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网络语言特点

2011-12-29 00:00:00刘影
成才之路 2011年6期


  摘要:时下流行使用的网络语言,它的流行特点以及它对谐音、双关、比喻、符号以及英文或汉语拼音缩略词等的运用特点,给网民带来简单、快捷、创新、个性的全新网络交流方式,同时也给现实生活、语言的规范性带来了很大影响,如果能积极引导,趋利避害,相信网络语言对于汉语言的发展肯定是有利的。
  关键词:网络语言;流行;新文化
  
  网络交流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的一部分。随着网络交流的普及,出现了许多关于网络的新事物:网络文学、网络语言等。“网络语言”一般是指网民在聊天室聊天和在BBS(Bulletin Board System)上发表意见时所用的语言。下面笔者针对这类网络语言特点作浅显的分析理解。
  一、网络语言流行特点
  现实生活中的语言运用往往不能忽视互动双方的社会距离。在网络中,社会距离被忽略了,网络的匿名性和形式上的话语平等权,使其创造力的发挥更是如鱼得水,即使不尽如人意,也不会有现实当中的挫败感。所以网络语言具有诸多魅力流行在网络里。我们一般认为有这样的流行特点:
  1. 简单快捷的语言
  在网络语言中,数字、符号、拼音、汉字、英文字母杂糅在一起,看上去似乎没有任何规律,但事实上无论是谐音语、同音字词、简缩略语、借用还是叠加,都比原来更加简单易用,也更节省时间。
  2. 不断创新的语言
  年轻人特有的激情、时尚、追求特立独行,使得以年轻人为主体的网友不仅主动地使用网络语言,而且积极创作网络语言,这也是网络语言具有旺盛的生命力的原因。真正的网络高手是不屑于徘徊于已有网络语言的。
  3. 个性化的语言
  虽然我国网络已进入大众时代,但事实上大多数网友仍然是年轻人。网上真实的或自称的美女、帅哥数不胜数,你要脱颖而出,就必须与众不同。网络语言成了网友展示其个性的最好的工具,风趣幽默、新奇的网络语言能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4. 掩饰个人身份、年龄、性别和语言习惯
  在网上所有人都希望自己是“大侠”,而不愿“自甘堕落”为“菜鸟”。如果你想在网上“混”,你就不得不学习网络语言,并且还要学习在恰当的时间恰当使用。网上没有身份、年龄、性别门槛,只要你肯学或者你的心年轻,你就可以像年轻人一样“神侃”。
  二、网络语言运用特点
  网络语言虽然来源于中国的传统词汇,但已经都被赋予了新的含义。例如 “奔腾”(Pentium)、“伊妹儿”(E-mail)等。还有一些词,是选一些有意思、搞笑的字词来翻译这些外来词,凸现其另类特色的。如稻康亩(Dot com),温都死(Windows)等。还有一些同音别字。由于网上交流的速度快,决定了网民必须用最快捷的方式将自己的思维用文字表达出来,于是就用同音字来代替。例如将“版主”打成“斑竹”。但相信这种“别字造词”随着输入法的改进,这种现象就可能消失或被其他正确现象所代替。
  网络符号主要有表情符号、数字符号、字母缩写三类。表情符号。就是把标点符号组合在一起,形成的图形,这是一种“象形文字”。由于网民们无法看到对方,为了幽默和形象地表达,创造了一系列具有表情意味和形象色彩的符号。例如:“:)”——最简单的一张笑脸,一般用在末尾,表示开玩笑或微笑。数字符号。就是利用一系列的数字谐音来表达特定的意义。例如:9494——就是就是、7456——气死我了、56——无聊、1573——一网情深。字母的缩写分两类:汉语拼音的缩写。拼音缩写的方法十分简单,随着网民认同度的增加,这些词迅速流行起来。例如:JJ——姐姐、PPMM——漂亮妹妹、PMP——拍马屁、BT——变态等。英语字母的缩写。英文单词对于中国网民似乎有点麻烦,于是他们想到了这样简洁的表达方式。例如:BF(boyfriend)、BBS(bulletin board system)、DIY(do it yourself)。
  三、网络语言在现实生活中所体现的特征
  网络语言注定是个充满争议的新生事物,让人爱恨有加。坦白地讲,不少人希望语言纯洁,这种愿望是很美好,但未免有些理想化。我们应该用公正、客观、发展的眼光来看待网络语言的影响,既不能一棍子打死,也不能不加甄别的全部拿来。我们不能否认它给汉语言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同时也给汉语带来了某些负面影响。
  应该承认,网络语言早已不再局限于互联网上的人际交流,而是被大量移植到了现实生活中。网民现如今已经开始参与社会生活,如:汶川大地震后,“范跑跑”这个名字就是网友起的。这个名字将“跑”字以叠音的方式嵌入人名之中,符合这一新闻人物的特性。对中小学生来说,他们开始用网络语言写作文,GG(哥哥)、MM(妹妹)、偶(我)、美眉(女孩子)之类的网络语言进入语文教师的视野,语文界一片惊呼:“狼来了!”可以说,网络语言确实给我们的语文教学带来了麻烦。
  网络语言对于汉字正确书写的影响,应引起我们的注意。小学生对于复杂的汉字确实还不太会写,于是,受网络语言影响的孩子们用数字、字母、谐音借代的办法使用语言文字。这种由好奇、方便而采用的书写形式,很可能成为他们今后难以改变的书写习惯,进而影响汉字的纯洁和规范。
  每种新文化的兴起都会带来一些新词汇,比如股民专用术语熊市、牛市等词语,早已远远超出了股市的运用范围。网络语言的产生和发展也是网络文化兴起的表现和结果。专家、学者和语文教师应该认真研究其生成机制和对现实语言的影响,引导学生正确处理经典白话文和网络语言的关系,树立科学的语言观。对网络语言一概拒斥,绝非明智态度。其实,网络语言也是学生们在紧张学习生活中自我解压、尽情宣泄的一种不错的方式。
  成千上万的网民在使用着网络语言,这是一个不容回避的现实!因为网络语言对使用者年龄、地域、文化素质都不受限制,这就难免会有一些不入流的东西产生,尤其中小学生会受到影响。如果我们能积极引导,趋利避害,相信网络语言对于汉语言的发展肯定是有利的。
  (黑龙江建筑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