,并能很快将新的技术应用于社会,信息技术课中的操作更是举不胜举。信息技术课程是仅仅学习一些有关计算机的简单常识和基本操作,学生在接触计算机的过程中必然会遇到“拦路虎”。要想充分发挥学生主体的作用,教师就必须教给学生正确的操作方法,达到学生能独立思考、自主操作、举一反三的目的。
三、激发探求兴趣,使学生“爱”动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必须激发学生的探求兴趣,才能使学生爱动,从而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效果。如“WORD中的输入文字”教学,笔者不是孤立地教学软件的使用,而是让学生从自己的作文本中选择喜欢的作文进行录入、编辑,然后在我的帮助下打印出来。通过这种练习,不仅达到了学习编辑设计的目的和效果,重要的是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获得了成功的喜悦。
四、培养特长兴趣,使学生“乐”动
第二课堂是培养创新人才的乐土,它不仅打破了教学中全体学生齐步走的局限性,更使部分学生通过互相探讨、交流和学习,获得更广更深的知识,为培养高素质人才打下基础。
在第二课堂中,教师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每组学生根据知识水平不同选择不同的学习内容,发展他们的特长。比如:笔者在第二课堂中安排了文字编辑、漫游Internet网和编程三个兴趣小组,参加文字编辑的同学不仅学习文字录入、编辑的技巧,而且利用所学知识编辑班级作文选。他们通过自己的劳动,设计出了一期又一期内容丰富、封面精美的属于他们自己的作文选,受到了老师、同学们的夸奖。漫游Intermet网兴趣小组的同学利用学校计算机与因特网连接,通过网络查询、浏览有关信息,讨论有关“话题”,开拓视野,还结交了一批网友。编程兴趣小组的同学,学习用LOGO语言画各种各样有趣的几何图形,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学习计算机的兴趣。
(冀州市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