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英语教学的根本目的就是实现跨文化交际。正确认识跨文化交际教育在英语教育中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合理地使用语言进行跨文化交际的能力,是目前每个外语教师面临的重要课题。
关键词:英语教学;跨文化交际能力;跨文化教育
高新技术在通讯领域的使用和网络的普及使全球进入了高速的信息时代,信息时代在加速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同时,也使英语成为了当今人类知识和信息传播的主要载体之一,是跨文化交际的主要工具,这就对外语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实施跨文化交际教学的重要性
“跨文化交际”(cross-culture communication)指本族语言者与非本族语言者之间的交际,也指任何在语言和文化背景方面有差异的人们之间的交际。跨文化交际涉及到不同民族的文化背景、宗教信仰、社会环境、语言习惯、社会文化、风土人情,因此有着各自不同的说话方式和表达习惯。交流中,人们总是喜欢用自己本民族语言习惯的方式来表达各自的话语或解释对方的意愿,这就可能造成对方在理解上出现偏差,甚至产生误会和冲突,从而导致交际失败。
《国家英语课程标准》强调:“英语教学应该是对人的品格、思维、语言能力、健全人格、文化知识和意识等的全面素质教育,了解文化差异,增强跨文化交际能力,增强全球意识。”因此在英语教学中,不仅要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基本技能和初步运用英语交际的能力,还应该充分认识并重视文化的差异,提高学生的语言素质,逐步扩展文化知识内容和范围,大胆地进行跨文化交际教学改革,培养学生正确地使用语言进行跨文化交际的能力。同时,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认真研究并实施跨文化交际教学,要培养学生语言素质、学生文化素质以及综合素质,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的能力,使学生能使用英语这一工具,成功地进行跨文化交际。
二、英语教学中如何实施跨文化交际教学
1. 在教学中渗透跨文化教学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以英汉两种语言为例,由于历史、地理、宗教信仰、风俗习惯的不同,生活方式也不尽相同,人们往往对于同一事物产生不同的理解、看法与评价。在交际时,如果沿用本民族的思维方式和文化习惯,尽管使用的语法词汇都正确,也会导致交际不妥或失败。如一位女大学生陪同外籍教师参观学校的图书馆,外籍教师对此表示感谢:Thank you for spending the whole morning with me in the library.(非常感谢你花了一上午时间陪我参观图书馆)而这位女学生回答道:It is my responsibility.(不用谢,这是我的责任)显然这一句回答只是符合汉语语言习惯,外籍教师则理解为该学生并不是出于自愿才陪同参观的,而是没办法才这样做的。正确的回答应该是:It is my pleasure.(这是我的荣幸)由此可见,因为交际双方的文化背景、价值观念的不同,对语言的行为的理解也不同,如果不能正确地判断其话语和行为的目的,在交流中表现出不适当的语言或行为,就会产生误解,导致交际失败。因此,在英语教学中我们不仅要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还应不断强化学生的文化意识,重视不同文化背景的比较,通过教材所提供的词汇、语法、课文等语言素材进行文化内涵的渗透。
2. 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提高文化素质
教师在教授语言知识和培养学生语言应用能力的同时,还应注重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和自我完善的意识和能力,帮助学生找出适合自己学习的最佳方法和措施,鼓励他们通过教材提供的语言素材开拓视野,扩大知识面;还应鼓励学生根据个人的实际情况自学其他资料,如:阅读英美报刊、观赏英文原版影片等。利用一切形式来拉近学生与跨文化交际间的距离,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从而去积极地掌握语言基础知识和文化背景知识,提高学生的语用能力。英语作为一种国际性语言,是沟通世界的桥梁和纽带。借助英语这一工具,学生能够更多地了解异国的文化与社会,了解世界各国的政治经济、风土人情,加深对文化的认识,从而借鉴和吸取外国的优秀文化精华,提高学生自身的文化素质。
3. 开辟第二课堂,积极营造交际语境
合理有序的课外活动,是课堂教学的补充,是帮助学生实践交际能力的重要手段。目前英语教学存在的突出问题就是缺乏外语的交际语境。教师可以通过第二课堂的多种形式,进行文化导入和交际能力的培养。如:组织学生进行专题讲座、看原版英文电影、开圣诞专题晚会等来了解不同国家的历史文化;利用多媒体、幻灯片来展示不同国家风土人情、风俗习惯、自然风光等,使学生能够身临其境,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这样,既丰富了学生的文化生活,又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语言氛围中获取了不同文化的背景知识,从而达到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用能力和跨文化交际的能力。
英语教学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实现跨文化交际。在21世纪科技迅猛发展的时代,国际间文化交流的范围愈加广泛,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全面提高英语教学的质量和效率,提高学生语言的应用能力,重视跨文化交际教学,培养学生跨文化交流意识,提高学生跨文化交际的能力,培养出具有跨文化交际素质的人才,以适应飞速发展的经济社会的需要。
参考文献:
[1]胡文仲.文化与交际[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