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介悲情传播中的趋利避害问题

2011-12-29 00:00:00侯琰慧
新闻爱好者 2011年20期


  摘要:由于一些媒体人缺乏道德自律能力及人文关怀,在对灾难事件的报道过程中,致使遇难者和受众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伤害。因此对悲情传播中应如何趋利避害的研究很有必要,笔者认为只有做到充分利用各种媒体现场直播的有利条件,避免各种原因导致的不同程度的身体和精神上的伤害,加强媒体人自身的道德自律,才能使悲情传播文化朝着健康、文明的方向发展。
  关键词:悲情传播 现场直播 自媒体 以人为本
  悲情传播是人类在灾难中的情感体验被逐渐公开化的过程。如果媒体在传播悲情时没有把握好合适的尺度,利用媒介话语权,不注意保护和尊重个人隐私,以及对未成年人的保护,都会对受害者造成极大的伤害和侵权。作为有责任心、有道德的媒体人应该在避免这些伤害产生的同时,发扬“以人为本”的精神理念,运用先进的微波直播、卫星直播等技术,使悲情传播文化朝着健康、文明、理性、科学的方向发展。
  悲情传播过程中的有利条件
  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的现场直播。现场直播与录播相比,直播的时效性更强、受众的参与感和现场感也更强,直播对媒体从业人员的专业技术方面也要求更高,这种报道方式已经越来越多地运用到各种节目中。从个人层面上讲,现场直播可以最大化满足受众知情权,使人民群众及时“知情”、客观“知情”和充分“知情”,可以消除恐慌,培养危机意识,培养理性和参与意识,增加智慧等;从社会层面上讲,现场直播报道可以引起社会高度注意,唤起社会救治,培养社会公德,增进社会理解,监督社会丑恶等等;而从政府层面上讲,现场直播可以维护政府形象,进行社会动员,引导社会舆论,促进政府决策,调整政策范式,加强国际合作,提高执政能力等。①
  在2008年的“5·12”汶川地震中,一些反映救援情况的直播报道满足了全国人民的知情权,降低或消除了灾民及周边地区的恐慌情绪,同时也使广大受众学习到了在遇到地震灾害时应如何保护自身的安全。对灾情的直播报道牵动了全国乃至全世界人民的心,大家纷纷捐款捐物,各地的救助物资源源不断地运往灾区,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众志成城、万众一心、顽强拼搏的精神展现得淋漓尽致,在全世界面前赢得了尊重。
  博客、播客、微博等自媒体的现场直播。自媒体是以数字技术为基础的网络、手机等新媒体的总称,已经成为当代传播格局中不容忽视的新生力量。自媒体强大的交互性和传播的迅速,是任何传统媒体都望尘莫及的。同时自媒体运作简单、进入门槛低,使得其发展迅速,广受欢迎。我们正处于新媒体时代,除了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从业者以外,我们每个人都有麦克风,人人都能通过自媒体发布新闻,在许多事件中,微博、播客等自媒体对于事件的发展和整个传播过程都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2010年9月16日早上,江西宜黄拆迁自焚案件的受害者家属钟如翠和钟如九两姐妹准备进京接受《社会能见度》节目组的采访,就在两人领取登机牌的时候突然遭到了当地官员的拦截,并且被逼进了女卫生间。姐妹俩用手机和《新世纪》周刊的记者刘长取得了联系,刘长立即发布了微博对机场现况进行直播,向广大网友求助。此次直播博友不仅对两姐妹的遭遇感到愤怒,也开始关注江西宜黄拆迁自焚事件的进展,为钟如九提供了解决问题的办法,积极救助了钟如九的家人。
  悲情传播过程中造成的再度伤害
  所谓再度伤害,是指新闻媒体及其工作人员在对重大突发事件及其相关人员的新闻采访行为或报道中,对受灾受害人群及其亲属造成的身体和精神的伤害。②从新闻价值方面来看,悲情事件具有很高的新闻价值;从受众方面考虑,悲情事件往往成为受众关注的热点。因此每当有灾难发生的时候,总会有大量媒体人不顾个人安危,冒着生命危险冲进灾难现场发回报道,让受众及时了解灾情,从而动员大家帮助受灾人民。但是,众所周知,随着各种新媒体的出现,现代媒体竞争非常激烈,甚至可以说是残酷,许多媒体记者在采访过程中为了完成采访任务或是提高媒体声誉,忽视了人文关怀的重要性,给受灾人员造成了再度伤害。
