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教学方法的探索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2011-12-29 00:00:00宋宪忠宋宪华
成才之路 2011年6期


  摘要:本文就教学过程中的具体实例,采取多种方法,培养学生积极思维、直觉思维、发散思维和逆向思维的能力。
  关键词:方法;思维;能力
  
  江泽民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教育要成为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重要摇篮,就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化学创新思维是逻辑思维与非逻辑思维的综合,又是化学中发散思维与辐射思维的辩证统一,它不同于一般思维之处在于其发挥了人脑的整体工作特点和下意识的活动能力,发挥了化学中形象思维、灵感思维等作用。因而能按最优化的化学方法与思路,不拘泥于原有理论的限制,完整地把握有关知识之间的联系,实现了认识过程的飞跃,并达到了创新的完成。
  一、创设情境,培养积极思维能力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因此,创设积极思维的问题情境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一种重要方式。教师应紧密联系实际,钻研教材,从中发掘出有思考价值的内容,将其设计为问题情境,以触发学生思维的兴奋点,引发学生探求知识的欲望和动机。教师应不断变换设疑方式和策略,使这种欲望和动机得以维持和强化。这样,学生在疑与思的循环和矛盾中,能保持积极的思维状态。
  例如在学习《影响反应速率的条件》时,设计这样一个问题:“当其他条件不变时,增加反应物浓度,可以增大反应速率,但当钠与乙醇的水溶液反应时,增加乙醇的浓度,反应速率反而减小,为什么?”回答这个问题,必须经过深层次的思考,将影响反应速率的内因和外因结合起来,方能形成思维合力。通过对问题的思考,不仅巩固了有关概念,还培养了学生积极思维的能力。
  二、实验设疑,培养直觉思维能力
  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教师设计实验疑点,让学生展开思维活动,参与和经历化学思维活动的全过程,使学生了解化学思维的策略、方式和方法,掌握和实践化学思维的操作技能,培养了学生的直觉思维能力。
  例如在讲铝时,强调Al(OH)3具有两性,在制备Al(OH)3时,加入适量NaOH,若过量则得不到Al(OH)3,如何体会适量的含义,及在什么环境下Al(OH)3能稳定存在?选择此问题让学生讨论:甲、乙两人欲制Al(OH)3,所用试剂相同,即用同样的NaOH溶液和同样的Al2(SO4)3溶液,不同的是甲往盛有NaOH溶液的试管中加入Al2(SO4)3,乙往盛有Al2(SO4)3溶液的试管中加NaOH溶液,问谁能得到Al(OH)3?学生的答案是乙能得到。对学生的答案,不急于判定,而应要求学生动手实验,认真观察现象。操作中观察到甲的现象是:先出现白色沉淀,振荡试管沉淀消失,当这种现象重复数次后,再加入Al2(SO4)3溶液,出现的沉淀,无论怎样振荡试管都不消失,而且随着Al2(SO4)3溶液的继续加入,沉淀越来越多。操作中乙的现象是:随着NaOH溶液的加入,出现沉淀且振荡沉淀不消失,随着NaOH溶液的增加,沉淀逐渐溶解,且NaOH越多,沉淀溶解越多。直至沉淀全部溶解,无白色沉淀。毫无疑问,实验现象与原有答案相反。此时同学们都表现出惊奇,于是教师就和学生一起分析实验现象产生的原因。通过事例,使学生体会到创新思维的乐趣,培养了直觉思维的能力。
  三、“一题多解”,培养发散思维能力
  许多学者把发散思维视为创新思维的核心,心理学和教育学的专著中,也承认“一题多解”是培养和训练发散思维的方法之一。“一题多解”应该是发散思维在化学上的具体体现,所使用的化学知识是多维的,化学教学要用启发式激发学生“一题多解”的愿望,培养学生“一题多解”的兴趣,布置一题多解的作业,在学生中推广“一题多解”的好方法。
  例1如何鉴别Na2CO3、NaCl、NaBr、KI四种无色溶液?要求学生至少设计两种以上方案,因学生已具鉴别物质的方法,根据四种物质的个性,设计不同的方案,经过教师的汇总,选出几种鉴别方案,并进一步组织他们探究,仔细分析比较这几种方案所用的试剂及各反应现象,找出最佳方案。通过列举一个体育循环赛程序的编制例子加以启发,结果发现了不同鉴别方案的内在联系:运用了被鉴别物质的个性,在方法上则是将数学中排列组合原理进行了一次正迁移。经过实际练习和探究,学生的思维得到了进一步发散。
  四、突破常规,培养逆向思维能力
  逆向思维相对习惯思维而言,就是从相反的方向来考虑问题,常常与事物常理相悖,起到出乎意料的效果。因此,在创造性思维中,逆向思维是最活跃的部分。在培养逆向思维能力时,先找出传统的思维方法,再按照与它相反的思路进行思考,从中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例2用如图所示仪器,收集如下气体中的①H2、 ②CO2、③NO、④Cl2。
   A. ① B. ①②C. ①②④
   D. ①②③④
   答此题, 很少有学生选择D,可能学生受思维定式的局限。在讲此题时应考虑:(1)考虑这几种气体的收集方法;(2)考虑仪器当前的放置方式:①a口进可收集什么气体? ② b口进可收集什么气体?(3)将该仪器正放:① a口进可收集什么气体? ② b口进又可收集什么气体? ③如将其中装置装满水呢?如果装饱和食盐水呢?
  教师要打破教学上的老框框,在教学中力求摆脱惯性认识的束缚,用多种方式,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和不同的思路去思考问题。
  只要善于根据不同的教材内容、不同的对象、不同的时机、创设不同的条件,采取不同的方法,就能全面灵活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王楠.加强实验教学改革 培养创新型人才[J].科技风,2008(3).
  [2]陈斌.高职创新型商务人才培养方案的研究[J].廊坊师范学院
   学报,2008(3).
   (1.成武县技工学校;2.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