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高职英语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多媒体辅助英语教学引入课堂教学已是必然的趋势。它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亟待我们解决,如学生多、设备少、师生之间缺乏交流互动等。而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方法,可以很好地解决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所产生的问题,在多媒体课堂中被广泛采用。
关键词:多媒体;高职英语教学;合作学习
从目前的教学实践来看,尽管多媒体辅助英语教学已得到广泛应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由于对多媒体素材的一些错误应用以及对教师角色的错误理解,使得多媒体辅助英语教学的目标难以实现。
而如果在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中注入最近几十年兴起的合作学习,效果就会事半功倍。合作学习是一种以小组为形式,通过合作达到共同目标的教学策略,这种教学策略最初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的美国,是由美国著名教育家David Koonts首先倡导并实施的。在这种以学生为主体,以小组活动为特色的教学模式的背后,隐藏着深刻的教育思想。这种思想力图促成独立、竞争与合作这三种教学模式在教学体系中的平衡分布,从而最终实现教育的平等。
由于它在改善课堂内的心理气氛、大面积提高学业成绩、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非认知品质等方面成效显著,因而被人们誉为“近几十年最重要和最成功的教学改革”。
结合本人讲授的高职高专英语教材,在具体操作时,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把握。
一、重视教师的主导作用
与传统教学不同的是,在多媒体的合作学习中,教师不仅仅只是讲解员的身份,他还应首先清楚什么是真正意义的多媒体合作学习,对其的基本方法、基本原则、实施方法和过程以及如何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评价等一系列的问题都应该有深入的理解。另外,教师还要掌握学生的各方面特点,以便在学习分组时能按照每个学生不同的学习成绩、口语及表达能力、心理素质和个性差异等及时地调整各组的成员,尽量达到组内成员之间的优化和互补。最主要的是教师应该在学生的合作学习中充当指导者和参与者的角色,即教师不仅要分配好各个合作小组,而且还要对小组活动进行监督、指导和管理,同时可以在适当的时候参加到小组讨论中。如果说在合作学习中学生是演员的话,那么教师就应该是导演,是整个舞台的主导人物。所以在合作学习中,教师的主导作用不可或缺。
二、明确目标
要想学生有效地合作学习,首先必须让学生明确合作学习的任务,使学生的合作学习活动具有方向感、责任感,每个合作小组应当有明确的小组任务。合作学习小组内部应当根据小组任务进行适当的分工,让每个小组成员有明确的小组任务。教师一定要根据教学目标精心设计小组合作学习的问题,为学生提供适当的有一定挑战性的学习任务。
三、合理分工
教师在构建合作小组时,应注意结构的合理性。一是小组人数要合理,一般以4~6人为宜,人数太多不利于学生间的交流和个人才能的充分展示,人数太少也不利于学生间的交流和互助。一般说来,4人一组比较常见,前后各两人,这样,每个人阐述时,其他3人都可以听清楚,效率比较高。
四、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
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是多媒体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因此多媒体教学不仅仅是教师制作课件,而且也是学生的责任。他们可以分组就感兴趣的话题搜集资料,展开讨论。组员之间可以相互补充,尽可能把该话题理解了。另外在课堂上,教师不可能就某话题给出所有的信息,学生也可对其他方面进行补充。通过自主学习得来知识,学生将很难忘记。
要想合作学习取得预期的效果,教师和学生都要做好准备,准备有趣的相关的话题和资料。 其形式有小组讨论、课堂合作会话练习以及角色表演。例如在讲授Unit6《Music》时,学生欣赏完图片、听完音乐之后,可分组(每组4人)让学生就看到的和听到的,讨论有关音乐流派、特点、代表歌手以及乐器等方面的内容;小组讨论后,分派任务(如:给乐队命名、确定乐手和歌手、选择要表演的歌曲,最后在全班同学面前汇报演出);最后学生根据这些步骤,首先找到自己的角色,用英语完成介绍自己的角色,然后给全班同学表演,并评选出最佳合作乐队、最佳表演乐队。这些活动对学生来说,都将是一次难忘的合作体验,他们从中获得的不仅是语言知识的扩大、语言能力的提高,更学会了如何与人合作的方法。
总之,多媒体辅助教学中的合作学习有助于促进学习方式的转变,提倡自主、探究与合作的学习方式,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问题的发现者、探索者和解决者。同时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合作精神,使得学生乐于参与各种实践活动,增强学习的自信心,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还有在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以及提高评价的科学性方面也有重要意义。这两种教学方法的结合,必将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实现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王坦.合作学习导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4.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