  身体上的伤害。汶川地震灾害巨大,长时间被埋在地下的灾民由于一直处在阴暗的环境之中,一时间很难接受外界光线的刺激。所以一旦有被埋在废墟下的灾民获救,为了避免外界光线对其双眼的刺激,在他们脱离废墟之前救援人员就会用毛巾或纱布等覆盖在被救人员的脸上。然而在“5·12”汶川地震的报道中,却发现有个别记者或主持人竟然毫无常识地掀掉被救人员面部的遮盖物,只是为了让摄影师能够拍到被救者的脸。这种无知的、伤害人的鲁莽行为,给受害者的身体造成了直接的伤害。
  身为记者,在抢新闻和抢生命之间,绝对不能因为自己的职业冲动,不能只顾完成自己的采访任务,而给受害者带来伤害,要永远记住以人为本,生命至上的理念,树立正确的新闻价值观。
  精神上的伤害。在对悲情事件的报道中,有很多媒体人缺少应有的新闻理性,给遇难者家属带来痛苦,同时也给受众造成心理不适。有的记者为了写出轰动性的稿件,肆无忌惮地在受害人及其亲人身上刨根问底,丝毫不顾及他们的难过心情,这种往其伤口上撒盐的行为无疑给受害人及其亲人造成了不同程度的精神上的伤害。
  2008年汶川地震发生的时候,有很多孩子在废墟中惨不忍睹的尸骸照片被国内媒体放在了非常醒目的位置,网上还流传着很多以血腥的人物形象来吸引眼球的照片。摄影记者在拍下这些惨不忍睹的画面时,完全没有顾及死者及生命的尊严,也没有考虑到受众在看到这些画面时的感受。这种缺乏新闻理性的表现,需要媒体警醒。
  如何趋利避害
  首先,充分发挥传统媒体和自媒体的现场直播优势。运用传统媒体和自媒体的现场直播优势在第一时间发布重要信息,让事实走在谣言前面,可以减少很多不必要的损失,不仅可以抚平公众不安的心理,维护社会安定团结,同时行动的迅速也可以争取到舆论的主动,大大提升了媒体的公信力。舆论的主动再加上报道议程的恰当引导,可以凝聚受众的关注度和行动力,可以化悲痛为力量,直到灾难解决。
  其次,媒体人要树立“以人为本”的精神理念。“以人为本”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基石,“以人为本”的思想是人类社会文明与进步的标志,坚持“以人为本”就是坚持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新闻报道“以人为本”就是凸显人文关怀,即关注人的生存状态,肯定人的物质需要,关怀人的精神存在,同情被报道者的遭遇和命运,维护和尊重人的权利与尊严。③媒体工作人员在进行悲情报道时要对人和生命有一份崇高的尊重,缺乏尊重的言语绝对不可取,比如某个主持人在形容农民工从高空坠落时说:“钢筋把他们像糖葫芦一样串了起来。”人在遇到重大灾难时,那种惊慌和悲痛的心情一时之间很难得到缓解,媒体人要尽量避免对幸存者及其家属进行频繁采访。当某些采访和报道有可能会造成伤害时,要尽量避免播报,避免对其造成再度伤害。
  再次,媒体人要加强道德自律。加强道德自律不仅对媒体人自身来说十分重要,同时对于整个社会来说也是必须要重视的心灵净化工程。在市场利益的驱动下,媒体人的道德很容易处于一种不加控制的状态,这样不仅会对个人的道德形象造成损害,也会给媒体的声誉带来危害。媒体人必须从自身做起,加强道德自律,建立自身的道德规范,才能从源头上解决问题。每一个媒体工作人员都应该严格自律,不能为了追求利益而放任自我的道德约束。要认真学习国家颁布的相关法规制度,提醒自己任何一种违反职业道德的行为都是要付出惨痛代价的。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时刻以为人民服务为宗旨,恪尽职守,遵守职业道德,牢记劝人向善的使命,为我国新闻传播事业的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总而言之,悲情传播对遇难者和受众都起着至关重要的引导作用。作为媒体人应该正确使用媒介话语权,做好党和政府的组织者和宣传员,在报道中从大局着眼,正确引导舆论,稳定人心,千方百计为老百姓排忧解难。
  注释:
  ①赵士林:《突发事件与媒体报道》,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②王凌宇:《浅析重大突发事件报道中的“再度伤害”》,《当代电视》,2009(2)。
  ③高顺清:《人情人性人魂——论新闻报道的“以人为本”》,《视听界》,2006(1)。
  (作者为河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2009级艺术学专业硕士生)
  编校:张红玲